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1、测量数据中包含哪三种误差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系统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等精度测量),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等精度测量),绝对值和符号不可预知的随机变化,但就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又称疏忽误差。
这类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疏忽大意或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产生的。
对于粗大误差,首先应设法判断是否存在,然后将其剔除。
2、对某轴直径d 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单位mm ):, , , , , , , ,, , , , ,,。
试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测量结果。
解:1)求算术平均值2)求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差估计值3)按格罗布斯准则判别是否存在粗大误差(查书P61 表3-2)经检查,存在, 故剔除120.30mm 。
4)重新求解上述各值,得:;mmxx i i404.12015151==∑=-∧σmm033.01)(12=--=∑=∧n x x ni i σmmg n g K G 080.0033.041.2)05.0,15(),(00≈⨯===∧∧σσα)15,...,2,1(=>i K v G i mmx 41.120=-mm016.0=∧σmmg n g K G 038.0016.037.2)05.0,14(),(00≈⨯===∧∧σσα经检查所有的,故无粗大误差。
5)按照马利科夫准则,判断有无系统误差因n =14,故mm v v M i i i i 02.0002.014871=-=-=∑∑==,M 值较小,故可判断测量列中无系统误差。
6)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的估计值7)P = 时,查t 分布表,v =n -1=14-1=13,查表得t α=,最后的测量结果:3、一台精度等级为,量程范围为600~1200℃的温度传感器,其最大允许绝对误差是多少检验时某点最大绝对误差是3.5 ℃,问此表是否合格 解:即此传感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3℃,检验时某点最大绝对误差是3.5 ℃,大于3 ℃,则此传感器不合格第三章 信号分析与处理1.对余弦信号分别推导出傅里叶级数的 1)三角函数展开式的幅频谱和相频谱;2)复指数展开式并画出其实频谱和虚频谱图以及幅频谱、相频谱。
解:2)余弦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复指数展开式为在-w 0处,C nR =1/2 C nI =0 在w 0处, C nR =1/2 C nI =0)14,...,2,1(=<i K v G i x ∧σ0.0043mm14016.0===∧∧n x σσm m0086.041.1200043.016.241.120lim ±=⨯±=+=±=∧x x t x x x σδαCX X m m mm︒=⨯-=⨯≤∆⇒≤⨯∆3%5)6001200(%%100αα%tjw t jw e e t w t x 002121cos )(0+=-=0,21==n n C ϕ0,21==n n C ϕ1)三角函数展开式的幅频谱和相频谱2. 画出信号t t t t x 11213cos 21)3(sin 2)4sin(22)(ωπωπω++-++=的双边幅频谱和双边相频谱。
tt t tt t tt t tt t t x 111111112111213cos 21)322cos()4cos(213cos 21)3(2cos )4cos(213cos 21)3(sin 21)24cos(213cos 21)3(sin 2)4sin(22)(ωπωπωωπωπωωπωππωωπωπω+++-+=+++-+=++-+-++=++-++= 则:10=c 00=ϕ414.121==c 41πϕ-=12=c322πϕ=5.0213==c03=ϕ第四章测试系统的特性分析1、某玻璃水银温度计的微分方程为:式中为水银柱的高度(m);为被测温度(℃)。
求: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和静态灵敏度k解:该玻璃水银温度计为一阶微分方程,其基本形式为:则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a1/a0=4/2=2s静态灵敏度k=b0/a0=2×10-3/2=10-3 m/℃2、某测量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为:式中Y为输出电压(V);X为输入压力(Pa)。
求:该系统的时间常数和静态灵敏度k解:该测量系统为一阶微分方程,其基本形式为:则该系统的时间常数=a1/a0=30/3=10s静态灵敏度k=b0/a0=×10-5/3=5×10-6 V/Pa第五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1.如果将100欧姆的电阻应变片粘贴在弹性试件上,若试件受力的横截面积S=×10-4m2,弹性iQQdtdQ3010224-⨯=+QiQτXYdtdY5105.1330-⨯=+τXbYadtdYa1=+τXbYadtdYa1=+τ模量E =2×1011N/m 2,若有F =50KN 的拉力引起应变电阻的变化为1欧姆,求该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解: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为:2.一台用等强度梁作为弹性元件的电子秤,在梁的上下各贴两片相同的电阻应变片(其灵敏系数均为K =2),如图a 所示。
已知l =100mm ,b =11mm ,t =3mm ,E =2×104N/mm 2,应变的计算公式Ebt Fl26=ε。
现将四个应变片接入图b 的直流桥路中,电桥电源电压U =6V 。
