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导游词各位游客:那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呢!就是我们全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的狼山了,海拔106.94米。
它的北麓石色紫褐,北宋淳化年间,州官杨钧认为狼山之名不雅观,下令改名”紫琅山”,但是老百姓仍然把这座山叫狼山,具体为什么呢?等会上了山我就告诉大家。
狼山分前山和后山,那我们今天游览的的路线就是通过狮子桥,经入山之门,石坊三墓,然后到达山顶的支云塔。
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去游览吧!请大家随我从左边走。
寺包山,山是一座寺,寺是一座山,大家可以看到牌匾上的寺名就叫广教寺,为什么叫广教寺呢?传说到此山传法的第一个和尚为了确定寺名,随手从身上携带的佛经中抽出一本,一看是《椤严般若广教经》,于是就把寺名定为广教寺,这个寺名一方面说明了佛教思想是广教众生,另一方面也有广传佛法之义。
再进去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佛教有种说法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陀。
待会大家进去就可以拜一下,以表佛心。
好的,我们往里走,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
他是我们都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宗教人物——弥勒佛。
传说五代杭州有一个大肚子和尚契此,常身背一个布袋进城,逢人即笑,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行如疯癫,圆寂时作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人们这才知道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后人就根据布袋和尚的形像,塑成了弥勒佛宝相。
你看他慈眉善目,雍容大度,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无所不容。
”真是大气度!另外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寺庙将弥勒佛塑在大山门口,也显示出佛教与人为善的思想,接引众生进庙随喜。
弥勒佛后面是韦陀像,韦陀手持金刚杵,有双手合什托杵相,也有持杵相,持杵的杵落地则表明该寺是不接纳挂单僧的,杵举中间,表示可以短期接纳落单僧,杵高举在上,则可以长期接纳挂单僧。
韦陀也是佛教的护法神。
它面对大殿,使佛祖说法的时候不至有歪魔邪道打扰,他还对内监督僧人的行动,僧人进出多要从他面前经过,接受他的监督,因此他就象寺庙的纪委书记。
我们再把眼光转向四周的四大天王塑像。
佛教认为世界的中心为须弥山,四周各有一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这四大天王站在须弥山的四腰,各守护一方,东方为持国天王,南方为增长天王,西方为广目天王,北方为多闻天王,后来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认为四大天王各主一事,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谐义“风”,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主“调”,北方多闻天王持伞,主“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主“顺”,合称“风调雨顺”。
【轮藏殿】我们再往上走。
这里就是轮藏殿,对面就是大悲殿了,两殿都是重檐歇山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和格局。
由于轮藏殿现在可能在修复,未开放。
【大悲殿】现在我们就进大悲殿看看。
我们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里供观音菩萨,故名大悲殿。
大慈就是给予一切众生乐,大悲就是拔除一切众生苦,这里供奉的观音像宝相庄严,高达六米,两壁刻着历代名人画的观音像。
大家请看这是唐朝吴道子所绘观音像,吴道子画的特点是“其势圆转而衣飘举”,被后人赞为“吴带当风“。
这是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画的观音像,赵孟頫为宋朝的宗室,他的笔墨“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狂”,以圆润苍秀见长,他主张画贵有古意,你看他画中的观音与众不同,古意盎然,别具一格,显示出画家超然脱俗的艺术风骨。
这是近代苏绣名家沈寿画的观音像,她曾绣过意大利皇帝皇后及耶酥像,轰动于世,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她精心绣出“寿”字一幅进贡宫中,慈禧大喜,赐名为寿。
•沈寿晚年被张謇请到南通办“女红专习所”,她的墓就在狼山西边的黄马山上。
【法乳堂】我们再往上走,就是法乳堂了。
法乳堂取“佛教正法滋养弟子之法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之义,我们说如饮醍醐,醍醐是牛奶的精华,这里命名法乳堂,也比喻佛法是人间思想的精华。
以滋养众生给人智慧给人清醒。
法乳堂匾额门联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一堂都圣哲,万派皆朝宗”。
因为法乳堂供的是佛祖释迦摩尼像,各派都来朝拜,一堂都圣哲是因为法乳堂两侧供奉着中国佛教史上的十八高僧像,这十八高僧像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参与选定,由南通籍画家范曾手绘,在北京制成陶瓷壁画的,这也是全国唯一的。
其实来到法乳堂我给大家主要介绍的就是他的三宝。
那么前面两宝我已经说到了,就是释迦摩尼佛和十八高僧像,那么你们猜,这第三宝是什么呢?请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抬头看这方“十指成林“得匾额,就是我们的第三宝。
它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书,十指成林一方面指佛教徒与人行礼时双手合什,所以叫十指成林,同时也因为佛教有众多宗派,这样各宗各派的力量合在一起,宏扬佛法,佛教才会兴旺,郑板桥是大书法家,这几个字写得维妙维肖,请看十指成林的指字,上面的一笔宛然象翘起的大拇指,我们平常问:“您贵姓”,说“姓成”,“是耳东陈,还是翘脚成”,这个十指成林的“成”字,最后一笔就象一只翘起的脚。
大家再看“十”字,这一竖隐约便象一个闭目养神的老和尚,还留有胡须呢!据说与佛教有缘份的人便能看见。
【到藏经楼】好的,我们继续走啊走,下一个藏经楼。
这里就是是藏经楼了,东边是晒经楼,再东为枕山楼。
广教寺的藏经楼原来共藏有两部大藏经,一是明代万历藏(6711卷),二是光绪年间近岸法师从北京就请回的龙藏(7168卷)。
我们就不进去看了,再转下一个点,幻公塔。
【幻公塔】幻公塔,为明嘉靖四十五年为纪念北宋高僧智幻而建。
智幻在太平兴国年间(那时南通刚刚建城)主持狼山寺务,他广弘佛法,成为狼山的中兴祖师,山顶的支云塔也是智幻和尚所建。
