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件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件

(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 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 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 扩大小区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 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 综合体。
上海大街—里弄规划结构
上海的石库门建筑
过街楼划分空间
武汉印象
武 汉 里 弄
划分空间
(二)、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 佩里提出“邻里 单位”理论
中国在50年代初 居住区建设受到 此理论影响。
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
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 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
(三)大街---胡同
元朝时期,已发展为大街----胡同,原来 的巷改为胡同,形成了大街—胡同---四合 院
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 建造。
元大都
大 街 胡 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2、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一)传统的大街---里弄的规划结构
街---弄---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 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 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死胡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四)居住区—居住街坊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
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人-5万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 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 比居住小区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 段。
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 三、居住区规划内容 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1、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封闭的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为街巷制 元代出现大街---胡同结构形制
(一)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在西汉至
唐代年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 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 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 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 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 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 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 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人-1.5 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 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 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基本特征:
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 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 路或其他专用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 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 割。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里坊制特点: 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里”的地域范
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 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
封闭的里坊制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和便 于 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 居住区 规划设计概述
里坊碑刻图
唐 长 安 城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
目录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设计 第五章 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第六章 公共绿地规划设计 第七章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 优秀方案介绍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⒈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⒉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规模 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
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
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三)、人车分流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20年 代在美国提出,在1933年美国建筑师斯 泰恩设计的雷德朋居住区中实施。被称 为雷德朋体系。
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 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 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 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
Hale Waihona Puke 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 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 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 室的作用。
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 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 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
雷 德 朋 居 住 区 规 划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二)街巷制: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商 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闭式的单一居住性的 里坊制已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 活方式的变化,逐渐撤去围墙,演变为街巷 制。
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巷”, 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
北宋东京开 封城平面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居住街坊的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 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为原则。街坊 内除居住建筑外还要有托儿所、幼儿园、 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成人和儿童游憩、 运动的场地和绿地。居住建筑在街坊内 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周边式、行列式、混 合式等形式,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面积一般为2~10公顷。中国在50• 年代初期,城市的新建居住区采用过居住街 坊的布置形式。50年代后期起,较多地采用 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因为居住小区的规模 比较大,比较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居民生 活要求,在规划布局上也可以有较大的灵活 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