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铁路运输技术管理

第三章铁路运输技术管理

第三章 铁路运输技术管理
第一节 铁路运输概述 第二节 铁路运输的组织过
程及其管理规定 第三节 铁路车站工作技术
管理 第四节 铁路列车组织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概述
一、铁路运输经济特征 1.铁路运输特点 1)优点:巨大的运送能力;廉价的大宗运输;较少 受气象、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保证运行的经常 性和持续性;计划性强,运输能力可靠,比较安全, 准时性强;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加而增长。 2) 缺点: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受轨道线路限 制,灵活较差;直接“门到门”的运输量小,必须有 其他运输方式为其集散、接运客货;始发与终到作业 时间长,不利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运输总成本中固 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大量资金、物资用于建筑工程, 如路基、站场等;一旦停止营运,不易转让或回收, 损失较大。
种运输方式有很大差别。水运和铁路都 具有通过能力大,能够担负大量运输任 务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经常性最强, 汽车运输次之,水运较差;而灵活性以 汽车最好,火车次之。
二、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1.国有铁路公司化
国有铁路公司化的理论依据是:国有企
业的最大弊端是产权关系的不明确,政企 不分,企业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 者,而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因此缺乏动 力和活力。而政企不分的关键又在于所有 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建立公司法人制度, 使国家对企业的财产有终极所有权(法律 所有权),企业有法人所有权(经济所有权), 使国有铁路成为真正独立的运输商品生产 者和经营者。
D、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因其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运
输能力不同有着显著的差异。水运干线的 船舶或船队载重量大,与其他运输方式比 较,它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汽车运输 因汽车载重量小,占用劳动力较多,因此 比其他运输方式低。而铁路运输的劳动生 产率较水运低,而显著地高于公路。
5)其他指标 运输能力、运输经常性与灵活性,各
国有铁路公司化的形式主要有: (1)全部路网及设备由一家公司统一管理。通 常这个公司又将业务性质再划分成若干个分 公司,如意大利和德国。 (2)基础设施与运营管理分开。瑞典就是这种 模式,即基础设施仍由政府投资,运营业务 摆脱政府干预,实行公司化管理。目前,这 种方法已在一些欧共体国家中采用。
2.国有铁路民营化(两种形式): (1)国有铁路采取民营公司的方式经营。 这种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路网及设施
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可由运营技术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来反映。 1)运营技术指标主要有:运输的经常性(不间断性、 均衡性和节奏性的程度);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货 物送达和旅客运送的速度和时间;运输货物的完好 程度和旅客的舒适程度;运输安全和可靠性程度以 及机动性等。 2)实物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需要量、燃 料及电力(能量)、金属和其他材料的单位需要量等。 3)经济价值的指标有运营支出和运输成本:基建 投资需要量以及运输生产基金需要量,在途货物所 需要的国民经济流动资金,与运送时货差、货损有 关的损失和非生产性支出等。
民营化,即日本原国铁改革模式。这种方式是将全 国路网和设施按地区或业务性质分割,然后成立各 铁路股份公司,并向社会公发售股票,推进民营 化管理。
另一类是局部路网或设施采取民营化方式经营,即 把那些过去由政府承担的业务(如设备维修,餐饮 供应等)以合同形式承包交由民间企业经营。如土 耳其铁路企业中的局部业务民营化的改革,把港口 铁路、机车车辆、一些线路的养护业务交给民营公 司办理;英国铁路将机车车辆工厂和一些车站、旅 馆等转给了民间企业经营。
(2)国有铁路私有化 国有铁路私有化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铁 路的产权全部卖给民间财团,如新西兰在1993 年以2.2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境内铁路的产权卖 给了美国威斯康星中央铁路财团。 另一类是转让部分铁路的产权,如阿根廷铁路。
国有铁路民营化和国有铁路公司化这两个方
2.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铁路运输承担着全国客、货运输总量相当大的比
重。铁路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力量,是大动脉;它 在交通运输体系中起着骨干和主导的作用。但是,铁 路运输需要一定的轨道,离开轨道寸步难行,发展有 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建筑铁路需要花费大量的投资、 劳动力和动力资源、金属及其他物质。铁路占用固定 资产多,折旧费用占运输成本比重大,在一定时期内, 固定设备投资及其维持费用基本上与运量无关,所以, 随着运量的增加,这些费用分摊到单位运输产品上相 对减少,从而降低运输成本。运输成本与客货运量大 小、运输方向、运输距离、牵引类型、列车重量等因 素有关。
运输的经常性对货物送达速度也有一定的影
响,铁路运输的高度经常性是保证货物送达速 度较高的重要条件之一。
C、基本建设投资 各种运输方式投资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物质 技术基础的构成和性质。各种运输方式的物
质技术基础的构成各有其特点,从而形成初 期投资和后期投资的差异。一般地说,固定 设施(路线和港、站建筑)比重大而活动设备 (运输工具)比重小的运输方式,所需的初期投 资大、后期投资小;反之亦然。铁路运输业, 由于固定设施的工程费和建筑材料、劳动力 消耗大。因此,它的线路投资高。
铁路运输的技术速度较高,但铁路在货物运送 过程中,需要进行列车会让(单线)或越行(双线) 及其他解体编组等技术作业,因而旅行速度低 于技术速度。
货物送达速度取决于始发和到达作业时间以
及货物在场、库停留的时间。目前铁路的始发 和到达作业时间在运输时间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在货车周转时间中货物作业停留时间约占40%。 技术站中转停留时间占25%、在途行驶时间只 占35%左右。
A、货物送达速度 采用和发展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可以缩短货
物从生产地至消费地的时间,使货物能迅速地 投入生产,减少在途货物数量,节约流动资金。 对于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同时还可以提高运输设备利用效率,加速运输 工具的周转,相应地减少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 的需要量。所以货物送达速度指标足评价各种 交通运输方式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