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汇总.doc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汇总.doc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汇总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汇总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涉及到的考点有很多,比较难集中。

因此,考试100小编对这些高频考点的知识点进行了汇总。

以下是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点汇总,希望给各位带来帮助。

绿色施工要点(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节材是四节的重点,是针对我国工程界的现状而必须实施的重点问题。

①降低材料损耗率,减少库存;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②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

③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

④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性材料和机具,推广采用外墙保湿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⑤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①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②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③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④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⑤保护地下水环境。

米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3)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①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②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③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

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的绿色植被。

④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⑤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2.配电柜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器。

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的分断点。

3.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

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4.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

5.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1)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2)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3)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6.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7.对夜间影响飞机或车辆通行的在建工程及机械设备,必须设置醒目的红色信号灯,其电源应设在施工现场总电源开关的前侧,并应设置外电线路停止供电时的应急自备电源。

8.施工现场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

9.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作保护零线的芯线,即五芯电缆。

10.配电系统应采用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方式。

梁的最大变形公式结构构件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虽有足够的强度,但其变形也不能过大,如果变形超过了允许的范围,会影响正常的使用。

限制过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或称为正常使用下的极限状态要求。

梁的变形主要是弯矩所引起的,叫弯曲变形,剪力所引起的变形很小,可忽略不计。

通常我们都是计算梁的最大变形,悬臂梁端部的最大位移为:f=ql4/8EI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位移因素除荷载外,还有:(1)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2)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的惯性矩I成反比,矩形截面梁惯性矩Iz=bh3/12;(3)构件的跨度:与跨度l的n次方成正比,此影响因素最大。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它包括: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等16个子技术。

2.混凝土技术。

它包括:高耐久性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等8个子技术。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它包括: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等8个子技术。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它包括: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塑料模板技术、组拼式大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等16个子技术。

5.钢结构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它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植生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14个子技术。

8.防水技术。

它包括: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等7个子技术。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10.信息化应用技术。

它包括:虚拟仿真施工技术、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建设项目资源计划管理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等8个子技术。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要求1、工程施工文件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等规定。

2、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将工程施工文件的管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3、工程施工文件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移交。

勘察、设计单位应在任务完成时,施工、监理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将各自形成的有关工程档案向建设单位移交。

4、工程施工文件应实行分级管理,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工程施工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建设过程中工程施工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

5、工程各参建单位应确保各自文件的真实、有效、完整,对工程施工文件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建筑电气隐蔽工程(1)埋于结构内的各种电线导管:检查导管的品种、规格、位置、弯曲度、弯曲半径、连接、跨接地线、防腐、管盒固定、管口处理、敷设情况、保护层、需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等。

(2)利用结构钢筋做的避雷引下线:检查轴线位置、钢筋数量、规格、搭接长度、焊接质量、与接地极、避雷网、均压环等连接点的情况等。

(3)等电位及均压环暗埋:检查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安装位置、连接方法、连接质量、保护层厚度等。

(4)接地极装置埋设:检查接地极的位置、间距、数量、材质、埋深、接地极的连接方法、连接质量、防腐情况等。

(5)金属门窗、幕墙与避雷引下线的连接:检查连接材料的品种、规格、连接位置和数量、连接方法和质量等。

(6)不进入吊顶内的电线导管:检查导管的品种、规格、位置、弯曲度、弯曲半径、连接、跨接地线、防腐、需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管盒固定、管口处理、固定方法、固定间距等。

(7)不进入吊顶内的线槽:检查材料品种、规格、位置、连接、接地、防腐、固定方法、固定间距及其他管线的位置关系等。

(8)直埋电缆:检查电缆的品种、规格、埋设方法、埋深、弯曲半径、标桩埋设情况等。

(9)不进入电缆沟敷设的电缆:检查电缆的品种、规格、弯曲半径、固定方法、固定间距、标识情况等。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捶击沉桩程序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捶击沉桩接桩再捶击沉柱送桩收捶切割桩头1)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工程桩测量定位图,并保证轴线控制点不受打桩时振动和挤土的影响,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2)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桩的长度,在匹配的工程桩或桩架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捶击数。

3)当基坑不大时,打桩应逐排打设或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进行。

4)对于密集桩群,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

5)当一则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6)当基坑较大时,宜将基坑分为数段,然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施打,但打桩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以避免中间土体被挤密,桩难以打入,或虽勉强打入,但使邻桩侧移或上冒。

7)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8)打桩宜采用重捶低击,低捶重打9)当桩需接长时,接头个数不宜超过3个,尽量避免桩尖落在厚黏性土层中接桩。

10)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则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静力压桩法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压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柱送桩终止压桩转移桩机1)同一根桩应连续进行,待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便可停止压桩。

2)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

3)压桩用压力表必须标定合格方能使用,压桩时的入土深度和压力表数值是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的依据,也是指导压桩施工的一项重要参数,必须认真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