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19)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第二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第三章 • • • • • • • • • • • • •第四章 蒸发 第五章 气体吸收人•人,、 、、> :蒸馏目录• (32)• (73)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第七章固体干燥• (119)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某烟道气的组成为 CQ13%, 2 76%, HO 11 % (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 500 C 、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混合密度879 kg/m 3和867 kg/m 3,试计算含苯40%及甲苯60%(质量%)的混合液密度。
101.3kPa , —操作中的吸收塔塔内表压为130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 75 kPaP 表 (P a +P 真)一P a(101.3+130) 75 156.3kPa4 .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 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 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解:液面下测压口处压力5.如附图所示,敞口容器内盛有不互溶的油和水,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分别为700mm 和600mm 在容器底部开孔与玻璃管相连。
33密度分别为 800 kg/m 和1000 kg/m 。
(2)P AP BpCpD6.为测得某容器内的压力, 采用如图所示的 U 形压力计,指示液为水银。
已知该液体密度为 900kg/m 3, h=0.8m , R=0.45m 。
试计算容器中液面上方的表压。
解:a 1a 20.4 128790.6867混合液密度3防871.8kg/m2.已知20C 时苯和甲苯的密度分别为3.某地区大气压力为的高原地区操作该吸收塔,且保持塔内绝压相同,则此时表压应为多少?解:P 绝 P aP 表 P a + P 表题4 附图已知油与水的h 1_ A_h 2■ C-(1) 计算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2) 判断A 与B 、C 与D 点的压力是否相等。
解:(1)容器底部压力P.题5附图P A P B (13600 1000) 9.81 0.18 22249 Pa8.用U 形压差计测量某气体流经水平管道两截面的压力差,指示液为水,密度为读数R 为12mm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改为双液体 U 管压差计,指示液 A 为含40%乙醇的水溶液,密度为920 kg/m 3,指示液C 为煤油,密度为 850 kg/m 3。
问读数可以放大多少倍?此时读数为多少?解:用U 形压差计测量时,因被测流体为气体,则有 用双液体U 管压差计测量时,有因为所测压力差相同,联立以上二式,可得放大倍数 此时双液体U 管的读数为 9 .图示为汽液直接混合式冷凝器,水蒸气与冷水相遇被冷凝为水, 并沿气压管流至地沟排出。
现已知真空表的读数为 78k Pa ,求气压管中水 上升的高度h 。
解: P gh拎水柱高度P a378 103 7CU 7.95m31039.81k解:如图,1-2为等压面。
则容器内表压:7 .如附图所示,水在管道中流动。
为测得A-A'、&B'截面的压力差,在管路上方安装一U形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
已知压差计的读数 R = 180mm 试计算 AA'、8 B'截面的压力差。
已知水与水银的密度分别为1000kg/m 3和13600 kg/m 3。
解: 图中,1-1 '面与2-2 '面间为静止、 连续的同种流体,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为等压面,代入数据1000kg/m 3,又所以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无关。
题7附图U 形(1) 水的流量;解:(1)如图在高位槽液面 1-1与管出口内侧2-2间列柏努利方程10 .硫酸流经由大小管组成的串联管路,其尺寸分别为密度为1830 kg/m 3,体积流量为9n i /h,试分别计算硫酸在大管和小管中的( 1)质量流量;(2)平均流速;(3)质量流速。
大管:076 4mm 小管:57 3.5mm 质量流量不变m s2 16470kg/hU 2 U 1 (— )2 0.69(—)2 1.27m/s d 25011.如附图所示,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器加料,高位槽与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且高位槽中液面恒定。
现要求料液以1m/s 的流速在管内流动, 设料液在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20J/kg (不包括出口),试确定高位槽中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的距离。
