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述警察故事征文范例五篇

讲述警察故事征文范例五篇

讲述警察故事征文范例五篇【篇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你应该到家了吧。

站在楼下,看着楼宇上的灯光,一格一格、陆续点亮,是否有一种万家灯火的感觉?那明亮的灯光里,有的人在案头辅导孩子作业,有的人在桌旁照顾老人饮食,还有的正准备出门散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这些灯光最终都会熄灭,剩下一片漆黑的寂静。

长夜漫漫,走在街上,却总能看到几盏灯火,在红蓝警灯的映衬下,昼夜通明。

这就是散布在城市的一座座派出所,它们仿佛黑夜中的指明灯,夜色中的定盘星。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夜半出警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今天派出所里,老仇值夜班。

刚吃完晚饭,好么,刚擦完嘴,警铃就响起来了。

代驾费用谈不妥、夫妻间的磕磕绊绊、莫名其妙消失的快递……一个个看似鸡毛蒜皮却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警情接踵而至。

“什么?有人赌博?”接到疑似赌博的警情电话,老仇当机立断,直扑现场,查获了一个隐蔽在居民楼宇里的棋牌室。

有参与者自己辩解说这是“小来来”,“小来来”?那也不行!老仇铁面执法,该处罚处罚,该教育教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学生小李报警称,自己放在学校里的电动车被盗了。

老仇立刻掉头,赶往现场。

原来,小李自己的电动车前阵子丢了,如今又在校园里看到了自己的爱车,不过车子早已经被改装得面目全非,仅有几个特征可以辨认。

老仇一番调查了解到,小李的电动车有些许日子不用,就闲置停放在车棚里。

被小偷看中,动起了歪心思,偷走后喷漆、换零件,继续贩卖给学校学生。

老仇一阵拍照登记忙碌后,叮嘱小李按兵不动,等发觉新车主后尽量拖延报警,争取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夜半出警过程中,老仇常常遇到多个警情同时到达。

只能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一一处理。

就上个月,老仇的电台连续进了3个警,其中一个劳资纠纷、一个醉汉闹事,还有一个一名女青年因失恋扬言跳楼轻生。

跳楼?!老仇心里咯噔一惊,一边汇报、一边火速赶到现场,耐心劝说,成功说服了女子。

一转身,又奔向另外的现场。

其实老仇不老,今年才34岁,只不过他已经接了10年的警,在新警眼中,他是师傅,是前辈。

10年的接处警工作中,老仇可以说看尽了人间百态,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到达现场后,迅速将原本吵闹的人群平息下来,让当事人分别呈述情况,综合判断,条分缕析,为利益受损者撑腰,让胡搅蛮缠者受教,使违法犯罪者受罚,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人,妥善处理好一件件纠纷,让当事人双双满意。

在全市,像老仇这样的接处警民警还有很多,他们就像一个个救火队员,有了火情警情,会第一时间扑上去。

然而,平安还得防患于未然,把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阶段。

如今,智慧平安网格创建、警网融合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除了民警、网格员、社会干部、志愿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对陌生人多留一份心,对邻里纠纷多劝一劝,在一点一滴中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家园。

夜色凉如水。

夜半出警归来,老仇稍作休息,却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不知道警铃何时响起。

老仇的桌上多了一杯奶茶、一袋鸡柳,这来自战友间的互相关心温暖了日渐寒冷的秋意。

老仇刚想拿起电话和家人视频,警铃陡然响起,他一个激灵坐起来,“出发!”又风尘仆仆地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篇二】时间仿佛一位匆忙的赶路人,在春夏秋冬之间不断轮回,催着我们向前走,从蹒跚学步的童年走向朝气蓬勃的青年,又迈向晚霞满天的老年。

