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主题班会教案中职生主题班会教案篇一:中职主题班会教案:诚信教案中职生主题班会教案篇二:职业院校主题班会教案主题: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第 1 次)目的: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
2、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做事不负责任,会对他人、集体、国家带来不好的影响。
时间:2012年9月5日活动形式: 集中学习活动过程:责任心的重要性所谓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对企业乃至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态度,是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是对自己所负使命所具备的忠诚和信念,因此,责任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质,更是做好一件事情所必须的条件。
责任是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是个人的坚守,是人生的升华,一个人具备了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拥有强烈的自信心与使命感,会不断进取,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会自觉的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会主动处理好分内和分外的一些工作。
从事业的角度出发,以工作为重,在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
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
显然,责任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他人、集体、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角色的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心的完成,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凡此种种归根到底都是一个“责任。
”可见责任心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首先,责任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有一句话说得好,“在本位,尽本分”,这应该是每个人对自己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工作也好,做人也好都离不开责任心。
家庭需要责任心,因为责任心会让家充满爱意无限。
工作需要责任心,因为心会凝聚团体的力量,这个团体才会充满战斗力和竞争力。
社会需要责任心,因为责任心能使社会和谐安定。
作为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能不能干好本职工作,是衡量我们责任心的唯一标准。
履行自己的责任,这不但是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每天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牵连着单位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单位的形象,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都是集体前进的一个合力,所以这种责任心的合力相加,是推动我们单位发展前进的巨大动力。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那么再危险的工作也会减少风险;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责任心,那么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
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反之,如果责任心差,那么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无差错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果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就会出现问题,更不会去主动查找问题。
这些未被发现的问题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引发招投标纠纷的原因,损害单位形象。
在这里,责任心就好比计算机里的防火墙,它不只是被动地等计算机中了病毒后去杀毒,因为那样可能会损害到有价值的文件,而是主动地把可能会带来病毒的东西阻止在外。
有人曾这样说过:“责任通常分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永远是被动;一种如啤酒,刚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永远是主动。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只做清茶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啤酒,要主动地用强烈的责任心去为无差错工作搭建一面防火墙。
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承的。
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是极其富有责任心的,那么我们的团队也将会涌现出很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从而每个岗位的工作必然能做到让自己满意、同事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团队的执行力、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就会不断地得到飞跃,从而使单位的执行力得到强化。
我们有责任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责任为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我们不能把责任当成一种负担,而应看作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信念,一种单位文化~联系实际,列举班级“责任心”强的典型事例主持人(男)生活的美需要我们去寻找、发现。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责任心”强的事例呢,(学生自由发表)小结:只要同学们有心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长大以后就能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在事业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效果反馈: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
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
主题: 稳中求进,在计划中学习 (第2 次)目的:1、让同学们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制定切实合理的学习计划。
2、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懂得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3、让学生快乐学习,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时间: 2012年 9月19日活动形式:班主任主持,全班同学参加。
活动过程:班主任首先做开场发言,并主持班会开始。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制定计划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基本要点: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
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
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
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
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
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
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3、专心上课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4、及时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
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5、独立作业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
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小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
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制定切实合理的学习计划。
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信,使学生懂得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效果反馈:整体班会效果较好,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讨论,并就所遇到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的办法;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计的班会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主题: 拥有一个好习惯 (第 3次)目的: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辨别自己思想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通过榜样名言警句等的启示,让学生树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塑造个人性格,营造良好班风,以及创造自我人生的重要性。
时间: 2012年9月19日活动形式: 集中讨论活动过程:主持A、B: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一、导入同学们,当熟悉的铃声又在耳畔响起,琅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整个校园。
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正涌起一股新的力量,渴望新的学期有新的收获,有更大的进步。
那么,要取得收获和进步,我们应从什么事情做起呢,相信今天的班会课会给你带来启示。
二、反思“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好习惯,益终身” ,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自我反思:中职生主题班会教案篇三:中职学校主题班会教案法制教育教案赵奎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
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
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
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
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
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
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