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制度13.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制度1.总则1.1为了使业主与施工单位了解工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意图,掌握工程关键部分的质量要求,保证施工质量,设计单位须依据“电力勘测设计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提交的施工图纸,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技术交底。
1.2同时,也为了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与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使设计施工图纸更符合施工现场具体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的同时,各有关单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
1.3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由业主工程师组织,各有关单位参加。
1.4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工序质量的前提,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主要步骤,有关各方均应事先做好准备。
未经设计交底和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交付施工,各有关单位应认真执行。
2.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的前提条件:2.1以分册为单位,设计单位必须提交完整的正式施工图纸;对施工单位急需重要的分项专业图纸必要时也可提前交底与会审,但在成套图纸到后再统一交底与会审。
2.2在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之前,各有关单位包括业主、监理部、业主工程师、施工单位须事先指定主管该项目的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熟悉图纸,初步审查,并代表本单位准备意见。
3.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时,设计单位须让该项目的主要设计人或了解设计情况的工地代表出席,交底与会审应在该项目施工开工之前,在施工现场进行。
4.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是设计图纸施工前的一次详细审核,各有关单位必须参加,其中包括业主、监理部、业主工程师,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工地、班组直接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亲自参加会议,以便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并审查其可操作性。
5.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的程序:5.1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工艺布置与结构特点、工艺要求、施工技术措施与有关注意事项;5.2各有关单位提出图纸中的疑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5.3设计单位答疑;5.4各单位针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协商,拟定解决问题的办法;5.5写出会审纪要,并经各方签字后发至参加会审的各方;6.图纸会审应作出详细的记录。
会议记要由业主工程师负责,监理部协助形成,一经会议各方同意后,该纪要即被视为设计文件组成部分并予以存档(纪要采用表格形式见附表)。
7.对会审中有可能出现的设计修改,必须符合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原则和国家、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颁发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及其相关文件;当通过协商各方意见仍不能统一时,一般性问题,由业主方主管工程师与监理工程师商议后作出决定,重大问题则应报业主或有关上级批准。
8.对会审中已决定必须进行设计修改的,由原设计单位按设计变更管理程序提出修改设计,经业主、监理部核签之后再交付施工。
9.为了体现设计技术交底作用,在施工图会审纪要中应包括设计答疑方面的有关内容和条文。
如经会审,对设计没有提出任何问题的工程项目,也应作出会审纪要,以示对该设计的认可。
10.凡直接涉及设备制造厂家的工程项目及施工图,视情况由业主邀请制造厂家代表到会与设计院的代表一起进行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
11.图纸会审重点内容:11.1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已审定的原则与标准。
11.2施工图设计采用方案是否进行了优化。
11.3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与部颁的有关规程、规范与标准,必要时抽查计算书。
11.4设计图纸是否经过设计单位按图纸划分等级经各级人员正式签署。
11.5施工图与设备、特殊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11.6设计与施工主要技术方案是否能相适应,对现场条件有无特殊要求。
11.7图纸表达深度和出图范围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11.8预制构件、设备组件及现场加工要求是否能符合现场的实际能力。
11.9各专业之间、设备和系统施工图设计之间是否协调,例如设备外形尺寸和基础尺寸,建(构)筑物预留孔洞及埋件与安装图纸要求,设备与系统联接部位,管线之间相互关系等。
11.10设计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是否经过鉴定与评审,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并应有协调解决的办法。
11.11各专业施工图之间、总图和分图之间是否有错、漏、碰、撞,总体尺寸与分部尺寸之间有无矛盾。
11.12能否满足生产运行安全、经济的要求和检修、维护作业的合理需要。
11.13根据合同规定,对设计投资跟踪控制,必要时核算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交底/会审纪要注:如本页不够,可加续页与本页同时使用,签署在首页。
2010年环保工程师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与程序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与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吸声降噪在噪声控制中,不是主动的方法,而是一个辅助手段,起到提高总体效果的作用。
吸声处理应尽可能在设计阶段考虑,在这个阶段有机会选择有吸声特性的墙壁和顶棚,还可以和隔热结合起来。
采用吸声降噪措施应注意的基本设计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只有在房间内平均吸声系数很小时,吸声降噪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2)在较高的平均吸声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平均吸声系数,其效果和所付代价并非成正比,应适可而止。
(3)由于材料的吸声系数和频率有关(通常使用的材料在中高频率有较好的吸声系数),应根据噪声的频率特性来选择吸声处理的材料和结构。
(4)如果有可能,应尽量靠近噪声源附近的表面进行吸声处理。
(5)选择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时,要充分考虑防潮、防火、防尘、耐腐蚀等方面的要求。
(6)安装时应考虑采光、通风、照明及装饰性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吸声降噪的设计中,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实测或预测房间内的噪声级和频谱特性。
(2)确定室内的吸声降噪量,包括声级和频谱。
(3)确定各频带所需的降噪量。
(4)测量或估算房间内原有的房间常数或平均吸声系数,求理后应有的房间常数或平均吸声系数。
(5)选定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根据其类型、容重、厚度等参数查出相应的吸声系数。
(6)确定吸声降噪处理的面积和安装方式。
1.铁路工程设备物资管理标准化指导书之一:搅拌站建设4铁路工程设备物资管理标准化指导书之一:搅拌站建设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混凝土搅拌站建设标准化指导书设备物资部2016年6月目录一、场地建设标准.............................................................................................. - 1 -二、搅拌站建设标准.......................................................................................... - 9 -三、砂石料仓建设标准.................................................................................... - 15 -四、地磅设置标准............................................................................................ - 19 -六、洗车池设置标准........................................................................................ - 20 -七、废料池及消防砂箱设置标准.................................................................... - 21 -八、修车场地设置标准.................................................................................... - 22 -九、停车场设置标准........................................................................................ - 23 -十、标识标牌.................................................................................................... - 23 -十、附件.......................................................................................................... .. - 27 -铁路工程混凝土搅拌站建设标准化指导书一、场地建设标准(一)建站原则1. 搅拌站选址和建设应符合国家环水保相关规定,避开环境敏感点、易发地质灾害、水害及其它灾害位置,方便生产和运输。
2. 项目部在建站前组织现场调查,并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站方案,确定设备配套、场地布局及环水保措施,合理划分作业区域并按要求做好标识,确保建站安全,保证生产能力满足工程需要。
建站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3. 搅拌站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在搅拌站出入口设置门岗,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登记。
(二)功能区1.搅拌站建设分为搅拌站作业区、材料称重区、材料存放区、三级沉淀池、洗车区、车辆停放区、车辆检修台、废料池等。
2.搅拌站应配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备用发电机。
3.搅拌站应设置蓄水池,蓄水池容量以满足搅拌站2天用水量为宜,蓄水池设置明显标示标识。
【蓄水池】4.搅拌站应设置地磅房及安装自动计量称重影像系统。
【地磅及自动摄像系统】【电脑自动计量系统】【自动计量摄像系统】5.搅拌站应配备筛砂、洗石机,必要时对骨料进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