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柱施工的改造

构造柱施工的改造

构造柱施工方法的改进
目前,天津地区在框架结构中一般都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烧结页岩多孔空心砖等轻质砌体作为填充墙。

但在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由于砌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等施工质量问题及混凝土振捣方法等方面的原因,构造柱容易出现漏浆、蜂窝麻面、构造柱顶部混凝土不密实等质量通病。

另一方面由于构造柱支模方法的原因造成涨模,导致墙面的平整度偏差大,增加了墙面抹灰层的厚度,浪
费了原材料,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企业提高砌体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

为了确保填充墙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针
对砌体采用不同材料的情况,在技术措施、施工工艺等方面采
取综合措施,对构造柱施工工艺加以改进和创新。

构造柱模板
采用定型模板,使其定型化、工具式新型模板体系,构造柱支
模采用穿套管对拉螺栓加固模板的方法,在墙体马牙槎边缘粘
贴双面胶海棉条,减少了模板与墙面之间缝隙,在构造柱顶部
设置进料振捣口,用模板制成喇叭式料振捣口等,有效解决上
述的质量通病,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一、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的改进措施
(1)构造柱模板采用15mm 厚胶合板制作的定型模板,使其定
型化、工具式新型模板体系,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提高工效,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可增加模板重复周转使用次数,降低施工成本。

(2)构造柱模板安装采用穿套管对拉螺杆加固方式,增强了构造柱模板的刚度和强度,解决由于涨模原因致墙面的平整度偏差大的质量通病,提高构造柱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
能减少墙面抹灰厚度,节约材料,降低施工成本,质量上可靠经济上适用。

(3)在墙体马牙槎边缘粘贴双面胶海棉条,减少了模板与墙面
之间缝隙,能有效地解决了砌体构造柱混凝土在浇捣成型后出
现的漏浆、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提高了混凝土密实度,构造
柱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增强砌体与构造柱的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4)在构造柱顶部设置进料振捣口,并采用定型化、工具式的
进料振捣口,改善操作空间环境,便于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浇捣,
提高了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极大地改善了构造柱的观感质量。

二、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方法
1、基层处理
将基层表面剔凿浮浆清扫干净,构造柱边缘砼不平整可沿模板边线用1:2水泥砂浆抹找平层,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2、放线定位
根据施工图放出轴线、墙体边线和外侧200mm控制线(便于构造
柱模板安装的校正),以保证构造柱位置的正确。

墙体弹出
50cm线控制门窗洞口过梁、圈梁尺寸。

3、构造柱钢筋绑扎
(1)构造柱钢筋笼可预先制作,与原结构梁上预留插筋或后植式埋设筋的搭接绑扎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柱子中心线应垂直。

(2)构造柱钢筋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绑扎点要牢固可靠,避免错位和滑移,箍筋开口应相互错开,竖向钢筋搭
接长度根据砼强度等级而定,箍筋间距为200mm,在竖向钢筋搭接区域内,箍筋的间距不大于100mm。

(3)钢筋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要适宜,确保构造柱竖向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要求。

4、墙体砌筑
(1)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墙高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长宜50mm—60mm。

砌筑墙体的马牙槎时,按构造柱截面尺寸及位置,在墙两侧挂双面垂直控制线,以控制其尺寸大小及垂直度。

马牙槎应从柱脚开始先
退后进,马牙槎进退尺寸准确、上下吊直,严格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如下图)
(2)墙体与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设置拉结钢筋,拉结筋沿墙高每500mm~600mm设2ф6拉结钢筋,埋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且拉结钢筋端部应做成90毅弯钩,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以上时
拉结筋应沿墙全长贯通放置。

拉结钢筋的砌体水平灰缝应比拉结钢筋直径大4mm。

(3)对拉螺杆的套管留设:在砌筑砌体的同时,在距离马牙槎
两侧200mm,纵向每隔500mm 的水平灰缝中预埋一根准14 PVC
管,PVC 管长度与砌体厚度相一致,随砌筑过程中及时转动PVC
管,便于构造柱模板拆除时将P VC 管拔出来,使其可以重复使
用。

