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游山西村》、《题西林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游山西村》、《题西林壁》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 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 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中的 三、四两句,尤其写得流利生动,已经成为广 泛流行的成语。
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 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难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 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宋]陆游
陆游 (1125一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爱国诗人,平生作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 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 的爱国热情,同时鞭 挞投降派,同情人民 疾苦,思想性很强。
视频编辑新星
检查预习
mὸ là hún huī tún
[宋]苏轼
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诗题
书写、题写
西林寺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宋代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 ”。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 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 坡七集》等。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两句了什么道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 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 题。
盲人摸象 画杨桃
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 簇,春光无限,
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
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 味无穷。
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 生出许多希望。
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 如何? 表现感情: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 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第一、二句赞美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
第三、四句寓理:要想对某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 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各管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 事物。
题西 林壁
写景 明理
横 看——成岭
侧 看——成峰
变幻莫测
远近高低——各不同
赞
美
庐
不 识——真面目
山
寄意深远 奇
景
只 缘——此山中
熟读成诵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高大山脉
理解诗句
高而尖的山头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 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远
各 不
近
高
同低
理解诗句
因为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品读悟意境
诗歌思想感情
莫腊浑疑豚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hún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 腊月里酿造的酒。
浑浊
(你)莫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 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你当成外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绿柳繁茂阴浓,鲜花鲜艳明丽
山岭重叠,溪水弯曲,远望好像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突然发现柳阴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