当力F =0.5kg 时,求电桥输出电压U 0=解:如图a ,当重力F 作用梁短部后,梁上表面R 1和R 3产生正应变电阻变化而下表面R 2和R 4则产生负应变电阻变化,其应变的绝对值应相等,即:21051001105102101,/101105.01050331192943=⨯=∆=⨯=⨯⨯=⨯=⨯⨯=---εσεσR RK E m N S F 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应变=试件所受的应力Ebt Fl242316==-=-εεεεε==电阻相对变化量εK RRR R R R R R R R =∆=∆-=∆-=∆=∆44223311现将四个电阻应变片按照图b 所示接入等臂全桥电路,其输出电桥电路电压为mV E bt Fl U K U K U R R U 8.171023111005.06626422=⨯⨯⨯⨯⨯⨯⨯=••==∆=ε第六章 电容式传感器1、有一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两极板的重合面积为8cm 2,两极板间的距离为1mm ,已知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为,真空的介电常数ε=×10-12F/m ,试计算该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
解:对于变极距性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2、一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圆形极板半径r=4mm ,工作初始间隙δ =0.3mm ,问: (1)工作时,如果传感器与工作的间隙变化量Δδ =±1μm 时,电容变化量是多少(2)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S 1=100mV/pF ,读数仪表的灵敏度S 2=5格/mV ,在Δδ =±1μm 时,读数仪表的指示值变化多少格 解:(1)(2)S 1×S 2×ΔC=100×5×=格3、有一变极距型平板电容传感器,当d 0=1mm 时,若要求系统的相对非线性误差为%,求允许的极板间距最大变化量解:当变极距型平板电容传感器的 时,系统的相对非线性误差第七章 电感传感器习题答案m PF d S d d Sd C d C S n /1008.7101081085.83641220000000⨯⨯⨯⨯===∆∆===---εεPF C C 005.0103.01041085.8103.0/101103.0/101/1/3231236360=)(---⨯⨯⨯⨯⨯⨯⨯-⨯⨯=⨯∆-∆=∆∴----πδδδδ1<<∆dd%1.0%1000=⨯∆d d =δmmd d 001.0%1001%1.0=∆⇒⨯∆=⇒1. 为什么电感式传感器一般都采用差动形式解:差动式结构,除了可以改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外,对电源电压、频率的波动及温度变化等外界影响也有补偿作用。
2.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什么解:要满足电桥平衡条件,即传感器的铁芯处于中间位置时,有:Z 1=Z 2,此时0o U ⋅=, 3. 电涡流传感器的分类还能测量哪些非电量解:电涡流传感器分为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前者多用于测量位移,后者多用于测量厚度。
第八章 热电式传感器1. 形成热电势的两个必要条件两种导体的材料不同;接点处的温度不同2、说明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及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解:热电偶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利用传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来达到测量的目的。
通常将被测温度转换为敏感元件的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由电压电流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所测温度的变化。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包括以下三种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两种均质金属组成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大小只与热电极材料和两端温度有关,与热电极的几何尺寸及热电极长度上的温度分布无关。
2)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测温回路内接入第三种导体, 只要其两端温度相同, 则对回路的总热电势没有影响。
如果导体C 热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并已知标准电极与任意导体配对时的热电势,那么在相同接点温度(T,T 0)下,任意两导体A 、B 组成的热电偶,其电势可由下式求得000(,)(,)(,)AB AC CB E T T E T T E T T =+3)中间温度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两接点温度为T ,T 0时的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在接点T 、T a 和T a 、T 0时的热电势之和,即00(,)(,)()AB AB a AB a E T T E T T E T T =++3、已知在其特定条件下材料A 与铂配对的热电势mV T T E o Pt A 967.13)(=-,,材料B 与铂配对的热电势mV T T E o Pt B 345.8)(=-,,试求出此条件下材料A 与材料B 配对后的热电势。
解:根据热电偶基本定律中的中间导体定律可知,当接点温度为T ,T 0时,用导体A ,B 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等于AC 热电偶和CB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的代数和,即:mVT T E T T E T T E T T E T T E BC AC CB AC AB 622.5345.8967.13),(),(),(),(),(00000=-=-=+=4、用分度号为Cu50的热电阻测温,测得其阻值为欧姆,若电阻温度系数 a =×10-3/℃,求此时的被测温度解:C t t t t R t ︒=⇒-⨯+=⇒-+=-70)]0(1028.41[5098.64)](1[R 30α 5、将一支灵敏度K =℃的热电偶与电压表相连,电压表接线端处的温度为50 ℃,此时电压表上读数为60mV ,求热电偶热端的温度 解:由题意知E(t,50)=60mV ,根据中间温度定律E(t,0)=E(t,50)+E(50,0)=60+50×=64mV , 则热电偶热端的温度t=64/=800℃第九章 压电式传感器1.简述正、逆压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