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监管体系概述
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
劳动者
政府监管部门 履行保护健康义务 主张健康权利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前期预防
立法意图:控制危害产生源头 主要内容
– 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法第十三条 条例第十一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危害控制 –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适用于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 人单位)理论上说,不包括没有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
参照执行:其他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照本法制定办法
职业病防治原理
职业病的特点 –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 –人为性: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
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 –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策略
二、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一)负责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 害事故调查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法规、标准, 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依照《使 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发放职业卫生安全 许可证;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 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情况。
一般职业危害与严重职业危害 普通职业危害与特殊职业危害 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危害,积极治理现有企业危害
前期预防(续)
建设项目管理
可行性论证
职业危害预评价
职业卫生技 术机构介入
职业危害严重 的项目
初步设计
施工
三同时
建设项目业主
政府监管
竣工验收
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卫生技 术机构介入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 政府与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服务机构) – 职业卫生服务提供者与用人单位
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行业自律、工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职业病防治活动 控制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
– 接触粉尘、放射性、有毒有害作业 – 按照职业病名单实施管理
卫生部、国家安监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 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
一、卫生部门职责
(一)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三)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
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 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 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四)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立法意图
– 明确劳动工作过程中职业病防治要求 – 明确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中保护劳动者健康的
法定义务和责任 – 明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 – 有关组织和社团的职责
职业病防治与传染病防治的区别 –治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消除传染源(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职业病防治原理(续)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
– 预防、消除危害源头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
– 工作场所定期职业危害评价 – 健康监护制度
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系
2014年9月 贵阳
一、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一)、建国初期----2003年 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一直沿用至今是苏联模式,由
卫生部统一负责管理 (二)、2003年以后 职业卫生的管理由卫生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进行管理
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 (中央编办〔2003〕15号)
(三)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 为。
(四)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 全培训工作。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上述内容负责煤矿企业 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负责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伤保险、职业病人伤残 待遇、有毒有害津贴的发放等
四、项目立项审批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
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立法背景
• 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 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 •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 •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 多种所有制与发展市场经济 • 国企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用工制度改革与流动劳动者的形成 • 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经委、发改委等)负责建设项目立项审核备案的把 关
五、工会组织的职责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 规定: 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
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 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 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 决。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 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 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 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 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 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 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 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目的
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 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指导思想
明确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权利义务关系
– 职业病防治义务人——用人单位 – 健康权益主体——劳动者
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监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建立社会保障
处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类法律关系,政事分开、政企分开
– 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 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
职业病防治法目录
第一章 总则(1--12条) 第二章 前期预防(13—18条)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38条)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 第五章 监督检查(55—61条) 第六章 法律责任(62—76条) 第七章 附则(77—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