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丰台区高二地理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54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6分)。
3.试卷第一部分用2B铅笔在答题卡作答;第二部分用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卷、答题卡及答题纸,待监考员一并收回。
甲 乙 丙 丁图2A .甲B .乙C .丙D .丁读图3“福建省着名的花岗岩景观图”、图4“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0、11题。
图3 图410.图3的岩石类型属于A .甲B .乙C .丙D .丁11.形成图3中岩石的地质作用是A .①B .②C .③D .④读图5“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观图”,完成12、13题。
12.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 .海浪侵蚀13.丹霞地貌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B .整体性C .开放性D .独立性14.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 .滨海地区的海陆风图5丙 甲 乙丁 ①②③ ④火山喷发岩浆沉积物堆积 ③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春季多见沙尘天气读图6“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
完成15、16题。
图615.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6.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读图7“2017年11月17日某地天气预报图”,该地气象局当日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完成17~19题。
17.图8中,能正确示意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的是①②③④图8A.① B.② C.③ D.④18.当日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气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1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空气质量为优,适合开展户外登山运动B.天气多云转晴,外出需预防紫外线伤害C.主导风向发生变化,由西北风转为北风D.日温差3℃,夜间需预防作物低温冻害11月17日空气质量:优图7读图9“沿0°经线(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20~22题。
图920.图中甲处为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21.乙风向最可能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2.丙地常见的天气是 A.高温阴雨B.低温晴朗C.温和阴雨D.炎热晴朗读图10“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的水循环示意图”,该流域农民以薪柴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完成23~25题。
23.影响该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是A.冰川B.风力C.流水D.海浪24.当地农民为解决生活用能,大量砍伐林木,对该流域水循环的影响是①大气降水增加②蒸发、蒸腾减弱③水汽输送量增加小流域边界蒸发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图10④地表径流变率增大⑤下渗增加⑥地下径流减少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25.该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生物循环读图11“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完成26~29题。
26.图中①~⑧洋流,主要受西风影响的有A.①⑧B.②⑤C.③⑥D.④⑦27.关于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寒流B.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C.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寒流D.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28.受洋流影响,甲地A.草原辽阔绿草如茵B.气候常年寒冷干燥C.森林密布多高大树木D.附近海域有着名渔场29.乙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其位于A.季风气候区B.板块交界处C.暖流流经区D.陆海交界处读图12“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分别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带。
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的我国四川省境内。
据此完成30、31题。
30.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最多,主要是因为贡嘎山A.植被较丰富B.距海洋较近C.相对高度较大D.土壤较肥沃31.山麓自然带①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京市非居民用水价格2016年5月1日起再次上调。
据此完成32~34题。
32.北京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A.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B.年降水量持续减少C.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D.人均占有水资源少33.为提高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南水北调②雨水回收③中水利用④迁出耗水工业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34.北京市调整水价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节约用水B.增加政府收入C.保证供水质量 D.提高用水成本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图13“1986~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完成35~37题。
图13 35.甲、乙、丙、丁表示的省市分别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36.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资源C.政策 D.交通37.1996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读图14“某城市功能区人口数量日变化示意图”,完成38、39题。
38.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文教区39.此类功能区通常位于①城市中心区②高校密集区③交通干道旁④城市边缘地带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读图15“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
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
据此完成40、41题。
40.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A.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C.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D.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41.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崩塌C.干旱D.台风42.最能体现珠江三角洲地域文化特色的是A.消费水平B.居民心理C.服装服饰D.传统建筑43.新疆吐鲁番盆地被誉为“瓜果之乡”,四川盆地是着名的“天府之国”,形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科技D.交通读图16“黄河流域图”,完成44~46题。
44.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A.河套平原农业以营造薪炭林为主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C.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45.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区有大量泥沙汇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黄土疏松②过度开垦③开挖煤矿④植被破坏⑤夏季多暴雨⑥地面破碎图15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51.读图17“地球公转示意图”。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秋分日探究利用手表确定方向的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如图18所示,将手表水平放置,然后在表盘中心垂直竖立一根小棍,旋转手表使时针与棍影成一直线。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17 图18(1)该日,地球公转运动正值图17中的(填序号),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此后一个月内,地球公转的速度将变。
(2)图17所示地球由③位置运行至④位置的过程中,北京地区(选择填空)。
A.由昼短夜长逐渐变为昼夜等分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C.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渐推迟 D.正午的人影逐渐缩短(3)图18表盘数字中,所指方向最接近正北的是(选择填空),理由是。
A.2 B.5 C.8D.11(4)图18所示方法的精度会受到、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52.读图19“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2)图中甲地位于气压中心,出现天气。
(3)图中乙地的风向为风,由此判断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填季节)的季风环流。
(4)图中丙地所处风带名称为。
图19(5)此季节,图中赤道低压带受回归运动的影响,处于一年中偏(填方位)的位置。
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丁地的气候特征为。
53.读图20“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20资料:果核透明、味道甜美的“冰糖心苹果”产自于新疆阿克苏地区。
它每年的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10月25日之后,上市时间晚于普通苹果1-2个月,一旦上市,即被抢购一空。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1)图示区域位于全球五个热量带中的带。
塔里木盆地内沙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等。
(2)影响图示区域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选择填空)。
A.气候B.地形 C.水源D.土壤(3)造成阿克苏地区“冰糖心苹果”含糖量高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有、等。
(4)简述阿克苏地区苹果保鲜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
(5)针对阿克苏地区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解决建议。
54.读图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示意图”、图22“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示意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21图21图22资料1: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发展的精华区域,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
资料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的粮仓。
而如今,其“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1)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粮仓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有、等。
(2)如今,长江中下游平原“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耕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占用较多耕地C.受市场影响,农业种植结构顺势调整 D.人口密度大,粮食产量不能自给自足(3)皖江城市带得以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是由于该区域具有、、等优势条件。
(4)简述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55.读图23“德国的地形和河流图”、图24“‘屋顶电站’景观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资料:德国计划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缩减火电装机容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并且改造新型智能电网。
目前,德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位。
德国的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中近90%是用户端的“屋顶电站”。
(1)德国地处洲西部,以气候为主,自然带类型以带为主。
(2)德国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场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等。
图23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