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模板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同桌相互读成语。
2、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教 学
重难点
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
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师生的对话,想想对话中讲了哪几个意思。
(2)全班讨论交流:
①什么情况下查词典?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 学
准 备
1、录音带。2、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载zai()zai()
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关键
训练学生读写能力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NO.
课 题
练习4
主备人
课 型
练习课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投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
教 学
重难点
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②怎样查词典?
(在词典中先查到词语的第一个字,再在下面排列的一串词语中找到要查的词语。)
③词语中有多种意思时怎么办?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择。)
(3)学生尝试在词典中查“神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老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分别指名说说“神秘”在词典里的解释和在文中句子里是哪种意思,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的。
教学设计 NO.
课 题
11.赶海
主备人
课 型
讲读课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投放时间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一课时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NO.
课 题
11.赶海
主备人
课 型
讲读课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投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3)指导书写“章”。
①出示“章”,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讨论:这个字关键要摆好哪几笔的位置?教师在示范中强调关键笔画。
③学生练习描写一个“章”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罩”和“举”。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静心习字。
3、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绝句》这首诗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描绘的情景。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描绘的情景。
教 学
准 备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 学
准 备
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二.自学课文。
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
(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 学
重难点
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复备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NO.
课 题
习作4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主备人
课 型
习作指导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投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
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NO.
课 题
13、古诗两首
主备人
课 型
讲读课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投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4.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5.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导朗读课文。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NO.
课 题
12荷花
主备人
课 型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投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