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7[1]
审计7[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7
审计7[1]
审计7[1]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续3)
6. 运用审计程序审查样本 7. 评价抽样结果 (P306-310) (1)分析样本误差 • 强调:(P306-307)
– 注会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 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若无法或没有 执行替代程序,则应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 若某些样本误差项目具共同特征,则应将这些共 同特征的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相应的审计程 序,并据审计结果进行单独的评价。
审计7[1]
第三节 变量抽样
一、变量抽样的概念 (P319)
• 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 样称为变量抽样。
• 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 变量:审计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 目标:估计总体金额或者总体中的错误金额。 • 主要有:均值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
审计7
2020/11/17
审计7[1]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相关概念: 1. 审计抽样定义: (P281) • 理解:
– 审计对象总体:(P281) – 并非所有审计程序均适用,如询问、观察、重新执
行和分析程序(P282-283);仅在留下控制运行轨迹 的控制测试及细节测试中使用,不适用于风险评估 程序。 – 不同于详细审计(P287)、部分审计(P287-289) ; – 需要解决: • 抽多少? • 怎么抽? • 怎么审查样本? • 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结审果计7[如1] 何评价?
• 控制测试中的误差范畴 (P295) • 实质性测试中的误差范畴
审计7[1]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续1)
4. 确定样本规模
① 影响因素 –审计对象总体规模:与样本量成正向关系 (P300)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水平: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成正向关系 –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预期总体误差:与样本量成正向关系 –总体的变异性——分层:提高样本代表性和审计针 对性,缩小样本规模 • 可缩减总体分布的差异性影响; (P294) • 可重点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通常,应对 包含最重要项目的层次实施全部审查。
审计7[1]
二、变量抽样的方法
1. 均值估计抽样方法运用的步骤与举例
2. 例:A注册会计师是R公司2004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项 目经理,在运用审计抽样确定应收账款函证的样本量 时,注意到R公司200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 150000000元,由2000户顾客构成。假定计划抽样误 差为70000元,考虑到内部控制及抽样风险的可接受 水平,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信赖程度为90%,可信赖程 度系数为1.65,估计总体标准离差为180元。A注册会 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有如下事项,请分别判断 其是否正确。
B. 信赖过度风险 D. 信赖不足风险
审计7[1]
3.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P290)
①根本区别: (P291图) – 统计抽样:随机选样,利用概率法则评价审计 结果,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 非统计抽样:注会全凭主观标准和个人经验确 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
②相同点: – 都需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 都可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 – 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审计7[1]
7. 评价抽样结果(续)
• 实质性测试后,首先将推断的总体误差与预期 误差进行比较,若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预期误 差,除非有进一步证据证明不存在重大错报, 应认为有重大错报,据此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 然后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误差与可容忍误差进 行比较,若调整后的推断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 误差,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若 调整后的推断总体误差接近可容忍误差,应考 虑是否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程序。
(4)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7[1]
例题:判断题
J注册会计师负责对D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J注册会计师遇到以下与审计抽样相 关的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概率 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
• 【答案】√ • 【解析】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 属性: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计业务或
被审计内控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标准及存在的偏差频 率或次数。 • 目标: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数)
审计7[1]
二、属性抽样涉及的基本概念
1.误差 – 注会认为使内控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控制无效事件.
2.审计对象总体 –总体所有项目的特征及被选取的概率应是相同的.
– 分析所发现的误差时,还应考虑误差质的方面, 包括其异常性。
审计7[1]
7. 评价抽样结果
(2)采用适当方法推断总体误差(控制测试中不 需推断)
(3)将推断的总体误差与可容忍误差比较,重估
抽样风险
具体参见(P309-310)
• 控制测试后,将推断的总体误差率与可容忍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率比较,若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 试内控制度的预期信赖程度,应考虑增加样本 量或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
预期总体误差(%) 0.75 1 1.25 1.5
3% 208(1)
可容忍误差率
4%
5%
117(1) 93(1)
156(2) 93(1)
156(2) 124(2)
192(3) 124(2)
6% 78(1) 78(1) 78(1) 103(2)
• 要求:针对检查样本发票是否有对应的安装验收报告 这项控制测试,根据资料中列示的各项条件,请定义 “误差”,确定样本量,并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评价抽 样结果:①抽样查出的误差数为1,且没有发现舞弊或 逃避内部控制的情况;②抽样查出的误差数为3,且没 有发现舞弊或逃避内部控制的情况。
⑤统计抽样离不开注会的专业判断 – 认为统计抽样能减少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或 取代专业判断的观点是错误的。
审计7[1]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P292)
1. 确定测试目标 2.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和抽样单位
• 关注点:审计对象总体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审计对象总体与具体测试目标相关)
3. 确定实现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和误差的范畴
• 选择的总体不适于测试目标
• 人为错误,如未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
• 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
• 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审计7[1]
例题:单选题
注册会计师确认某帐户余额的可容忍误差为
1000元,依据抽样结果判断的差错额为
1200元,而该帐户的实际差错仅为800元,
这种情况属于(
)。
A. 误受风险 C. 误拒风险
审计7[1]
• 资料:注会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准备在X公司2005年度 所开具的全部发票中,采用属性抽样法随机抽取若干 发票进行控制测试,检查样本发票是否有对应的安装 验收报告。注会确定的预期总体误差率为1%,可容忍 误差率为4%,信赖过度风险为5%,在95%的可信赖程度 下,控制测试的样本量表如下:
2.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P283)
• 抽样风险 –与样本量成反比 –控制测试中: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 –实质性测试中:误受风险(β风险)、误拒风险(α 风险) –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P285图)
• 非抽样风险
–无法量化,对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都有一定影响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P285)
③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统计抽样的消亡 –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审计7[1]
3.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续)(P292)
④两种抽样的选用 – 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 – 不影响获取证据的适当性 – 不影响注会对发现样本错误所作的适当反应
因抽样方法的选用主要涉及的是审计程序实施的范围 问题。
3.预计总体偏差率 4.可容忍偏差率 5.可接受的低估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 低估重大错报风险:信赖过度风险(P313) 6.可信水平
–即可信赖程度,指样本性质能够代表总体性质的可 靠性程度.
7.样本量与各因素的关系(P301,重点掌握)
审计7[1]
三、属性抽样的过程与方法(教材312-316)
• 例1:X公司系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主要经营计 算机硬件的开发、集成与销售,其主要业务流程通常 为:向客户提供技术建议书—签署销售合同—结合库 存情况备货—委托货运公司送货—安装验收—根据安 装验收报告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注册会计师于2006 年初对X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经初步了 解,X公司2005年度的经营形势、管理及经营机构与 2004年度比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未发生重大重组行 为,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 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为72户。( ) • 抽样结果表明样本平均值为500000元,样本标准离差
为300元,因此估计的总体金额为1500审0计07[01] 00元。()
• 分析1:本题考查注会对“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方法 中确定样本量的审计技能。据教材,A注会应当确定 的样本量为70,即 n′=[(Ur•S•N)/Pa]2=[(1.65×180×2000)/70000]2≈ 72 (取整数) n=n′/(1+n/N)=72/(1+72/2000)≈69(取整数)
利用概率法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2. 如果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则抽样结果有5% 的可容忍误差。( )
• 【答案】× • 【解析】可信赖程度+风险=1,此处的风险包括抽样
风险。
审计7[1]
第二节 属性抽样
一、属性抽样的概念 (P311) • 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