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4-永磁同步电动机基础

[自然科学]4-永磁同步电动机基础


2)插入式 2-转子铁心 3-转轴
• 1.表面凸出式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转 动惯量小等优点,在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和 恒功率运行范围不宽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表面凸出式转子结 构中的永磁磁极易于实现最优设计,使之成为 能使电动机气隙磁密波形趋近于正弦波的磁极 形状,可显著提高电动机乃至整个传动系统的 性能。 • 2.表面插入式 可充分利用转子磁路的不对称 性所产生的磁阻转矩,提高电动机的功率密度, 动态性能较凸出式有所改善,制造工艺也较简 单,常被某些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所采用。但 漏磁系数和制造成本都较凸出式大。
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总体结构
(1) 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l-转轴 2-轴承 3-端差 4-定子绕组 5-机座 6-定子铁心 7-转子铁心 8-永磁体 9-起动笼 10—风扇 11—风罩
(2) 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l-转轴 2-前端差 3-螺钉 4-调整垫片 5-轴承 6-定子组件 7-永磁转子组件 8-位置传感器转子 9-后端差 10—位置传感器定子
率因数角。
I1 超前 E0和 U
相当于容性负载 补偿电网无功 直轴电枢反应 为去磁性质
Ed E0
I1 超前 E0 I1 与 U 同相位
cos 1
直轴电枢反应 为去磁性质
Ed E0
I1 超前 E0 I1 滞后 U
相当于感性负载 直轴电枢反应 为去磁性质
Ed E0
I1 I q
5.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 对于高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极对数少,绕组 形式与普通交流电机的定子一样。但为了比较 方便的放置永磁体,一般多为多极电机。6 极 的居多。 • 定子绕组一般为双层短距绕组。 • 为了改善电动势波形也有采用分数槽绕组。 • 为了消除永磁齿磁导转矩,有时定子铁心斜一 个定子槽。
2

Pn
—电动机的电角速度 —电动机的极对数
m —电动机的相数
8. 矩形波电流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传动系统
9 永磁同步电动机 id 0 控制系统简图
4.3 内置切向式转子磁路结构
2.切向式结构 这类结构的漏磁系数较大, 并且需采用相应的隔磁措施,电动机的制造工 艺和制造成本较径向式结构有所增加。其优点 在于一个极距下的磁通由相临两个磁极并联提 供,可得到更大的每极磁通。尤其当电动机极 数较多、径向式结构不能提供足够的每极磁通 时,这种结构的优势便显得更为突出。此外, 采用切向式转子结构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阻 转矩在电动机总电磁转矩中的比例可达40%, 这对充分利用磁阻转矩,提高电动机功率密度 和扩展电动机的恒功率运行范围都是很有利的.
永磁同步电动机空载气隙磁密波形(计算出)
1—气隙磁密,2—基波,3—3次谐波,4—5次谐波
实测永磁同步电动机空载气隙磁密波形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空载气隙磁密波形基本上为一平 顶波,与感应电动机的气隙磁密波形相差较大,而 与直流电机的空载气隙磁密波形相似。
6. 低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对于低速永磁同步 电动机,极对数多,则 定子槽数相对较少。每 极每相导体数 q 少。绕 组设计比较讲究。 1. 普通双层短距绕组 波形不好;永磁齿 磁导磁阻转矩大; 绕组端部长,不经济
2. 集中绕组
一对极下放置三 相集中绕组,绕 组基波系数低, 电机性能差。 3. 普通分数槽绕组 q 1 的分数槽绕 组可以改善电动势 和磁动势波形,
绕组的端部长。
4. 特殊分数槽绕组
这种 分数槽绕组可以有效 地改善电动势和磁动 势波形,由于绕组是 三相的每一相的相邻 槽连续缠绕的集中绕 组,绕组的端部长; 且几乎已完全消除了 永磁齿磁导转矩。 图中定子齿/极数为 24/22
I1与 U 同相位
仅有交轴电枢 反应,无直轴 电枢反应
Ed E0
I1 滞后 E0
相当于感性负载 直轴电枢反应 为助磁性质
Ed E0
7.2 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转矩和矩角特性
mPUE mPU 1 1 n 0 n Tem sin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in 2 Xd 2 X d X q
2. 永磁同步电动机分类
永磁同步电动机分类方法比较多: ①按工作主磁场方向
的不同,可分为径向磁场式和轴向磁场式; ②按电枢绕 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 内转子式 ( 常规式 ) 和 外转子式 ;
③ 按转子上有无起动 ( 阻尼 ) 绕组,可分为 无起动绕组的
电动机(用于变频器供电的场合,利用频率的逐步升高而 起动,并随着频率的改变而调节转速,常称为调速永磁 同步电动机)和有起动绕组的电动机(既可用于调速运行又 可在某一频率和电压下利用起动绕组所产生的异步转矩 起动,常称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 );④按供电电流 波形的不同,可分为 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 和 正弦波永 磁同步电动机(简称永磁同步电动机)。
第四部分 永磁同步电动机
1. 概 述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电励磁同步电 动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提供的磁通替代后 者的励磁绕组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 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 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 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省去了励磁损耗, 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因而它是 近年来研究得较多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 越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动机。
q 1 3
7.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性能
7.1 稳态运行和相量图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与电励磁凸极同步电 动机有着相似的内部电磁关系,故可采用双 反应理论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永磁 同步电动机转子直轴磁路中永磁体的磁导率 很小(对稀土永磁来说其相对回复磁导率约为 1),使得电动机直轴电枢反应电感一般小于 交轴电枢反应电感,分析时应注意其异于电 励磁凸极同步电动机的这一特点。
E0
——永磁气隙基波磁场所产生的每相空载反电动势有效值;
• 由电压方程可画出永磁同步电动机于不 同情况下稳定运行时的几种典型相量图, 图中, 为气隙合成基波磁场所产生的 E 电动势,称为气隙合成电动势; 为气 Ed 隙合成基波磁场直轴分量所产生的电动 势,称为直轴内电动势; 为 超前 U
E0的角度,即功率角,也称转矩角; 为电压超前定子相电流 I 的角度,即功 1
电动机稳定运行于同步转速时,根据双反 应理论可写出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压方程。
U E0 I1R1 jI1 X1 jI d X ad jI q X aq E0 I1R1 jId X d jIq X q
X ad , X aq ——直、交轴电枢反应电抗; X d , X q ——直、交轴同步电抗; —— 直、交轴电枢电流; Id , Iq Id I sin , Iq I cos —— I1 与E0 间的夹角(内功率因数角)

