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归元寺导游词经典范文归元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6年(公元1659年)兴建。
所谓归元,即归真、归本、出生灭界,还归于真寂本元之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湖北归元寺导游词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湖北归元寺导游词1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意在,佛法相同,但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
寺院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
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
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
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
中院有放生池。
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
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
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
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
藏经阁一层为陈列室,陈列有北魏石刻、唐代观音及历代雕塑的其他佛像,以及各种珍贵法器、字画等;二层收藏佛教经典7000多卷,其中有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刻印的经卷和贝叶经。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
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
归元寺创建以来,迭经战乱,屡败屡兴。
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及民国初年陆续所建。
新中国以来,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古迹,不断对归元寺进行维护修葺,使归元寺的面貌为之一新。
“_”中,在周恩来的关怀和保护下,寺庙没有遭到破坏,宗教设施及珍贵文物也完好地保存下来。
从1973年到如今,归元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大雄宝殿、藏经阁、五百罗汉堂、大士阁、钟鼓楼、翠微亭等建筑翻修一新。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
归元寺现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
有僧人数十名,住持为隆印法师。
寺内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被称为“汉西一境”。
这里还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归元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上,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现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这里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
湖北归元寺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您此次归元寺之行的导游,大家能够叫我小朱。
在那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
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李师傅。
李师傅有着长达十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带给最优质的服务。
期望大家这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一下有着湖北”四大丛林”之一之称的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又名归元寺,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后不断增修。
其位于武汉汉阳翠微峰下,与古琴台相邻。
佛家言“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归元寺寺名即****于此。
归元,亦称归真,即归于真寂本源、得道成佛之意。
归元寺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是它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寺院不大一致。
它不具有整齐对称的宏大格局,甚至略显杂乱。
它有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俨然一个“袈裟”状。
关于归元寺的平面布局呈“袈裟”状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传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了,听说翠微草庵的长老医道非凡,便来求他为其再接断指。
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
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就其规模请问长老时,长老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说:“就此一袈裟之地。
”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历经数年方才修建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
也有一种说法是,初建寺院时,化缘的和尚无法在短期内凑齐足够多的钱做一个整体的安排。
有钱时就赶快买地抢修,否则等到钱筹集足够时,周围构想中的地方则已被别人抢先买下了。
和尚们不得已,只能够有一笔钱就修一处。
这就构成了此刻这个“袈裟”状的布局。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山门了,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
各位细心的游客能够看出,高大的山门呈八字朝阳开,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吉祥。
大家看这山门上方中间的这块竖匾,上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
相传是当年归元禅寺的开山祖师白光法师在寺院建成要离去的时候,各位禅师率领众僧挽留未果后,请求白光禅师题写寺名,以此来永做纪念,在大家的真诚邀请之下,白光禅师便提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字。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此刻所在的位置,就是归元寺的主体建筑之一的藏经阁了。
说到藏经阁,大家可能在各类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中见到过,但是呢,归元禅寺里可没有什么武功秘籍可供寻找,那里主要是一座用于收藏、陈列佛教经典艺术珍品及各种法器的殿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
大家能够看到左侧墙壁上的杨柳观音像。
画像为唐代闫立本所绘。
画像中的观音,文静安详,体态丰满、身姿轻盈,显示了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
看完了大雄宝殿后,我们再到韦驮殿去看看!我们所看到的这尊右手持杵在地的雕像便是韦驮了,不明白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为什么各个寺院韦驮持杵的姿势会不同呢大家能够尽情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
其实,韦驮持杵的不同姿势,与寺庙的规模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韦驮左手持杵在肩,则证明该寺庙太小,既不供吃也不供住;两手持杵的,则证明寺庙为中等规模;供吃但不供住。
我们此刻所看到的这尊韦驮像持杵在地,则证明归元寺的规模很大,既能供吃又能供住。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罗汉堂。
罗汉堂是归元寺最值得一游的地方了。
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好的罗汉堂已经为数不多,其中最负盛名的要算武汉归元寺的罗汉堂了。
其他寺庙的五百罗汉塑像有木刻也有泥塑,唯有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既非木刻也非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的工艺——“脱胎漆塑”制成的脱纱像,又称干漆像。
乃国内稀世珍品。
另外关于归元寺500罗汉的神态也有一个传说。
相传归元寺建成,要建500罗汉时,特意从黄陂请来两父子塑罗汉,当时的罗汉谱一套在浙江,一套在湖南,老塑匠跋山涉水到湖南把罗汉谱描画好才回来动手塑像,但他不愿意照葫芦画瓢,觉得罗汉谱上画的罗汉神态过于单一,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而当时归元寺周围有很多农民种地休息飘过或者在树下睡觉,神态各异,于是老塑匠便巧妙的把他们化成罗汉的神态,有时候还把附近的孩子找来故意逗他们嬉闹,记住他们的调皮样貌然后塑在罗汉身上。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
数罗汉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不论男女,跨门槛时如果左脚先跨入则从左边开始,如右脚先跨入则从右边开始;第二种方法是,男左女右,进入罗汉堂后,男士从左边开始,女士从右边开始;第三种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自己的年龄数时停下,与之对应的罗汉则象征了您一年的运势。
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大家能够四处参观一下,也能够去数一数罗汉,看看自己运势怎样样。
我们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在旅游车停放处再见。
期望大家及时准时到达。
然后,提醒大家随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
无论有什么事,记得,记得什么?没错,记得有事找小朱。
好了,各位朋友,完美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感谢大家这天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也期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大家服务。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谢谢!湖北归元寺导游词3“上有宝光,下有西园,北有碧云,中有归元。
”归元禅寺位于武汉汉阳翠微峰下的翠微路西侧,与古琴台相邻。
言“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归元寺寺名即****于此。
归元寺原址为明代的私人花园,到一六五八年,由园主布施给化缘和尚在此修造了三座小塔,塔中掩埋无主的尸骨。
后来蜕薪邓财物修建寺庙,又经历代陆续重建,遂成为今日的格局。
现归元寺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内外两院。
外院主要由门楼、庭院、池塘组成;内院由北院藏经阁、中院大雄宝殿及南院罗汉堂三个主体建筑,以及天王殿、地藏王殿等组成。
归元寺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是它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寺院不大一致。
它不具有整齐对称的宏大格局,却略显杂乱。
原来,初建寺院时,化缘的和尚无法在短期内凑聚足够的钱财做整体安排。
有钱时就赶快买地抢修,否则等到钱筹集足够时,周围构想中的地方则已被别人抢先买了。
和尚们不得已,只能够有一笔钱就修一处。
山门朝东,建筑物却由南向北逐次侧进。
与一般大丛林相比,归元寺“百尺茂林,千杆修竹,红分日刹,绿绕云房”,多彩多姿,秀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