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八节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C卷(练习)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八节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C卷(练习)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二第八节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同步训练C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创新需要灵感,而灵感又来自()①聪明的大脑②有准备的大脑③对相关知识的必要积累④社会实践之中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考点】2. (2分)我们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告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

这里体现的思维顺序是()A .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B . 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C .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D .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考点】3. (2分)弗兰西斯•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取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

”这句话的寓意是()A . 感性具体是对现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对本质的认识B . 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都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 . 思维抽象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必须既要充分占有感性材料,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D . 思维抽象有赖于感性具体【考点】4. (2分)人有会说话、有理想、能生产、处于一定的血缘关系和生产关系之中等属性,通过对它们的内在的联系的分析,明确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是()A .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分析B . 单纯的分析C . 分析基础上的综合D . 是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考点】5. (2分)善用逆向思维方式做法正确的是()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③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④【考点】6. (2分)“甲和乙是同案犯”与“甲和乙是盗窃犯”这两个命题()A . 都是关系命题B . 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不是关系命题C . 都不是关系命题D . 前者不是关系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考点】7. (2分)桌子,既包括木桌、石桌,也包括圆桌、方桌或书桌、饭桌等。

而桌子这个概念是所有的桌子的共同本质,即“有桌面,有支柱,能够在上面放置东西或进行操作”。

而不管它是木头的还是石头的,不管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也不管它是书桌还是饭桌。

这表明概念具有()①整体性②概括性③抽象性④系统性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④D . ②③【考点】8. (2分)从判断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①简单判断②关系判断③性质判断④联言判断A . ①B . ①②C . ②③D . ③④【考点】9. (2分)哲学对思维研究的结论有()①思维是物质运动最高级形态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④思维是客观事物间接,概括,能动的反映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考点】10. (2分)下列认识事物的方法属于分析方法的有()①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把一个事物看成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④两点论和重点论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11. (2分)只有考试及格,才能被录取,王珊考试不及格,所以,王珊没有被录取。

这是________假言推理,其正确______ ()A . 充分条件否定前件式B . 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C . 充分必要条件肯定前件式D . 必要条件否定后件式【考点】12. (2分)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

在这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物质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这说明()A . 不同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B . 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C . 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D . 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考点】13. (2分)“凡抢劫罪都是故意犯罪,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抢劫罪。

”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大项不当周延B . 小项不当周延C . 中项不周延D . 中项周延【考点】14. (2分)还原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法,它适用的范围是()A . 用于分析复杂性事物的现象和本质B . 物理和化学领域的简单系统C . 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涌现的性质D . 多用于分析生物、地理系统和社会等的复杂系统【考点】15. (2分)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这种思维发散的技法是()A . 集思广益法B . 检核表法C . 列举法D . 信息交合法【考点】16. (2分)判断的“质”,判断的“量”认识正确的()①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②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③直言判断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共有六种判断形式④“质”是“量”,“量”是“质”,“质”和“量”是一样的。

A . ①②③B . 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④【考点】17. (2分)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取决于()A . 前件本身的真假B . 后件本身的真假C . 联结项是否恰当D . 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考点】18. (2分)以下对归纳推理表述正确的是()①归纳推理是按推理中个别与一般的认识关系划分的②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③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④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考点】19. (2分)“中国位于亚洲。

”这句话中的“中国”和“亚洲”两个概念的外延有()A . 包含关系B . 全异关系C . 交叉关系D . 包含于关系【考点】20. (2分)判断是事物情况的反映。

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有()①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③恰当搭配和使用概念的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④全称判断不得用作特称判断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二、简答题 (共5题;共35分)21. (5分)某人请客,见主客迟迟未到,便焦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

”来陪客的人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

见主客还未到,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

”话音刚落,所有的客人都走了。

此人傻了:“我错在哪儿了?”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哪里?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考点】22. (5分)材料一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我们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材料二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

样子很特别。

”材料三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

【考点】23. (5分)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地下灌溉——根灌技术,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难题。

根灌其核心技术为“管道及包含该管道的多功能节水灌溉装置”,该系统抗堵塞性能优良,灌水时表层土壤保持干燥,系统运行成本比滴灌每亩年节约75~86元;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比滴灌提高10%以上。

在干旱荒漠区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地面灌溉增加15%。

根灌技术的产生表现了聚合思维的什么特点?【考点】24. (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思维方式?(2)结合实例,说明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关系。

【考点】25. (10分)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

人们也因此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

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2)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考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解析: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二、简答题 (共5题;共35分)答案:21-1、考点:解析:答案:22-1、考点:解析:答案:23-1、考点:解析:答案:24-1、答案:24-2、考点:解析:答案:25-1、答案:25-2、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