秋天有哀伤,也有丰收和喜悦。

同样,老年是沧桑的,也是饱满充实的。

不忘初心态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视角。

今天,就请跟我一起走近警营,聆听他们的不忘初心。

你能想象一个做爷爷的人,两根肋骨骨折仍坚守在卡口点上吗?春节前疫情爆发,在警力严重紧缺的情况下,58岁的老许带头奔赴一线卡口参加执勤。

车流量大时,一个班次下来就要登记千余辆车。

茫茫的车流中,老许和其他人一样,忙着测量体温、登记信息。

如果不是他偶尔用手按一按腰间,人们根本难以想象,眼前这位58岁的老警,竟然肋骨骨折才不到一个月。

有好几次疼得不行,老许用手轻轻地按着受伤部位,被同事看见,让他多休息一会儿,他都笑着和大家说:“医生让我多走走”。

一起执勤的辅警说“老许犟脾气,不肯在家休息,老党员骨子硬!”69岁的王林曾经是一名刑警,退休后,他热心公益事业,加入了社工服务社,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

许多孩子称呼他为“王老师”。

社区里有一对孪生姐妹,叫雯雯和雅雅,她们的父母因犯罪入狱,两人只好由年迈的奶奶抚养。

老王初次与这对姐妹见面时,她们穿着皱巴巴的衣服,裤脚上沾满泥水,站在墙角,低着头掰弄着手指,不敢与人对视。

上门走访、节日慰问、心理辅导,老王和团队成员想方设法温润着两个孩子的心。

当老王从孩子的奶奶那儿得知,两个孩子十分想念母亲,经常在深更半夜喊着要妈妈。

老王反复权衡、思考良久,最终决定带着孩子们走进高墙探视。

短暂的等待,房门打开,两个孩子看到久违的母亲,“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孩子的母亲更是强忍着泪水,掩面抽泣着……经过老王的引导,这次会面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还宽慰了母女之间的思念,教会了孩子坚强和懂事。

在老王连续几年的关爱帮助下,雯雯和雅雅性格开朗起来,学习也明显进步了,房间里贴满了“三好学生”的奖状。

岁月催白了华发,时间见证了热爱。

有些人年过半百,仍旧梦想着仗剑走天涯。

有些人头发花白,依旧在守护平安的路上,把自己最美好的岁月留在了这座城。

他们年岁虽长,心却年轻。

重阳佳节,惟愿健康!【篇三】华灯初上,在**城东,一个如展翅羽翼的大型建筑,格外耀眼夺目。

这就是**机场T2航站楼,**的地标之一,飞机起飞降落的地方。

在这一对巨型翅膀下,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头顶警徽,肩负使命,24小时在岗,守护每一次航班的平安落地;他们每天步行2万多步,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隐患;他们英勇出击,让违法犯罪分子无路可逃。

今天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叫“错拿的贵重行李”。

9月8日的上午10点多,从上海飞来**的徐先生下了飞机,拿行李时却傻了眼,原来自己装有10万元现金的背包被人错拿了,只剩下一个外观相似的行李。

这可怎么办?他问遍了机场,寻觅无果,选择了报警。

机场民警小严和小孙快速赶到,小严负责对机场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进行走访询问,小孙则马不停蹄开始调看监控,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后,最终成功锁定了这个粗心的旅客。

经过候机楼派出所吉所长的一番电话沟通,小孙和小严午饭也不吃,立刻陪着徐先生找到对方,两个多小时,便拿回了失而复得的“贵重”行李。

今天分享的第二个故事,叫“争分夺秒的抓捕”。

4月的一天,**机场分局接到泰州警方的一个紧急电话——有一个在逃人员王某,下午5:10将乘飞机到达**,请求支持!机场分局立刻部署准备抓捕。

由于时间紧急,泰州警方同步快速办理相关抓捕手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机场分局一直等到下午4点半都没收到手续办理完成的消息。

