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战略这一门课可以说是MBA教学的一个整体基础,是需要花一整年即两个学期来学的课程。
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了此类课程。
这门课要求MBA学生设身处境地去学习和掌握如何去构筑企业战略的总体框架,如何逐一按照框架去制定并完成与企业目标有关的各项具体方针。
学生必须站在总经理的立场,对企业的组织、市场、财务、人事、信息系统,以及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等各方面问题做通盘的考虑。
也就是说,这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经营管理企业的基本思考模式,使他们对所要学的其他相关课程有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案例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常的方式是先独自分析;然后将学生分成好几个小组,各小组再对案例做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最后上课时由每个小组代表拿出解决方案和意见向全班呈报,并由老师来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此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首先理解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本质作用;其次,在理解企业战略的含义与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区分企业战略和经营方针的不同特点,掌握有关企业战略和经营方针的各种分析手法,如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自我分析等等。
这门课培养的是一种决断能力。
企业战略中一般包含各种重要因素,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哪些因素才是现实的,他要考虑企业中存在的各种人事的、社会方面的制约,考虑在制定战略和方针时,怎样才能达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不仅要懂得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去决定完成企业目标的方针与政策,还要懂得如何更准确地判断竞争对手的状况。
美国20世纪80年代畅销书《追求卓越》曾列举诸如IBM、P&G、麦当劳、3M等大公司在以上诸方面的出色表现。
在这一学科的理论方面,以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Porter写的两本书最为着名,它们是《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
《竞争战略》详细分析了企业的结构和企业间的竞争行为,是MBA的必读书。
而《竞争优势》则从战略理论出发,考察企业的实践,阐述了如何制订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特别是多元化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特点创造优势。
这门课也运用了不少的实例来分析和论证。
例如在培养万事通“船长"方面,美国汽车工业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克莱斯勒公司的首席行政官艾科卡先生。
他通过改造车型设计、积极调研市场、降低工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争取政府补贴等一系列果断措施,硬是将克莱斯勒这条行将下沉的“船"成功地救了起来。
在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洞察力方面,美国有线电视广播公司(CNN)总裁特纳预见了全球对有线电视新闻频道的需求,为此他创造了CNN有线电视并以其覆盖全球。
而麦当劳连锁店总裁李·克拉克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预见到了快餐业会成为未来餐饮业的新的增长点。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对电脑软件的天才性战略预测和发展更是被传为佳话。
总而言之,经营企业不能没有基本的战略与方针。
经营者必须知道制定战略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如果你不能将企业的战略与方针贯彻实施下去,再好的战略也将成为无用之物。
一切要以结果为准。
最好的战略与方针是不断变化的。
二、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这是MBA学习中比较有趣的一门课,因为是和人打交道,研究不同的管理方式。
制订出了一个好的企业经营战略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结构,通过高素质的员工来实施。
这是个管理的核心问题。
其实管理对中国人并不陌生。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文官制度,在不同程度上都强调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
汉高祖刘邦有一段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这番话道出了精辟的用人之道和做总经理的精髓。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过:“治大国若烹小?quot;,这一形象说法更是道出了一个总经理在管理上的举重若轻之道。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人情练达皆文章"这样一句名言;懂得人情世故,是一位东方管理者,尤其是一个中国管理工作者的入门要津。
还有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是说管理中松紧适度的道理。
即如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规,亦与管理之道有关。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
毛泽东说过,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这里所说的“人",当然是指千百万各式各样的人才。
事实上,管理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是一个企业或一项事兴旺发达的根本之根本,关键之关键。
MBA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先引导学生进入人与人一起工作的场合以及可能产生的管理问题。
课程涉及到了管理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群体和大群体的关系等。
学生通过学习最新的行为理论和进行案例研究讨论,提高自己在处理复杂的、涉及管理问题时的判断能力。
第二部分是建立在第一部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在外部和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之中,保持一个有效率的组织。
通过案例研究和模仿、咨询活动,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分析、诊断和管理外部经营环境,公司目标和战略、公司组织设计、生产作业系统、在组织中的各类人员及其职务、公司文化诸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门课还涉及到大量西方国家企业的背景知识,如工会主要是同资方作对的机构,代表劳工一方说话。
