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与学规范条例三十条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与学规范条例三十条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与学规范条例三十条
第一条、研读《标准》。

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熟悉各个学段、四大领域的内容标准。

第二条、通读教材。

熟悉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体系,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册教材的联系。

明确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本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第三条、单元分析。

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建立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第四条、制订计划。

根据《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订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

包括教学目标、情况分析、教学重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体现数学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第五条、细读教材。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细读教材(包括每道习题)和教师参考用书(包括旁边解读),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延伸点。

注意挖掘内隐的知识背景,数学本质和数学文化,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第六条、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到以学定教。

第七条、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的作用。

要依据《标准》、教材和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做到全面、明确、具体,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且可 第二十二条、课堂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
及时评价或适时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功能。

评价语言要简洁得体,富有激励性,体现人文性。

第八条、选择方法。

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
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和感悟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经验。

第九条、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精讲精练。

教学结构合理、层次清楚、环节紧凑、过渡自然。


题设计
指向明确、难易适度。

探究活动留足时空,扎实有效,在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
的过程。

第十条、优化练习。

把握教材练习要求,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练习设计联系生活,形式
多样,生动有趣,难易适度,数量适中,不加重学生负担。

第十一条、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紧扣重点,突出难点,呈现主要的教学
内容。

要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简洁明了,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第十二条、媒体应用。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育媒体
(包括原有的教学手段),能自主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把握教育媒体的最佳使
用时机,努力追求媒体组合教学的最优化。

第十三条、编写教案。

教案的编写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

第十四条、集体备课。

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校每周一般应安排一次集
体备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群体思维的优势,由同年级、同
学科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交流教学经验。

第十五条、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应再次熟悉教材,审视教案,并做好相应
的修改;准备好需要的教学媒体,熟悉其操作过程;提前2分钟到达班级,检
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第十六条、上课要求。

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努力营造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不坐着讲课,准时上下课,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第十七条、教学活动。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
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激发学
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
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第十八条、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
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第十九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课堂问题,问题要有挑战性、针
对性和启发性,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尽
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

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问。

第二十条、课堂小结。

教师的课堂小结要突出重点和注意点,做到准确、
科学、精炼、到位。

通过及时的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认
识。

小结可与评价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十一条、教学规范。

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表达正确,科学规
范,简洁生动;板书布局合理、书写工整;作图正确、图像清晰;演示操作正
确无误。

第二十二条、课堂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评价或适时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功能。

评价语言要简洁得体,富有激励性,体现人文性。

第二十三条、时间安排。

教师要合理安排新授与练习、探究与引导、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做到讲练结合、张弛有度。

第二十四条、教学反思。

及时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总结教学得失,以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第二十五条、习惯培养。

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独
立思考、有序操作、有效合作、细心答题、书写规范、敢于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二十六条、作业规范。

学生作业书写要规范:每次作业开头,都要写上“课内作业”或“课外作业”,以及练习日期;练习的题目按顺序写上题号,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等号、分数线要用尺划;分数书写一律占两行,分数线划在中间的横线上;凡是几步计算的题目,一律用递等式,等号要对齐;二年级开始每次练习结束要划批分格。

第二十七条、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要及时,正确,科学,有的作业可以面批。

字迹和符号要端正、规范,等第应写在评分格内。

对学生作业评价要认真、负责、客观,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做集体辅导。

第二十八条、命题评价。

命题要科学。

命题前应先拟双向细目表,分类指明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难度与配分。

命题要注意导向性,对学生学习的基础。

胜目标、核心目标及发展性目标进行科学的测试,要十分注重考查后的分析反馈。

第二十九条、个别辅导。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兼顾好培优补差工低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特殊学生要做好个案跟踪记录,坚持长期辅导。

第三十条、实践活动。

要根据教材要求,上好“实践活动,,
与“综合应用”课;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数学校本活动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