此项工序由专人负责,严格跟踪检查,确保准14PVC管有
效地预埋于灰缝中。

5、构造柱模板安装
(1)墙体模板安装前,应根据施工图放出轴线、墙体边线和外侧200mm 控制线(便于模板安装的校正),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然后沿模板边线用1:2水泥砂浆抹找平层,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2)在安装构造柱模板之前,对构造柱根部的落地灰、砖渣和
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根据构造柱轴线校正其竖向钢筋位置及
垂直度。

(3)在安装模板之前,沿墙体的马牙槎边缘粘贴20mm 宽、3mm
厚双面胶条封闭,使模板与墙面接合处严密,减少浇筑混凝土
时漏浆。

(4)模板采用15mm 厚胶合板、50mmх100mm方木,根据构造
柱的截面尺寸事先制作成定型模板,并在模板的表面上均匀地
涂刷脱模剂。

(5)构造柱的支模按墙体所处部位有一字型、十字型、转角型、丁字型的构造柱,支设构造柱模板时,竖向设两根50mmх100mm 方木,沿构造柱高度方向每隔500mm设两根横向方木柱箍,柱
箍设在竖向方木外侧,模板加固采用准ф12对拉螺杆穿过构造柱两侧墙体上上预埋准14PVC 管进行拉结紧固(详见图1~4),
使模板紧贴在墙面的两侧上。

首道对拉螺杆应距地面200mm,上
部每隔500mm设一道对拉螺杆。

(6)模板安装时应考虑混凝土浇筑操作的要求,按每高1.5m或2.5m范围处,在柱模一侧留设进料振捣口,进料振捣口模板作成喇叭口(详见图5~6),开口尺寸高500mmх柱宽,并事先采用15mm 厚胶合板制作定型模板。

当混凝土浇筑至该部位时,由跟班木工将开口封闭。

在楼层结构梁、板的构造柱顶部处,同样留设投料振捣口,喇叭口上端应高于梁、板底100mm,以便于
梁底下的混凝土浇捣密实,混凝土浇捣成凸出的楔形,拆模后将其凸出部分混凝土凿平。

6、构造柱混凝土浇筑
(1)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模板内的墙体马牙槎和模板浇水充分湿润。

(2)构造柱混凝土宜采用强度等级C20 以上的商品混凝土,坍
落度控制在180左右,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混凝土应在出料后3小时内浇筑完。

(3)构造柱混凝土按其高度应采用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一般高1.5m或2.5m,处的模板应留设投料振捣口,当混凝土浇筑至进
料振捣口略低50mm 时,立即封闭投料振捣口的模板,然后依次浇筑上段混凝土,直至结构梁或板底处。

(4)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小型30 直径的插入式振动器,应分层振搞,振动棒快插慢拔,每次振动的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的1.25 倍。

振动棒应避免直接碰撞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振的
方法。

(6)当混凝土浇筑至构造柱顶部浇筑口时,由于该部位浇筑操作空间狭小,为了保证构造柱顶部混凝土密实,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150mm 高,用准ф20短钢筋认真将混凝土插捣密实,浇筑至结构梁底略高50mm。

构造柱浇
筑口的混凝土应浇筑成凸出的楔形,待混凝土达到1.2MPa后,拆除模板并将凸出部分混凝土凿除至柱面平整。

2.7 构造柱的养护及拆模
(1)混凝土浇筑完毕12h后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造柱浇筑完毕3d后将侧模松开,宜在侧模与混凝土表面缝隙中浇水,以保持湿润。

(2)柱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时,即可拆除;柱模板
拆除时,先卸掉柱箍和对拉螺栓,再用撬杠轻轻撬动模板,使模
板与混凝土脱离,即可把模板运走。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
注意保护柱的棱角。

(3)拆除模板后,将对拉螺栓及PVC 管拔出来,以重复使用,并用1:3 水泥砂浆分层堵塞。

3 结束语
(1)由于构造柱模板采取定型化、工具式的模板体系,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提高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工程质量。

同时,可以增加模板周转使用次数,降低了施工成本。

(2)由于采用本工法进行构造柱的施工,能够较好地控制构图1 一字墙支模示意图图2墙体丁字墙支模示意图
图3 转角柱支模示意图图4十字墙支模示意图
图5 中间投料振捣口示意图图6顶部投料振捣口示意图
图7 构造柱支模示意图
施工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