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0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0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0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8题;共88分)1. (4分)(2020·闵行模拟) 下图为某日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 . 亚欧大陆正处在夏季B . 北京位于冷锋的前方C . 台北的风力比P 地大D . 上海此时吹偏北风2. (4分) (2013高一上·滑县月考) 2009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下表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题.地点甲乙丙日期1日2日3日1日2日3日1日2日3日最高气温(℃)1202123312134最低气温(℃)2﹣7﹣64﹣4﹣545﹣3天气晴阴雨晴晴阴雨多云晴晴阴雨(1)下列表示3月2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2)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A . 太阳辐射强B . 大气削弱作用弱C . 受暖气团影响D . 大气逆辐射强3. (4分) (2018高二下·曲周期末)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区域沿海地区7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規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差可能在()A . 60~80米B . 100~800米C . 1000~1300米D . 1800~2000米(2)从地形上看,以下四幅部面图与上图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A .B .C .D .4. (6分) (2020高二上·宁夏期末)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打10-14℃。

下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9-21日夜间,左图中四地寒潮平均推进速度最慢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右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A . 增强大气逆辐射B . 阻挡地面辐射C .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 .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5. (4分) (2013高一上·铁岭月考) 如图是常见的天气系统,不同的天气过程与天气系统有关.读图回答下题.(1)关于该图天气系统的判读对应正确的是()A . A是反气旋B是气旋B . A是低压系统B是高压系统C . C是暖锋D是冷锋D . C是准静止锋D是冷锋(2)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图A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B . 图B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阴雨天气C . 图C中乙地此时是阴雨天气D . 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6. (4分)(2016·红桥模拟) 上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当上海受反气旋控制时,下列天气现象中最常出现的是()A . 气温上升B . 气温下降C . 风向偏北D . 空气干燥7. (6分) (2013高一上·南昌月考) 读图,回答下题(1)若图中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A . 伏旱天气B . 梅雨天气C . 出现台风D . 寒冷天气(2)当图中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A . 东北风B . 西北风C . 东南风D . 西南风8.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17日晚20时,因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台风“山竹”生成的天气系统是()A . 冷锋B . 暖锋C . 气旋D . 反气旋(2)台风“山竹”从生成至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期间,()A .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 . 广东昼短夜长且昼渐短C .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 . 亚洲高压势力最强盛(3)近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A . 老年人口大量流失B . 适婚人口大幅增加C . 国际人口大量迁入D . 国家生育政策放宽9. (6分)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

”反映出旅游资源欣赏时要()A . 动静结合B . 选择观景位置C . 移情于景,情景交融D . 把握观赏时机10. (6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A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 .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2)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A . 气温日较差小B . 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C . 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D . 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11. (4分)(2018·浙江模拟)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

读图,完成下题。

(1)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 . 冷锋B . 暖锋C . 气旋D . 反气旋(2)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B . 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C . 明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D . 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12. (4分) (2013高一上·大同期末)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类型主要是()A . 冷锋降水B . 暖锋降水C . 地形雨D . 台风雨13. (6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末) 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四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 . 丁、丙、甲、乙B . 乙、丁、丙、甲C . 丙、甲、乙、丁D . 甲、丙、丁、乙(2)图示地区()A . 乙地可能为非洲南端好望角B . 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C . 丙地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D . 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3)图示四地()A . 甲地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 . 乙地河流水系发达C . 丙地可种植喜热耐旱的作物D . 丁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14. (6分)(2016·枣庄模拟)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当年夏季风强弱。

下图为1960一1999年夏季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A . 陆表温度总是比海表温度高B . 陆表温度与海表温度均持续上升C .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 . 夏季风逐年增强15. (6分) (2013高一上·汶上期中) 如图为“全球气旋和反气旋图”联系课本知识回答下题.(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季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A . 甲B . 乙C . 丙D . 丁(3)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A . 连续性降水B . 沙尘暴天气C . 狂风暴雨D . 晴朗天气16. (6分)读下图水循环示意图,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表示()A . 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B . 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C . 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D . 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17. (6分) 9月23日至次年3月2l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①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一慢一快②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的变化是小一大一小③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一大一小④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一长一短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18. (4分)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 月21 日返回到P 地。

图为P 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题。

(1)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科考队出发日P 地昼长为11 小时,返回到P 地时,P 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 10 小时B . 11小时C . 13 小时D . 14 小时二、综合题 (共4题;共54分)19. (9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期末)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材料二:如图中班达海2018年12月1日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7.50º,东经128.7º。

材料三:新几内亚的最高峰是查亚峰,该岛中部高原南坡年雨量经常超过7620毫米,是全球最潮湿地区之一,也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1)简析甲地成为全球最潮湿地区的主要原因。

(2)简析班达海地区多地震的主要原因,该地区地震最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有哪些?(3)说出乙地1月份的降水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0. (15分)读中国的气温变化(虚线)与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实线)比较图,回答问题。

(1)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为()A . 逐年上升B . 逐年下降C . 波动下降D . 波动上升(2)近3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全球气候变暖B . 海平面上升C . 降水量增加D . 太阳辐射增强21. (15分) (2013高一上·桓台月考)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A地处于________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________.(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________,b系统过境后的天气是________.(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22. (15分) (2019高二下·西湖月考)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苹果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深厚、富含有机质、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层。

材料二: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地处渭河上游以北黄土高原的旱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地势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该地是陕西苹果优产区之一。

材料三:千阳县矮砧苹果示范园里,苹果树冠低矮瘦小,密集栽培,在一排排水泥杆支撑下攀着支架往上生长。

宽行密植,格架滴灌,水肥一体,机械化作业,最大限度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了一个立体种植。

矮砧苹果示范园采取苹果树“矮化、密植、宽行、东西排列和南北伸展”的栽培技术措施,已经成为现代水果种植业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