解:以高位槽液面为1-1 '面,管出口内侧为2-2 '面,在1-1'〜2-2 '间列柏努力方程: 简化:H (iu fW f )/g212 . 一水平管由内径分别为 33mm 及 47mm 的两段直管组成,水在小管内以2.5m/s 的速度流向大管,在接头两侧相距 1m 的1、2两截面处各接一测压管,已知两截面间的压头损失为 测压管中的水位哪一个高,相差多少?并作分析。
说明2截面处测压管中水位高。
这是因为该处动能小,因 而静压能高。
13 .如附图所示,用高位槽向一密闭容器送水,容器中的 表压为80kPa 。
已知输送管路为 48 3.5 mm 的钢管,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与流速的关系为W f 6.8u 2 (不包括出口能量损 失),试求:2 若需将流量增加20%,高位槽应提高多少 m?解:1、2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其中:z 1 Z 22gu2 u1d 22.5 3321.23m/s47II210 76 X 4mn 和0 57X 3.5mn 。
已知硫酸的70mm 2O 问两题13附图题15附图损失),试核算该过程是否需要泵。
不需要泵,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可自动回流至塔中15 .用压缩空气将密闭容器中的硫酸压送至敞口高位槽,如附 图所示。
输送量为 2m/h ,输送管路为0 37X 3.5mm 的无缝钢管。
两槽中液位恒定。
设管路的总压头损失为1m (不包括出口),硫酸的1-1 '面为基准,在1-1 '〜2-2 '间列柏努力方程: 简化:简化:z ,g 上1 2 2U 2 (1)解得 流量此时有10 (2) 9.8180 103 1000u 2 1.57m/s1 2 2—U 2 6.8U 2 2V s -d 2u 20.785 0.04121.572.07 10 3m4流量增加 20%,则 U 21.2 1.57 1.88m/sz 1g 史1 '2 ' 丄U 2 Wf2即高位槽需提升0.78m 。
14 .附图所示的是丙烯精馏塔的回流系统,丙烯由贮槽回流至塔顶。
丙烯贮槽液面恒定,其液面上方的压力为2.0MPa (表压),精馏塔内操作压力为 1.3MPa (表压)。
塔内丙烯管出口处高出贮槽 内液面30m,管内径为140mm 丙烯密度为600kg/m 3。
现要求输送量为40 X 103kg/h ,管路的全部能量损失为 150J/kg (不包括出口能量/s 7.45m 3/h解:在贮槽液面1-1 '与回流管出口外侧2-2 '间列柏努利方程:简化:卫1W e Z 2g陛 2u2 Wf密度为1830 kg/m 3。
试计算压缩空气的压力。
解:以容器中液面为 1-1 '面,管出口内侧为 2-2 '面,且以题14附图IZnt在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16.某一高位槽供水系统如附图所示,管子规格为0 45X 2.5mm 。
当阀门全关时,压力表的读数为78kPa 。
当阀门全开时,压力表的读数为 75 kPa ,且此时水槽液面至压力表处的能量损失可以表_2示为 W fu J/kg (u 为水在管内的流速)。
试求:(1)高位槽的液面高度;解:(1) 阀门全关,水静止⑵ 阀门全开:流量:V s -d 2U 20.785 0.0421.412 1.773 417 .用泵将常压贮槽中的稀碱液送至蒸发器中浓缩, 图所示。
泵进口管为 0 89 X 3.5mm,碱液在其中的流速为 1.5m/s ;泵出口管为0 76 X 3mm 贮槽中碱液的液面距蒸发器入口处的垂直距离为70。
碱液在管路中的能量损失为 40J/kg(不包括出口)蒸发器内碱液蒸发压力保持在20kPa (表压), 碱液的密度为1100kg/m 3。
设泵的效率为58%,试求该泵的轴 功率。
解:取贮槽液面为1-1截面,蒸发器进料口管内侧为 2-2截面,且以1-1截面为基准面。
其中:u 2V s -d 242/3驚 zs0.785代入:P 1g( 1 2一U 22g Z 2 h f ) 在水槽1-1 '面与压力表2-2 '面间列柏努力方简化:z 1g 止 r 2W f 解之:U 21.412m/s(2)阀门全开时水在管内的流量(ni/h )。
10 3m 3/s如附 z 1g 回如2 W e z 2g ■P21 2—U2W f2(a)1题16附图题17附图已知泵入口管的尺寸及碱液流速,可根据连续性方程计算泵出口管中碱液的流速:U2 u入(匕)2 1.5(—)2 2.06 m/sd2 70p =1100 kg/m 3, 2 W=40 J/kg泵的有效功率泵的效率为58%则泵的轴功率N 竺1.94 kW0.5818 .如附图所示,水以15m7h的流量在倾斜管中流过,管内径由100mm缩小到点的垂直距离为0.1m。
在两点间连接一U形压差计,指示剂为四氯化碳,其密度为忽略流动阻力,试求:若保持流量及其他条件不变,而将管路改为水平放置,则压差计的读数有何变化解:在1-1与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Z i g日-u2Z2g 卫22 1 2—u2 W f 2其中: u iV s20.785d i215/360020.785 0.120.531m/sP I(Z2 Zl)g扣Ul2)其中:W eZ i=O;Z2=7m1 2 2 P2 P t(Z2 Z1)g尹2 u i ) 7 W fp i=0 (表压);u仟0P2=2OX 1O3 Pa (表压)将以上各值代入(b)式,可求得输送碱液所需的外加能量W e7 981 1 2.0622320 10340 129 J/kg碱液的质量流量m s—d22u240.785 0.072 2.06 1100 8.72 kg/s50mra A、B 两1590 kg/m 3。
若(1) U形管中两侧的指示剂液面哪侧高,相差多少mm由静力学基本方程:故U 形压差计两侧为左低右咼。
(2)当管路水平放置时:可见,流量不变时, U 1,U 2不变,即U 形压差计读数不变。
(1)(P 1gzj (P 2 gz 2)()g R由柏努利方程P 1 P 2U i 2)由静力学方程P 1 P 2 Rg( 0两式联立:RgL-0)1(u ;2U 12)19 .附图所示的是冷冻盐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