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据此,人们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幼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58-02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笔者作为一线
的幼儿教师,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幼儿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作为突破口。

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可能性。

1理论和实践依据:
1.1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

另外,据心理学研究测试,四至四岁半是发散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对发展幼儿能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1.2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

语言的意义不是别的,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

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

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

2实施过程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

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2.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

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

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
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2.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

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

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2.4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始终坚持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
2.4.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2.4.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
2.4.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
2.4.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
2.4.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3讨论与建议
3.1上述的语言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幼儿的思维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路不清。

扩散思维是多向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随便胡思乱想。

3.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脚下出发,有所进步。

3.3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素质,要思维活跃,语言敏感性强。

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出了艰辛和幸福。

艰辛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能和孩子一起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

我深感高兴的是,实践证明:在语言教育中确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