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2-02T11:44:51.99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8月下期供稿作者:杨立科[导读]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杨立科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2摘要:建构可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促进艺术设计院校(或系)有意识地加强创新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狭窄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变到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较强、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上来,并为探索更好的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相应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培养实践性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必将给艺术设计的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变化。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所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灵魂。

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才得以蓬勃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往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偏向单一人才类型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除纯理论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外,设计理论课程、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占的比重很少。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

因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一)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
(二)“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突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放式教学模式
首先,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

其次,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

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辩析能力,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

2.引导式教育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

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创意。

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设计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的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三)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

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验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通过完成每项作业来测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会使你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

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通过大量的模拟课题,激发学生在平面造型设计创意方面的个性色彩,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过实践,强调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设施建设
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
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为其匹配先进的教学条件,与广阔的信息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最基本服务。

教学设施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就严重影响了设计专业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2.构建艺术师资平台
在艺术设计中的师资结构中,一定要有广告人或专业室内指导设计师的介入,由企业设计师担任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这是本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

还要引进相关的专家教授,把学科的构架搭建起来形成由艺术设计师、广告人、设计理论家共建的平台。

另外对年青教师的大力扶持与培养,提高教育整体素质为设计教育的发展出力。

三、结语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严雪怕.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