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私法-第六章属人法

国际私法-第六章属人法

适用范围广泛:民事主体、婚姻家庭、继承、债权 婚姻家庭领域:共同经常居所地法
如何认定经常居所地:
《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第15条: 自然人在涉外民事关系产生或者变更、终止 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 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 法律适用法规定的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但 就医、劳务派遣、公务等情形除外。
(五)中国法律适用法
第31条: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 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 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32条: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 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 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
第33条: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 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惯常居所地国法律:只要,+国籍, 或,+至死不 少于5年的居住期限;【复合连结点】
死亡时国籍国法律: 更密切联系国法律:比死亡时国籍国有更密切联系。
1989convention.pdf
此外,还有以下内容:
1)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则
A.选法形式限制:明示选择;
B.选法范围限制:在指定时或死亡时的国籍国法律和惯 常居所地法律中进行选择;
(二)同一制
也称为单一制,即把遗产视为一个整体,不管遗产 分布在多少个国家,也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在 涉外继承关系中统一适用被继承人属人法的制度。
同一制与分割制的比较:
同一制:快捷。但涉及不动产的判决很难到物之所在地国家得 到承认与执行。
分割制:保护不动产。操作麻烦。
(三)1961年海牙遗嘱处分方式的法律冲突 公约【扩大遗嘱方式有效的认定途径】
四、民事能力的法律适用
(一)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适用 当事人本国法; 当事人住所地法; 系争法律关系准据法; 法院地法。
中国《法律适用法》第11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 第15条: 人格权的内容,适用权利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以自然人属人法为主 行为地法为例外
中国《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第16条:
人民法院应当将法人的设立登记地认定为涉外民事 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的法人称外国法人认可。对外国法人以法律人格者在 内国从事民事活动的认可,是外国法人进入内国 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
1. 特别认可制; 2. 一般认可制; 3. 相互认可制; 4. 分别认可制。
第六章 属人法
包含教材第3、第6、第7、第8章 • 民事能力 • 婚姻家庭 • 继承
一、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自学)
是指外国人在内国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法律状态,是外国人在内国从事民事活动的前 提条件。
表现为几种待遇制度: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 国家、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复习程序部分)
广泛承认遗嘱方式: 1)立遗嘱人立遗嘱时的所在地法; 2)立遗嘱时或死亡时的国籍所属国法; 3)立遗嘱或死亡时的住所地法; 4)立遗嘱或死亡时的惯常居所地法; 5)涉及不动产时的物之所在地法。
(四) 1988年海牙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
特点: 同一制; 多连结点,多选法顺序:
公约所规定的法律适用规则
基本同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 内外有别时,内国住所优先; 外国住所时,最后取得住所优先; 居所地或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
2、住所消极冲突的法律适用
居所地或惯常居所地为住所地法。
3、中国《法律适用法》:
第20条:依照本法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自然人经 常居所地不明的,适用其现在居所地法律。
6、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
《法律适用法》第25条:适用共同经常居所 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一方 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 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
五、继承的法律适用
继承
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 无主继承
同一制与分割制?
(一)区别制
也称为分割制,主张在涉外继承案件中,将死者的 遗产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 法,即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属人法,不动产继 承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第34条: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地法律。
第35条: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适用被继承人死亡 时遗产所在地法律。
本章重点和考点:
1、中国关于结婚、离婚、扶养、监护的法律适用规则; 2、法定继承的同一制与分割制; 3、1988年海牙《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的主要内容; 4、中国关于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规定; 5、概括《中国法律适用法》中的有利于保护原则。
中国《法律适用法》
第12条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
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 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 用行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
2004年《票据法》第96条:
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票 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照其本国法律为无民 事行为能力或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 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
二、自然人属人法发展
首先表现为国籍或住所的选择; 巴托鲁斯时期,自然人属人法表现为自然人住所
地法;国际法发展时期,自然人属人法被选择为 自然人本国法; 现代,居所或惯常居所、经常居所被引入自然人 属人法连结点。
(一)自然人国籍
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国籍是大陆法系国家属人法的连结点,通常表现
领事婚姻
Consular Marriage
是指在驻在国不反对的前提下,一国驻外领事 或外交代表为本国侨民依照本国法律规定的 方式办理结婚手续,成立婚姻的制度。
中国《法律适用法》的立法特点
分割制立法; 选择性冲突规范较多; 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共同国籍国法; 保护一方权益原则; 有利于法律关系成立原则。
2. 监护——民通司法解释190条:监护的设立、变更 和终止,适用被监护人的本国法律。但是,被监护 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的,适用我国的法律。
《法律适用法》第30条:
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 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3.收养
《法律适用法》第28条:
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 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的效力,适用收养 时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关系的解 除,适用收养时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或者法院地法律。
2、国籍消极冲突的法律适用
——自然人没有国籍的情况叫国籍消极冲突。 当事人住所地国为其本国法; 没有住所时,当事人居所地国为本国法;
3、我国《法律适用法》:
第19条:依照本法适用国籍国法律,自然人具有 两个以上国籍的,适用有经常居所的国籍国法律; 在所有国籍国均无经常居所的,适用与其有最密 切联系的国籍国法律。自然人无国籍或者国籍不 明的,适用其经常居所地法律。
中国《法律适用法》
第21条: 结婚条件,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 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 同国籍,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或者国籍国缔结 婚姻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 第22条: 结婚手续,符合婚姻缔结地法律、一方当事人经常 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的,均为有效。
司法解释: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 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扶养应 当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扶 养人和被扶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 的财产所在地,均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的 联系。
《法律适用法》第29条
扶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 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 养人权益的法律。
(二)离婚的法律适用
1. 法院地法: 2. 属人法: 3. 重叠适用属人法和法院地法: 4. 适用有利于离婚的法律:
中国《法律适用法》
第26条 协议离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 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当事 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 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 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 构所在地法律。
婚姻家庭领域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1. 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则
如:夫妻财产关系
2. 最密切联系原则
如:扶养(民法通则)
3. 保护弱势个体利益原则
如:亲子关系、收养、监护、扶养等。
4. 有利于法律关系成立原则
如:离婚、亲子关系、收养等。
1、扶养——《民法通则》第148条:扶养适用与被 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为“本国法”。
某国法律适用【本国法】 问题是中国存在区际法律冲突…… 或者,有双重国籍或者无国籍呢?
中国
1、国籍积极冲突的法律适用
——自然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国籍。 内国国籍优先原则:内外有别时; 新国籍优先原则:均为外国国籍时; 当事人住所或居所地国为本国: 与当事人最密切联系国:
四、婚姻家庭的法律适用
荷兰:第一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国际社会最难实现统一化的领域或许就是婚姻……
(一)结婚的法律适用
分割制——区别结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
1、结婚的实质要件 婚姻举行地法:契约、简便、既得权 属人法:身份问题; 混合制。 2、结婚的形式要件 婚姻举行地法; 属人法; 选择适用,避免Limping Marriage。
C.适用范围限制:适用于全部财产;
2) 承认转致制度:局限于非缔约国之间。
即公约
非缔约国
非缔约国。
3)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四)无人继承财产
无人继承财产归国家的学理依据 1.先占取得说:将无人继承财产视为无主物、国家通过先占权
取得该财产(普通法)。 ----适用财产所在地法 2.继承取得说:主张国家是最后的法定继承人而取得该财产(大 陆法)。 ----适用被继承人属人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