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诊断第三讲利润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第三讲资产负债表报表分析概述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一、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一)利润表的作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分析和掌握企业利润的增长点以及亏损的分布点;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企业预算完成程度。
(二)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的结构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第一步,以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出营业务利润;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出净利润(或亏损)。
二、利润表项目分析(一)利润表项目分析的程序利润表的项目分析以营业务收入为起点,以净利润为终点。
利润表的这种结构不仅将业务分块,而区采用累加形式排列,最终揭示出收益总额分析收益的业务结构,可以了解不同业务的获利水平,明确它们各自对企业总获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利润表收益项目关系分析收益质量评价是一个主观过程,企业的报收益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对于盈利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不一样。
经常业务利润与偶然业务利润、经营利润与投资收益、资产利润与杠杆利润。
这些项目的数额和比例关系,会导致收益质量不同,在预测未来时有不同意义。
因此,要分析以下比例关系:1、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一个公司的营业利润应该远远高于其他利润(如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等)。
营业活动是公司赚取利润的基本途径,代表公司有目的活动取得的成果。
与营业利润相比,非营业利润较高的公司,往往是在自己的经营领域里处于下滑趋势,市场份额减少,只好在其他地方寻求收益,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或期货市场,而这种市场的风险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复杂,收益很难保障。
波士顿的OWS(OFF WALL STREET)公司(证券分析公司)【例】 2001年5月6日发表了一份关于安然公司的分析报告,建议投资人卖掉安然股票,主要依据是安然越来越低的营业利润率。
资料显示,安然的营业利润率从1996年的213>.15%,下降至2000年的6.22%。
其中2000年的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 2.08%,2001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 1.59%(该季度的收入为5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6>3倍,而营业利润很少)。
它的利润是利用关联交易从子公司转移利润。
2、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利润偶然业务利润是没有保障的,不能期望它经常地、定期地发生,偶然业务利润比例较高的企业,其收益质量较低。
经常性业务收入因其可以持续不断地发生而成为收入的主力。
2、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利润一次性收入是没有保障的,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例如处置资产所得、短期证券投资收益等。
不能依赖买卖短期证券获利来增加投资者财富。
有些企业正是通过资产置换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只能获得与其风险相符的收益率,获得超额收益只是偶然的。
某上市公司公布年度报表【例】公司营业利润为-163 百万元,而投资收益为 414百万元,占利润总额的165%。
该公司年度报告称:“公司为加快资本结构的调整,实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于4月28日、12月25日与非关联方签订了股票出售和购买协议,将所持有的在纽约上市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股票(每股票面价格为 0.01美元)共计 9 743.9万股,以每股 1.96港元的价格全部转让给关联方,转让总价格是 19 098万港币。
某上市公司公布年度报表上述的转让显然是偶然事项,不可能年年发生,不能作为公司盈利的手段长期存在、因此而获得的收益不能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
3、内部利润和外部利润内部利润是指依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它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外部利润是指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接受捐赠等,从公司外部转移来的收益。
外部收益的持续性较差。
外部收益比例越大,收益的质量越低。
(三)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分析首先。
可将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配比,一般应在60%以上,并结合行业、企业历史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和持久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当期利润的质量。
进而,再对其构成因素的具体项目进一步分解评价。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分析企业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其生产经营业务的最终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超过能否得到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
同时,主营业务收入又是许多经济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的计算基数。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分析企业应保持相当数量的主营业务收入。
对此,首先进行数量判断:将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配比。
主营业务收入代表了企业的主要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而这种能力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资产总额)相适应。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分析这种分析应当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开展。
一般而言,企业应当高于行业。
主营业务收入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处于成长或衰退阶段的企业较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较高;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较高,有些特殊行业(如航天、饭店服务业)较低。
若二者不配比(过低或过高),需要进一步质量判断。
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质量判断应注意:(1)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
这样就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正确判断。
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质量判断应注意:(2)收入和利得的界限。
收入属于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业务收入。
收入和相关成本在会计报表中应分别反映。
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动等。
利得属于偶发性的收益,在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映。
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质量判断应注意:(3)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配比。
由此,观察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以赊销为主,还是以现金销售为主。
一般而言,如果赊销比重较大,应进一步将其与本期预算、与企业往年同期实际、与行业水平(如国家统计局测算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质量。
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质量判断应注意:(4)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
如果企业为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有的公司为获取不当利益,往往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企业所谓的“盈余管理”。
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在关联公司内部进行“搬砖头”式的关联销售,难有现金流入。
对此,要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对于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分析关联方交易之间商品价格的公平性。
( 5)主营业务收入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关系到企业不同利益集团,以及国家(如税收)的利益分配,因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收入与费用是利润构成的两大要素,而收入要素比费用要素对各方利益的影响更大。
例如,就税收而言,费用要素仅影响企业所得税,而收入要素除了企业所得税外,还直接影响流转税。
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质量判断应注意:( 5)主营业务收入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常见的操纵收入行为有三种,一种是提前确认收入;第二种是推迟确认收入;第三种是先确认收入,达到目的后,再进行“销售退回”或“销售回购”,玩“数字游戏”。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它是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所发生的代价。
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公司、企业的费用、成本主要反映资源的耗费情况。
通过对此分析,使用者可以对企业费用的发生情况、主要用途、费用规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对企业产品成本水平有所了解,与销售价格相对比,还可以分析产品的盈利情况。
费用、成本信息和收入信息一样,对报表分析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将二者之差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即得出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毛利率。
并以此结合行业、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评价主营业务成本的合理性。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一般而言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毛利率在20%左右,饮食业的毛利率在40%左右。
若毛利率过低或过高,需要进一步质量判断。
进行质量判断时应注意: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1)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结转与收入相关的成本。
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企业应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或同一会计期间结转相关的成本。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结转成本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在收入确认的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成本必须结转;二是如一项交易的收入尚未确认,即使商品已经发出,相关的成本也不能结转。
三是企业应按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分别核算与上述收入相关的成本,以详细反映每一重大交易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的信息。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 2)主营业务成本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费用也是制约利润要素的一个重要变量。
主营业务成本就是费用的一个主要项目。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为满足小集团的利益,往往利用会计政策职业判断的空间“调控”成本。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分析企业操纵的主要方式有:第一,将主营业务成本作资产挂帐,导致当期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第二,将资产列作费用,导致当期费用高估,资产价值低估,既歪曲了利润数据,也不利于资产管理;第三,随意变更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导致成本数据不准确。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分析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企业为获取收益所必须承付的代价。
分析时,应将该项目应与的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因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要按国家规定交纳各种税金及附加。
如果二者不配比,则说明企业有“漏税”之嫌。
但注意,按照现行税制,增值税的交纳是采用“抵扣”的方法,进行上项比较时,应予以剔除。
(三)营业利润项目分析营业利润即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所获得利润的能力。
一些企业的利润表在主营业务利润时还是正数,待扣减完期间费用项目后,就成了负数。
对此,亦可将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配比,一般应在80%以上,并结合行业、企业历史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企业当期利润的质量及其发展趋势。
进而,再对其构成因素的具体项目进一步分解评价。
1、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分析其他业务利润既为“其他”,那么,其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不应过大,一般在30%以下。
否则,需要进一步对其质量进行分析。
进行其他业务利润质量判断注意:第一,其他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其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应过大,一般在30%以下。
若前者比重明显偏高,应关注会计报表附注,检查是否该企业存在关联方交易行为。
这种关联方交易主要是企业向关联方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让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等,尤其是非专利技术,分析这种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
进行其他业务利润质量判断注意:第二,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