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人的修养在哪个层次,看他赚钱的方式就够了

一个人的修养在哪个层次,看他赚钱的方式就够了

一个人的修养在哪个层次,看他赚钱的方式就够了
本文作者作者Jenny乔,八零后一朵小花,自由撰稿人,微博读书推荐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悦读特邀作者,初心心理签约作者,简书ID:Jenny乔,微薄:Jenny 乔-生活分享家,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Jenny乔(ID: Jenny-Qiao-Love)。

原标题:《你赚钱的方式里藏着你的修养》
大学同学群里有个玩了多年的抢红包游戏。

每年除夕,班长都会定好时间,愿意参加的直接开抢,800块钱8个红包,拿到最多的人继续发,限时30分钟。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感触颇深。

钱果然是个好东西,一整年,我都没见群里这么热闹。

虽然很多来玩游戏的人都不是为了钱,也不缺这点钱,运气好的时候确实能赢不少钱。

但也正是这一点蝇头小利,暴露了一些人的本性。

抢了大红包的人拖延时间,迟迟不肯再发,抢了小红包的人刷屏催别人抓紧时间发,平时的优雅腼腆完全不见了。

群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赚钱最多的人自觉给大家发红包,多少随意,只是图个皆大欢喜。

可是要把这个人找出来却不容易,每个人都说自己输了。

眼见着大家扯皮了半天,有几个人甚至越说越急眼,班长赶
紧站出来发了红包,才平息了一场纷争。

紧接着,不少人都开始在群里发红包,气氛一下子又热络了起来。

其实,翻翻红包记录,谁多谁少,大家心里都有数,可偏偏就是有人喜欢钻空子,知道没人较劲真的去算钱。

闺蜜笑称,有些人真的不适合这种游戏。

一个人的修养好不好,钱最知道。

没经过这一关,谁也别说了解彼此。

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那个应该发红包的同学平时和大家关系都不错,上学的时候,帮室友占座、签到、打饭,从不惜力,同学们都说她人好心善,可唯独不能提钱。

只要一提钱,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有一次,听说她要出国旅游,闺蜜就找她帮忙带点化妆品,同学代购至少保真,所以代购费比市场价还多了点。

她欣然同意。

结果,商场明明在打折,她却按原价收闺蜜钱,赠品也全都自己私吞。

末了还非让闺蜜把她亏了的十几块钱汇率补齐。

气得闺蜜一边摔枕头一边骂,以后就算买假货,也绝不找她。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秘密,很多时候,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计较。

不想拆穿你,只因你是老朋友而已。

有些人视朋友如珍宝,千金不换。

有些人视朋友如二傻,捞一票是一票。

现在很多人做生意,有一种惯常伎俩叫杀熟。

几年前,听一
个在美国做了很多年代购的朋友说,这行自己实在做不下去了,同行都太没有底线,卖给新客户的都是真货,越熟的人越肆无忌惮地掺假。

他们的价格低得吓人,自己做不出这种事,所以干脆放弃这行。

听她说着,我突然想起最近和一个朋友聊起现在的微商和推广,在各大群里肆意发广告,从来不看群规,每次群主发通告,总要趁机发个广告。

做生意赚钱,大家都能理解,但哪些钱能赚,该怎么赚,这条线却并非清晰可见。

但也正是这条说不清、道不明的线区分了人与人之间的层次和境界。

以前,看过一部讲述瑞蚨祥掌门人的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里面有一句话印象很深:于己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

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大商也。

于人有利而于己无利者,非商也。

损人利己以利己之利者,奸商也。

一个人的修养在哪个层次,从赚钱的方式里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很多人说,亲人朋友之间不要谈钱,更不要一起做生意,谈钱伤感情。

想来,大部分人不是不想谈钱,而是不敢谈。

怕看见对方的人品,所以干脆视而不见。

但总有些人的修养经得起考验,在这个冷漠疏离的世界让友情这两个字上留有微光。

大学班长就是这种人,爱钱如命,却从不挡别人的财路。


上大学开始,他就是赚钱小能手,帮学生会拉外联,认识了不少企业家,有时候会接点兼职,再像包工头一样分给同学们做。

薪水一分不少,他还把自己拿的回扣分给大家。

能和朋友一起赚钱,才是友情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都说自己爱钱,但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如何赚大钱。

真正爱钱的人不会只爱自己的钱,因为他知道比起钱,人心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真正怕穷的人不希望别人穷,因为他知道,只有摆脱生死之苦,人才能发挥才能和优势。

对此,我们的老祖宗见地颇深。

中国自古就有儒商之道。

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子贡到
深知”谷贱伤民、谷贵伤末”的范蠡,儒商文化的核心就是一
句话,大商之道,利人利己。

《论语》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做生意,讲究义利,值得求取的财富,给人赶车,也愿意做。

不义之财,还不如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君子有所取,有所不取,是一个人的修养,而修养才是赚钱的最高境界。

技巧易学,境界难修。

可是,没有境界,永远只能停在奸商的level,活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悲剧里。

最近,和一个做微商的朋友聊起现在很多人赚钱的门路。

他说,很多人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没想过要损人利己,但在无
奸不商的舆论和同行不择手段的压力下,纷纷选择了从众。

于是,便有更多人相信,不欺不骗,赚不到钱。

但是,这样的人生意往往做不大,也做不久。

有一次,我在一家老字号小吃店吃饭的时候,旁边坐着一对老夫妻。

老爷爷一边吃一边感叹,和过去比,味道差太远了。

老奶奶安慰老伴,可能是换了大厨或者换了配方。

我突然想起隆福寺一家卖灌肠的祖传老店。

过去,每周我都会去吃灌肠,年轻的小老板经常哀叹生意难做,不量产,利润永远追不上飞涨的房租。

量产,就得砸了自己的招牌。

最终,小店还是关门了。

看着紧闭的店门,说实话,我挺佩服他的。

人们经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

而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就是如何安身立命。

孩子赚钱的方式里,是一个家庭的修养。

如今,很多人都在感叹,再也找不到过去的味道了,其实不是配方变了、厨师变了,而是人心变了。

曾经在网上看过日本企业家的生意经,其中印象最深,做买卖是为社会和大众服务的,利润则是理所当然的报酬。

很多人觉得利义不能两全,舍此才能逐彼,但真正懂得生财之道的人都明白,无奸不商是一种多数人的偏见,真正的差别是先有利还是先有义。

未必人人都有与别人共赢的实力,但至少应该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取舍。

因为,赚钱的底线,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