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施工内容和方法

路基施工内容和方法

路基施工内容与方法——具体数据以图纸和验收标准为准一、路基施工常见内容:1、软土路基处理;2、路基及过渡段填筑;3、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4、路堑开挖;5、路基边坡防护;6、路基相关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电缆槽施工、综合接地施工、连通管道施工。

二、软土路基处理:1、搅拌桩和CFG桩:施工前,根据地质情况,选用CT-10轻型动力触探、CT-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补充勘察,有疑问时进行地质补钻,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确保不因地质勘察原因造成路基沉降控制问题。

地基处理前,在施工场地周围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地表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或推土机按不同的要求分段作业,处理后的基底密实、平整,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

地面倾斜地段按设计要求挖出台阶。

施工前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不少于3根的成桩工艺性试桩,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

待工艺试验搅拌桩经检验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后,进行大面积施工。

搅拌桩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清理表面,填筑底层碎石垫层并碾压密实、平整后,铺设土工格栅,上面再人工填筑上层碎石垫层。

施工前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不少于16根桩的成桩工艺性试验,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拔管速度等工艺参数及施打顺序和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

待工艺试验桩经检验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后,进行大面积施工。

CFG桩施工完成待其混合料初凝后,人工将桩顶松散部分和浮浆清除干净。

待所有CFG桩施工完毕(不再移机),人工凿桩至桩顶设计标高,在桩顶处按要求现浇混凝土接桩至设计高度。

待桩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清理地基表面,填筑底层碎石垫层并碾压密实、平整后,铺设土工格室,上面再人工填筑上层碎石垫层。

2、软土路基质量控制措施:软土路基的施工工程的重点,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控制工后沉降,采取以下措施:(1)在目前初步地质勘测基础上,全面系统研究地基条件,对其中地质条件资料不全或较特殊的地段,进行地质补勘和水文再调查,全面掌握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其变化,复核地质资料并为地基工后沉降分析提供依据。

(2)软基处理选用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队施工,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根据地质资料复核CFG桩、预应力管桩、旋喷桩、水泥搅拌桩等软基处理施工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

待工艺试验桩经检验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后,进行大面积施工。

(3)软土路堤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施工中严格控制填料标准、压实质量标准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及时量测地基沉降和侧向水平位移,路基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大于20mm,边桩水平位移不大于10mm,指导控制填土速率。

(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集中加工,施工中严格控制级配碎石的级配和含水量,在路堤经过分层填筑到剩余最后一层级配碎石时停止填筑,预留不少于六个月的沉降观测期,通过沉降观测推算路基工后沉降量。

最上层级配碎石在沉降基本稳定,并经推测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后,用级配碎石摊铺机摊铺并碾压成型。

(5)综合接地与连通管道随路基施工及时埋设,接触网立柱基础在路基成型前完成。

施工时不得损坏路基稳固与安全。

(4)优化辅助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展开优化隧道施工辅助作业线,保证隧道施工中通风、排水、供风、供水等供应,确保施工进度。

三、路基及过渡段填筑1、路基及过渡段填筑主要安排在旱季施工。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料摊铺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摊铺机摊铺。

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配备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

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根据生产的填料和选用的摊铺压实机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含水量、摊铺厚度、压路机行走速率和碾压(夯实)遍数等关键的施工工艺参数。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筑按路基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分层压实,不同性质填料分别在不同段落或层次填筑。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筑至剩余最后一层时(最后一层级配碎石预留厚度应考虑预测的沉降和摊铺机摊铺厚度、工艺试验压实厚度,宜在0.15~0.25m之间),进行沉降观测,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和推算总沉降值,评价剩余沉降满足工后沉降要求且沉降稳定后,使用摊铺机铺设最后一层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过渡段设计速度≤160km/h地段采用A组填料,设计速度≤200km/h地段采用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作为相同施工区段同步填筑,横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对称均匀分层同步填筑施工。

桥台后和横向结构物后2m范围内不能用大型压路机施工的部位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冲击夯进行压实。

路基施工过程中及时按沉降观测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分析和沉降预测,指导施工组织安排。

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横向结构物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

测量下层填土中线、边线②按设计要求对各种形式过渡段的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

③将级配碎石生产厂拌合好的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

为减轻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自卸车运输时采用慢速行驶。

④台后2m范围内,每层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

⑤台后2m范围外,每层摊铺厚度与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相匹配,采用压路机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遍数、行驶速率及碾压程序进行碾压。

⑥台背不易碾压的2m范围内按设计要求使用掺有水泥的级配碎石(或A组填料)混合料。

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对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除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

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填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拌合站,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填料符合要求。

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级配碎石混合料颗粒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

③过渡段设计速度≤160km/h地段填筑压实质量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设计速度≤200km/h地段填筑压实质量按《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进行检测和控制。

对站场内多线路基或填筑压实质量可疑地段,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

四、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根据现场实际,在路基范围内选择1~2段宽度为路基宽度与超填宽度之和、长200~300m的试验场地。

按不同种类的填料选用不同压实机械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找出机型、厚度、碾压遍数与设计规定指标间的规律曲线,以确定其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

1、填筑施工(1)工艺流程区间及站场内正线和到发线路基基床底层及以下采用隧道弃碴与路堑挖方为原料生产的A、B、C组碎石土填料,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台数确定。

为了保证机械有足够的安全作业场地,每区段长度一般应在200m以上或以桥台、涵洞等构造物为界。

各区段或流程内只能进行该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及腐植土,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对无需作地基特殊处理的一般路基的基底,当为土质地层时,按设计要求挖除表层土,再分层填筑渗水填料或A、B组填料,当为砂类土、砾卵石(碎石)类土地层时,先清表,再将原地整平碾压密实。

②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

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③测出基底处理后的原地面标高,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2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

④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水平分层压实方法。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⑤不同组别的填料分别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组别的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

对于不同种类的填料,遵循有利于层间土层的渗透反滤的原则施工,其粒径符合D15<4d85。

⑥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 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⑦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

摊铺整平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止填料离析,使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

⑧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用自重18t的振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曲线地段先曲线内侧后曲线外侧),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

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沉降板观测管周围采用冲击夯夯实。

⑨松软土地段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测量地基沉降及边桩侧向位移,指导控制填土速率。

⑩填至基床底面、基床表层底面标高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

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达到路面平整,横向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

(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对生产的填料除在填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还按每生产10000m3抽检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

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填料级配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场。

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颗粒级配的均匀性、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

③基底换填及路堤填筑按表3-18和表3-19的检测频次和压实标准对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2、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三层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筑至剩余最后一层时,进行六个月的沉降观测。

通过观测数据分析,预测和推算总沉降值,评价剩余沉降满足工后沉降要求且沉降稳定后,再使用摊铺机铺设最后一层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