以前南通有三座塔,分别是狼山的支云塔,城内的文峰塔和天宁寺塔,俗语说“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座平地起,一塔云中插”,三座塔分别是四角、六角、八角,文峰塔和光孝塔造在城里,所以说平地起,山上的支云塔造在山上,所以说云中插。
传说大圣菩萨向托塔天王李靖借塔,用扁担挑了两个,胳臂下夹了一个,袖子里还藏一个,到狼山手忙脚乱安顿好支云宝塔后,一不小心袖子中的塔滚了出来,一滚滚到山腰,待拣起来一看竟然没有坏,原来是实心宝塔,这座实心塔就是诸位面前的幻公塔。
【抚台平倭碑】我们再向上走几个台阶,那么这块就是抚台平倭碑,它记录着嘉靖三十八年,抚台李遂组织军民在狼山江面大败倭寇,最后又尽数剿灭狼山盘据的倭寇的功绩,也记载了明朝倭寇侵略的史实,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倭寇经常来江浙一带侵略,罪行累累,嘉靖年间年年都来,南通无岁不受其害,最厉害的嘉靖三十三年前后的三四年间,沿海被害的老百姓有数十万之众。
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感有一个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好了,大家在上爬,然后左拐,再往上爬。
去我们下一个点白雅雨墓。
至于旁边的【葵竹山房】,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进去看看。
如果想要了解的话,等会下山的时候我再告诉大家。
我们现在接着去的就是白雅雨墓。
【白雅雨墓】这是白雅雨烈士的墓,白雅雨为南通人,1868年生,先后在南菁书院和上海南洋公学就读,任教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和北洋女师,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创办“中国地学会”,第二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地学期刊《地学杂志》,为当时著名的爱国地理学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是他在北洋法政学堂的学生,他的革命思想影响了李大钊,也团结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青年。
武昌起义后,白雅雨在北方策应,组织共和会发动起义。
1912年1月2日发动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白雅雨担任参谋长,起义军在向天津进攻途中遭清军断轨阻击,白雅雨被捕就义,时年44岁。
国民政府后追赠其为上将,先后在北京、山东泰山等地为他建立陵墓纪念,1937年还为他举行了国葬。
白雅雨临终赋有绝命诗一首: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
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
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
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
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
传颂一时,还选入台湾的学生课本。
【大观台】我们在从步步高升台阶往上爬。
大家往上爬,就意味着你们不管在工作,学习上都将步步高升。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大观台。
大家有没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狼山当海之冲江之尾,这里南望大江如练,东西四山如带,目极吴楚云山,气吞海上蜃楼,这里奇峦叠嶂,蝉联呵护,吞天浴日,蔚为大观,故称大观台。
古人形容这里“东邻日本连环岛,北接朝鲜破釜云”,王安石到此惊叹这里“影带诸夷,气吞吴会”,并赋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文天祥从南通渡海作诗: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
古人有诗:天地皆为水,维扬只此山,特登绝顶上,恍不在人间。
这里的美景真的看不够,看不够怎么办呢,大家就照了照片回去慢慢看吧。
【向大山门】上面的“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总结。
胡耀邦同志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两次到狼山来后都以此为题作了报告。
据说宋朝文学家米芾到此极为惊叹,题下“第一山”,为什么题第一山,第一是这里是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第二是狼山虽小,景色极佳,千里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峰耸峙,具泰山之雄;北麓岩深林嶂,具青城之幽;后山绝壁临崖,具华山之险;西山峰峦起伏,具峨嵋之秀,小小一山具雄幽险秀,所以称第一山,这就是米芾题的“第一山”,你看“第”字如美女梳头,“一”字如乌龙出江,“山”字如老僧坐禅,令人叹绝。
【进山门】这里是金刚殿,两厢哼哈二将,都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间,作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东西啊,不然两位门将可要对大家不客气。
大家看一看他们的神态,猜一猜那位是哼将,那位是哈将。
【圆通宝殿】在向上走,这里就是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佛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记述了大势至菩萨的成道体会,故称圆通宝殿。
很早之前圆通宝殿里供奉的不是大势至菩萨,最早供奉的是“江海神”,旧时,每年通州的官员都要携带祭品上山来祭祀江海神,供奉的供品都是一些荤菜,寺庙的僧人自古食素,而这位神灵却偏要吃荤,弄得和尚们都十分尴尬,后来大约到了清朝人民就停止了进供了,在后来这里就改供奉大禹,后来又改供奉千手千眼观音,最后因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而改为供奉大势至菩萨,他与弥陀和观世音合称西方三圣,两旁是十六尊者,十六尊者就是十六罗汉。
【支云塔下】好了,通过这我们就可以看到支云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至今已逾千年,据说支云塔位处南通的中轴线上,支云塔的塔尖,和南通的南城门(江山门,已拆)及城中的钟楼,三点连成一线。
为南通的风水门户。
大家知道支云塔为什么五级四角,其实本来寺庙的宝塔都是七级的,但我们这里只有五级,这里有个小故事,传说狼山在建支云塔的时候来了意味工匠说他可以为这座宝塔做设计,工头就让他做了,结果都快要开工,我们的设计师海没有把设计图给工头,工头就去找他,发现这个设计师就抱着一根木头摸来摸去的,工头一来气就把木头给摔了,结果木头被摔成了两截,里面滚出了一个塔的模型,工头一看惊呆了,知道是高人指点,但当他回过来找人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就听到空中传来“可惜可惜,这宝塔海没有完工”,就因为我们的工头太急,以至于我们设计师还没有做好模型,少了两层,后来我们建筑工匠怎么也建不起最上面的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