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练习题及答案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ACD)。
A.案卷分析B.标准化成就测验C.观察D.情感评价E.自编测验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ACE)。
A.认知内驱力B.直接的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间接的内驱力E.附属的内驱力3、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ABDE)。
A.课堂纪律B.课堂气氛C.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E.同学关系4、焦虑症的表现是(ABCDE)。
A.紧张不安B.忧心忡忡C.集中注意困难D.极端敏感E.难以做决定5、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ABCDE )。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ACE)。
A.上位学习B.概念学习C.下位学习D.命题学习E.并列结合学习7、一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ADE)阶段。
A.选择B.认同C.接受D.赞赏E.行动8、抑郁症的表现是(ABCD)。
A.情绪消极B.消极的认识倾向C.动机缺失、被动D.躯体上疲劳、失眠E.生活的压力9、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ABCE)。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控制E.操作熟练10、中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有(ABCD)。
A.学业压力B.家长过高的期望值C.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D.学业多次失败的体验E.社会竞争的加剧11、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DE)。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12、 1994年,布鲁纳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概括为(ABCE)。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探索性研究E.社会文化研究1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ABCDE)要素。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14、教学中可以借助(ACE)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A.转换B.记忆C.解释D.分析E.推断15、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ABCD)。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迁移16、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17、动机的功能有(ACE)。
A.激活功能B.选择功能C.指向功能D.控制功能E.强化功能18、常用的复述策略有(ABCE)。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多种感官参与D.提问E.画线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BDE)三个阶段。
A.强迫B.依从C.反抗D.认同E.内化20、联结学习理论认为(ABCE)。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2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BD)。
A.学习兴趣B.学习需要C.学习态度D.学习期待E.学习自觉性22、问题解决具有(ACE)的基本特点。
A.目的性B.结构性C.序列性D.主动性E.认知性23、学习策略包括(ACE)。
A.资源管理策略B.强化策略C.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E.元认知策略24、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ABCD)。
A.汉字学习B.英语单词学习C.图像、图表、图形学习D.历史事件学习E.一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25、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BDE)。
A.认知失调B.家庭教养方式C.定势D.社会风气E.同伴群体26、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它们是(AE)。
A.热心和同情心B.敬业精神C.渊博的知识D.高超的能力E.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27、以下属于退行的有(BC)。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C.因不满弟弟、妹妹的出生而尿床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E.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个英俊的小伙28、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德森心智技能理论的是(AE)。
A.认知阶段B.操作阶段C.记忆阶段D.深化阶段E.自动化阶段29、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ABCDE)。
A.责任感B.羞耻感C.义务感D.事业感E.自尊感30、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ACE)。
A.客观性B.主观性C.计划性D.随意性E.可比性31、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ACE)。
A.直觉的道德情感B.自发的道德情感C.想像的道德情感D.灌输的道德情感E.伦理的道德情感32、维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ACE)。
A.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B.内部归因与稳定归因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D.可控制归因与稳定归因E.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33、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ABCE)。
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评价原则E.强化原则34、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有(ABCDE)。
A.独立意向日趋强烈B.自我评价成熟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D.有较强的自尊心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35、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有(ACDE)。
A.奥苏伯尔B.班杜拉C.安德森D.加特纳E.吉克36、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有(BD)。
A.对立与统一B.吸引与排斥C.积极与消极D.合作与竞争E.主体与客体37、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BD)。
A.细微型操作技能B.闭合性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E.徒手型操作技能38、下列属于非正式测验的是(AB)。
A.观察B.谈话C.测验D.问卷E.案卷分析39、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ACE)。
A.相似性B.材料特性C.原有认知结构D.教学途径E.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0、期待包括(BD)。
A.过程期待B.结果期待C.方法期待D.效能期待E.自我期待41.与新手比,专家具有的特征有(ABCDE)。
A.专家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B.专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说明其记忆容量大C.专家善于运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D.专家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42.小明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ACE)。
A.低级动机B.高级动机C.外在的学习动机D.内部的学习动机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43.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ABCDE)特性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A.清晰性B.稳定性C.包容性D.概括性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44.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ACE)。
A.知识的获得B.知识应用C.知识巩固D. 知识编码E.知识提取45.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ABCDE)。
A.示范者的身份B.示范的速度C.示范的准确性D.示范的过程E.示范的时机4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AB)。
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列提纲E.画关系图47.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AE)。
A.获得与消退B.正强化与负强化C.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D.惩罚E.刺激泛化与分化48.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BDE)三个阶段。
A.强迫B.依从C.反抗D.认同E.内化49.睡眠障碍包括(ABCDE)。
A.失眠B.过度嗜睡C. 睡行症D.夜惊E.梦魇50.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51.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ACE)。
A.课堂自然条件B.师生关系C. 教学设施D.上下级关系E.空间布置5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BDE)。
A.认知失调B.家庭教养方式C.定势D.社会风气E.同伴群体5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ACE)。
A.客观性B.主观性C.计划性D.随意性E.可比性54.焦虑症的表现是(ABCDE)。
A.紧张不安B.忧心忡忡C.集中注意困难D.极端敏感E.难以做决定55.下列属于非正式测验的是(AB)。
A.观察B. 谈话C.测验D.问卷E.案卷分析56.对性格特征的差异分析一般从(ABCE)方面进行。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 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社会特征E.性格的意志特征57.教学中可以借助(ACE)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A.转换B.记忆C.解释D.分析E. 推断58.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有(ABCE)。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D.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E.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59.学生学习的内容有(ABCDE)。
A.知识技能的掌握B.学习策略的掌握C.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D.道德品质的培养E.健康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