4.4 内置混合式转子磁路结构
1-转轴
2-隔磁磁桥
3-永磁体
4-鼠笼条
4.4 内置混合式转子磁路结构(续)
• 3. 混合式结构 这类结构集中了径向式和切向 式转子结构的优点,但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均较 复杂,制造成本也比较高。图a是由德国西门子 公司发明的混合式转子磁路结构,需采用非磁 性转轴或采用隔磁铜套,主要应用于采用剩磁 密度较低的铁氧体永磁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需 指出的是,这种结构的径向部分永磁体磁化方 向长度约是切向部分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的一 半。图b、c是由径向式结构衍生来的两种混合 式转子磁路结构。其永磁体的径向部分与切向 部分的磁化方向长度相等,也采取隔磁磁桥隔 磁。
4.2 内置径向式转子磁路结构
转轴
隔磁磁桥
永磁体
内置结构式转子的永磁体位于转子内部,永磁体外 表面与定子铁心内圆之间 ( 对外转子磁路结构则为永 磁体内表面与转子铁心外圆之间 ) 有铁磁物质制成的 极靴,极靴中可以放置铸铝笼或铜条笼,起阻尼或 (和 ) 起动作用,动、稳态性能好,广泛用于要求有异 步起动能力或动态性能高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内置式 转子内的永磁体受到极靴的保护,其转子磁路结构的 不对称性所产生的磁阻转矩也有助于提高电动机的过 裁能力和功率密度,而且易于“弱磁”扩速。 1.径向式结构 优点是漏磁系数小、转轴上不需采取 隔磁措施、极弧系数易于控制、转子冲片机械强度高、 安装永磁体后转子不易变形等。永磁体轴向插入永磁 体槽并通过隔磁磁桥限制漏磁通,结构简单,运行可 靠,转子机械强度高,因而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
(3)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l-转轴 2-轴承 3-端差 4-定子绕组 5-机座 6-定子铁心 7,8-永磁体 9-转子铁心 10—风扇 11—风罩 12-位置、速度传感器 13,14-电缆 15-专用变频驱动器
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
4. 1 表面式转子磁路结构
1) 凸出式 1-永磁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