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 频数与频率

5.1 频数与频率

5.1 频数与频率
学情分析: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数据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分析。

本节课学习频数与频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数、中位数等数据处理的知识,对本课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也为后面学习绘制频数直方图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频率的概念
2、理解样本总数、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决策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数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及关系,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
教学难点:频率的计算公式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堂调查:你最感兴趣的学科是什么?
A 数学
B 语文
C 英语D地理
(学生轮流回答,教师记录)
结果如下: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1、根据上面的结果,你能很快说出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吗?
2、 你认为这样的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 二、新课探究
1、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思考:哪种方法更直观?
从上表可以看出,A ,B ,C ,D 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
繁程度不同 。

一般地,把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而把每一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作这一组数据的频率,频率=
数据总数频数
(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
正正正正

正正

(1)分别求出各组的频率

正正

由上表你有何发现?(学生观察并归纳,教师总结)
总结:1、各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个数
2、各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1
2、随堂调查时间,体会“频数与频率”
①班上戴眼镜的学生②班上穿黑色衣服的学生
三、例题讲解
小芳参加了射击队,在一次训练中,她先射击了15次,教练对其射击方法作了一些指导后又射击了15次. 她两次射击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1)用表格表示小芳射击训练中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频数和频率。

(2)分别求出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平均数(精确到0.01),比较射击成绩的变化。

解:(1)经整理,各个数据的频数和频率如下:
前15次射击得分情况
后15次射击得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芳前15次的射击成绩中,7 环最多,8 环其次,9 环较少,10 环没有;后15 次射击成绩中,7 环最少,8 环和9 环最多,10 环有4次。

(2)前15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
同理可求得后15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8.80。

后15 次平均数大,说明经过调整射击方法后,小芳得高分的次数增加,平均成绩得到了提高。

四、课堂练习
1、一组数据中共有40个数,其中53出现的频率为0.3,则这40个数中,53出现的频数为。

2、把50个数据分成六组,其中有一组的频数是14,有两组的频数是10,有两组的频率是0.14,则另一组的频数是,频率是。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频数和频率?
2、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
六、布置作业
习题5.1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