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开发

空间开发

一、人类航天大事记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 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 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 1969年4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 “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 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 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97年6月
1999年5月
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科学试验卫星
2006年9月
科学试验卫星
太空探测过程中的灾难事故
太空探索的历史总是伴随着各种失 误,只不过这种失误的代价过大。比如, 卫星的保险丝烧毁,太空探测飞船撞到了 探测目标上,降落伞未能打开,地面操作 人员传输了错误的指令等。
射阿 失波 败罗年 。 , 号 发美 1967
二、我国航天大事
•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火 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正式宣布成立,简称国防部五院。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 1958年4月,我国在酒泉以北的戈壁 滩上开始兴建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现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后来又建成了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 心,形成了航天发射的最佳格局。
太 空 发 电
• 人们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研究出一种 硅太阳能电池,当阳光照到这种电池板上, 就能产生电流。太空有丰富的阳光资源, 把它装在卫星上就能不停地发电,并能连 续工作7年。 • 如今科学家已制造出1颗小型太空发电卫 星,这颗卫星在赤道上空的轨道上运行, 输出功率为1万千瓦。科学家还设想要建 设更大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它是重量高达 万吨以上的巨大同步卫星,将在距地表3.6 万公里轨道上,展开几十平方公里的太阳 能电池列阵向着太阳,把产生的电流转换 成微波能量发射回地面。据估计,一颗这 样的卫星可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供电。
1988年9月7日,我国用长征四号甲运 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 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 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 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用新研 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将载人航天第 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 功,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 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于11月 21日凌晨3时41分在预定地区安全 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 一个里程碑。之后,又发射成功神 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无人 飞船。
太空制药
• 由于高空和失重,太空也可成为理想的“制药厂”, 我国的神舟飞船就曾进行紫杉醇生物菌种搭载试验。 紫杉醇是世界公认的抗癌药物,目前主要从红豆杉树 皮中提取,每2000棵红豆杉可提取1千克,而红 豆杉是世界濒危的珍稀保护物种。传统的提取方法不 仅耗费大量的珍稀植物红豆杉,也使得每千克紫杉醇 成品价格高达500万美元。如果将来试验成功,就 会使这种药物的价格大大降低,给更多的癌症患者带 来福音。随着航天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将会有更多的 防治癌症、肝病、糖尿病,肺气肿、突发性心梗等疑 难杂症的药物进行太空搭载试验。
三、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 快的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 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 射了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 红1号人造卫星。 截止到2013年6月,我国已发射了232颗卫星, 目前拥有的实际在轨运行卫星达到105颗。目前, 应用卫星已实现从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初 步构成了中国空间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 建设多个领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 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按预 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第一颗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开辟了中 国航天的新纪元。 •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长征二 号运载火箭进行第二次发射, 首次将一颗返回式卫星送入预 定轨道。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 按预定时间返回地面。我国成 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 三个具有卫星回收能力的国
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 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 地位。现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 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 工厂”可以几乎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在微重力、真空 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 料和其它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 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 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 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样将充满整个市场的 各个角落。中国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 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
•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 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 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 器登陆火星。
•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
• 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 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类探索地球以外的星际空间,有助于 为探索未知世界开阔眼界,促进科技的 进步。 • 通过对星际空间的探索,解决人类的起 源之迷。 • 探索地外文明。 • 开发地外资源。 • 寻找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 开发太空也是军事所必需的。
太空育种
• 在太空中进行育种试验,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太空培育的水稻种子,不仅穗长、粒大,而且生长 期平均缩短了10天,其中蛋白质增加了20%;经过太 空“脱胎换骨”的青椒种,长势旺盛,高产优质,抗 病能力强;经受太空“点化”的小麦良种,其基因、 品质、性态都产生了很大变异,已培育成功矮杆、抗 倒伏、成熟早的优良后代;接受太空“包装”的大豆、 西红柿等作物种子,在地面种植后,颗粒大、色泽鲜、 产量高,成为超凡脱俗的佼佼者。 • 科学家算了一笔细账,经过太空“旅行”的粮食种子 回到地面后,再经过选育繁殖,可在1亿亩土地上进 行推广种植,按每亩增产15%的保守计算,就增产40 亿千克粮食,够2000万人吃一年。
四、我国的太空计划
课前收集相关小课题:
人类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我国发射的部分人造卫星; 我国太空计划; 人类航天灾难; 我们还需要继续进行空间探索与开发吗?
评价参考标准
小组 内容切题 筛选合理 呈现形式 交流情况 1
2
3
4 5
6
一、空间开发对人类的影响
• 1、人类为什么要进行太空探索?
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
科学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应用卫星
我国发射的部分人造卫星
卫 星 发射年月 1970年4月
1988年3月 1999年10月 1988年9月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二号 甲 “资源”一号 “风云”一号 “风云”二号 “实践”五号 “实践”八号
科学试验卫星
广播通信卫星 对地遥感资源卫星 试验型气象卫星
人类进行太空探索,实在是一桩利润丰厚的 生意。我们今天仍然在享受着五六十年代两个超 级大国太空竞赛的成果:互联网、移动通讯、全 球定位、人工智能,等等,为了应付太空竞赛和 星际探索中的技术挑战,数百万计的科学家被集 中起来,他们设计出种种精妙绝伦的解决方案, 太空探索的游戏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技术飞跃, 而任何一种科学或技术飞跃迟早都能增强人类对 自然的理解和控制能力,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 收益。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第一名航天 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 21点10分04秒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作 业
• 请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交流收获 制作一份航空小报,具体要求: 1.采用Word文档电子小报形式; 2.主题鲜明,排版美观,图文匹配。
•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 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把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成功送入太空。10月17日 凌晨4时33分,在经历了115小时 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 飞船成功着陆,两名航天员健康 出舱,这是我国首次有人参与的 空间试验活动。神舟六号载人航 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 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 二步实现顺利开局。
太空冶炼
• 冶金专家早就期望能把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金属如铝 和钨,熔炼成高性能的合金,但却从未如愿。航天技 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条件——把这两种 金属拿到太空去冶炼。由于那里高真空和失重的特殊 环境,使得在地球上“很不听话”的液态小钨球在铝 液中非常彻底地熔解,就像白糖溶解在热水中一样, 成功地炼出了“亲密无间”的新型铝钨合金。 • 科学家还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建立了专门的生产车 间,成功地生产出了各种合金、半导体、光学玻璃、 陶瓷和超纯蛋白等工业材料。砷化镓是目前用途最广 的半导体材料,又是制造集成电路最理想的材料,每 千克价值达100万美元,美国一家公司一年内就在 太空生产了40克优质砷化镓。
微不足道的地球资源迟早会被我们消耗殆 尽,这个孕育人类的星球很可能被整体改造成 一艘宇宙飞船驶往更加广袤的星际空间,在这 路途中,人类会不断洒下文明的种子,人类一 族将获取太空中那近乎无限的资源,地球的资 源或许是有限的,但这仅仅是相对于我们今天 的技术水平而言,只要技术不断进步,限制人 类发展的资源边界就会加速扩展,只要技术足 够发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座星球和数 亿计的其他物种生命供我们享用,巨大的财富 在地球之外等着我们去摘取,而星际探索是获 得这一切的必要前提。
• 第一个里程碑: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 第二个里程碑:载人航天; • 第三个里程碑:探月工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从弱到强,从仿制进程导弹到应用完成的地地、地 空、海防导弹武器系统,从研制探空火箭到具备研制发 射各种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能力,航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 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 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巨大贡献。绕月探测 工程若能成功实施,将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 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