西门子总裁冯·皮尔诺曾说:“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一种在无痛中求得变化的艺术。
"可见公司的管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应当尽量减少痛楚。
通过本课程,学生会更明白人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
对人的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开端和终结所在,它不仅关系到组织能否正常进行、减少内耗,而且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和更有效的运行。
学生们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行为杠?quot;理论,它包括“作业系统杠杆"和“人际关系杠杆"等;还有“X"理论、“Y"理论等。
管理学上传统的“X"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被动的;企业要管好员工,就必须采取非情愿的方法迫使工人认真干活。
公司领导要通过行政手段、严厉的奖罚制度来达到动员雇员努力干的目的。
“Y"理论则不同意人天生好逸恶劳的看法,认为劳动是人的一种需要。
一般员工在正常管理的鼓励下,都愿意接受责任,而且也喜欢担负重任。
“Y"理论强调的是人的最大需要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性,像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那样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满足成就感。
还有一种“Z"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将日本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运用到美国企业中。
再就是“G"理论,即你不能靠一种理论来管理一个企业或任何其它组织。
此外,在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上,需学习职能型设计、事业型设计和矩阵性设计等。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需学习人力资源目标管理、集体参与和什么是有效的报酬系统等。
在组织结构调整方面,这几年最突出的案例就是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信息通讯和制造业的许多超大型公司纷纷进行合并,并以对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三、市场营销学习市场营销是MBA很有趣和很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功课之一。
其实,在北美的各大企业中,做营销的往往是企业的台柱子。
只有当公司能够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卖出去的时候,全公司的员工才会有事情干,企业才能发展。
很多做企业营销的到最后成了公司的最高领导。
有了很好的经营战略和良好的组织结构与人才,剩下的就是要把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以达成企业经营的目的。
MBA市场营销学的课程主要介绍了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营销决策的各个主要环节,如产品定价、广告选择及其他促销手段,同时还包括整体营销计划的酝酿和执行。
这些内容覆盖的领域很广,包括消费品产品营销、消费者服务营销、工业品营销和国际营销。
最出色的营销方案至少要包括理解市场的本质、了解竞争对手、了解本公司,也就是所谓知己知彼。
一般来说,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个营销案例:(1)产品的定位与整个市场情况及其重要的细分市场;(2)主要的竞争者;(3)现有的和潜在的消费者;(4)公司及其产品;(5)分销渠道;(6)广告及其他促销策略;(7)定价策略;(8)营销财务。
在市场营销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授还特别重视培养MBA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或做一个特定的介绍的能力。
口才在此又成为重要的一环,营销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在此一举。
学生们经常被轮流叫到前台来做Presentation,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推广能力,而教授和其他同学则在一旁品头论足。
有时为了要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你必须不厌其烦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出你产品的长处。
这样一种特殊推销员的训练,使MBA学生毕业后到商海里个个都生龙活虎、能言善辩,并富有较强的推广力和感染力。
善于分析各种营销的因素,可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为例,两个关键性的成功因素可能是分销商的能力和广告影响。
广告的因素不是成功的惟一因素。
如中国“秦?quot;酒曾两度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播出的标王,却未能使这家公司不陷入困难的境地。
但宝洁公司(P&G)在中国运用广告却十分成功。
宝洁公司是世界着名的行销巨人,它拥有众多全球性的领导品牌,仅在美国境内的广告费即达24亿美元(比税后利润22亿美元还高2亿美元),使它成为市场其他品牌难以匹敌的对手。
它的成功,足以成为营销学的典范。
宝洁公司总裁埃德温·阿茨曾说“我们必须一心一意地努力提高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的价值。
"除了广告之外,还应随时灵活地应对和适应市场上新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在美国销量不错,其成功的因素不仅在于质量好,也在于丰田公司分析了当时石油危机后油价上升的市场趋势,因而迅速生产出经济型和小型的轿车,赢得了美国市场。
总的来说,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包括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生产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的成功。
四、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往往是喜欢做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的学生最爱学的一门课。
因为做会计师比较专业,技术性比较强,又不需要太强的语言或推广能力,所以较受外国学生欢迎。
但这门课也是MBA的必修课。
有一个好产品和将其推向市场的企业战略及营销手段,是企业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取得所需的资源,将企业战略付诸实施;而财力资源的取得和管理则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成败。
所有的企业领导者,无一不把它放在极显要的位置。
因为他们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钱能生钱,管理得好的钱能生“大钱"。
在国外读过MBA的人,甚至包括商科本科的学生都知道财务管理中关于净现值(NetPresentValue)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