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在学校安排的教科研活动月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收获颇丰。
使我充分领悟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及如何打造理想课堂。
理想的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共享的人生体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旅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打造理想的找到把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的“高速USB接口”,因此,有没有学生的真心配合,能不能读懂学生,几乎就是你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是单纯的给与者,
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仆人,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使其自己燃烧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学情设计教学。
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教法如何设计取决于教师能否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情意和认知基础。
备课时一定要把每一节的知识点吃透,这一节课共有几个要点,怎样能有兴趣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
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兴趣化。
这样随着学生渴望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层层深入,这样才能做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从而真正形成自己理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