这可急坏了跃跃欲试的抓捕组。

“快!催促泰州加快办理。

我们同步严密部署。

”局长果断下令。

抓捕组成员小秦和小陈各就各位,目不转睛地紧盯航班班次。

终于,在下午4点55分所有手续完成。

下午5:10,飞机准时到达。

“抓人!”一声令下,小秦和小陈果断出击,将王某拿下。

一场争分夺秒的抓捕圆满收场。

今天分享的第三个故事,叫“迷路的老人”。

2月的一个傍晚,一个老妇人步履蹒跚地徘徊在机场的门口,佝偻的身躯在机场巨大射灯的照耀下显得渺小而无助,她要乘航班?没有行李,要找人?也不像。

接到群众报警后,小秦很快赶到了现场。

问题来了,老人既讲不清自己的姓名,也记不得家人的联系方式,还有点语无伦次,非拉着小秦唱红歌。

为了取得老人的信任,小秦也跟着老人哼唱起来。

慢慢地,小秦终于得知老人来自南洋镇某村,小秦立刻将情况反馈给相关派出所,迅速查证并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接回了老人。

服务群众时,他们“菩萨低眉”;打击罪恶时,他们“金刚怒目”。

每天看着飞机起起落落,看着旅人进进出出,机场藏蓝人一直在默默坚守,从清晨到日暮,从日暮到清晨,用忠诚和担当谱写着一曲曲护航乐章。

【篇四】说起爱琴海,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可能就是浪漫。

这是位于希腊半岛东部的一片蓝色海域,美丽而神秘。

她见证了古希腊的辉煌和文明,见证了一段段浪漫的爱情,也见证了一群中国人跨洋见义勇为的壮举。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人公叫徐锦文。

8月25日下午,蓝色的爱琴海海面上,一艘来自中国的货船正在破浪前行。

这是中国华洋海事公司的一艘货船——OCEANANG号,正开往俄罗斯的一个港口运送货物。

货轮大副徐锦文站在驾驶台,透过玻璃,凝视着前方。

“紧急呼叫!紧急呼叫!”16点50分,电台突然响起,原来是希腊海岸警卫队发来的请求,附近海域有一艘民船遇难了,希望OCEANANG号一起帮忙搜救。

收到呼叫后,徐锦文立即报告船长。

OCEANANG号随即掉头,朝报告位置转向。

当OCEANANG号接近事发地时,船员发现一艘载有难民的小船即将沉没,船头上站着近20名等待救援的难民,而海面上,还漂着不少人,没有任何救生设备,情况十分危急。

“有人员落水,这不是演习,全体船员穿好救生衣做好防护措施,准备救人!”广播喊完话后,徐锦文把船舵交给二副,自己立即穿好救生衣,和同事熟练地操作救生艇,前往正在沉没的船只,开展施救。

天越来越黑,海上的风浪也越来越大。

海面上很多落水者被洋流越推越远,徐锦文心急如焚,他知道,多耽误一秒钟,就有可能有一个生命逝去。

这个赛场上,谁也输不起。

生命面前无国籍。

面对水中挣扎的落水人员,徐锦文和同事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同海浪搏斗。

冰冷的海水,刺骨的海风,黑暗的恐惧,都不能阻挡他们救人的步伐。

经过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的全力托举,精疲力尽的来回折返,终于,徐锦文一行人将落水的41人成功救起,并送到货船上。

当获救人员询问船员是哪里人时,徐锦文掷地有声地回答:“I'mChinese!我们是中国人!”获救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流着眼泪激动地说:“Thanks.感谢!China!谢谢!”为此希腊国际救援组织还给他们专门发来感谢信。

信上这样说,“此次救援行动,你们彰显了中国船员的人性光辉,充分展示了中国船员的力量、速度和精神,向你们致敬和感谢!”大海无情,人间有爱。

徐锦文仅仅是千万个奔赴在海洋和远方的普通船员中一位,却用凛然大义展现了中国人的情怀和担当,照亮了黑夜里的漫长航线,成了最亮的那颗明星。

徐锦文出生在黄海之滨,****。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正气一直在涌动着,有在寒天跳入冰河勇救5人的谢小进,有面对疾驰失控的车辆奋不顾身救下4名路人的徐兆学,还有从**的暴雨洪水中托救起182个生命的最美农民工……他们没有多少掷地有声的豪言,有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名字,但这些平凡的善行义举,一直在温暖着这座城,温暖着这个世界。

【篇五】经常有朋友和我抱怨,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和短信,不是推销房子,就是推销贷款,不堪其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