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静结合--打造多元多彩校园文化汇报材料

动静结合--打造多元多彩校园文化汇报材料

动静结合打造多元多彩校园文化回报材料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现在就xxx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见谅!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它主要包括代表学校物质环境的静态校园文化和代表学校适应时代要求所开展的各类活动的动态校园文化。

坐落在塞北高原的陕西省xxx从1996年建校至今,始终秉承“以德树人,以诚立人,以信取人”的办学传统,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在“给每个人以希望,给每个人以自信,让每个人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着力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静态校园文化,精心构筑师生特长发展平台的动态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呈“多元多彩”之势。

学校于xxx年晋升为“省级标准化xxx”,并以它“动静结合、多元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示范家长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被省委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法治校园”,被省关工委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合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并获“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单位”、“陕西省‘五五’普法先进集体”、“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一、静态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静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其在育人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渗透性,潜在性和感染性。

我校的静态校园文化建设以儒家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意在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与浓厚的文化氛围,进而对师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每位师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产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并使其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1、大门与文化广场先声夺人。

大门的设计理念取自于《礼记·中庸》三重门的概念“王天下有三重焉。

在现代它包含了“学校、家庭、社会”三重门的含义,意即三中注重“三结合”教育。

进入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文化广场,文化广场有影壁墙与“立人”石。

大门与文化广场融为一体,付之于人丝丝典雅的气息与股股恒久的力量。

2、图书馆文化汇集的地方。

刚刚改造完的图书馆,设施堪称市内一流。

图书馆实行开架管理,两饭时间与周末都不休息,可同时容纳xxx多名学生翻阅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学生可从最新报纸杂志到文科、理科、艺术等各类书籍中尽情吮吸知识的养分,也可从网络电子图书中阅读世间人生百态。

总之,图书馆可以看作是知识文化汇集的地方。

3、“五大园”同塑“地灵”之美。

我校教学区绿化覆盖面积达xxxxxm2,占教学区建筑外空地面积xxx%,主要包括“翠园”、“泽园”、“馨园”、“柳园”、“逸园”五个设计不同的园林景区。

“翠园”,顾名思义,青翠之园。

整个园的布局以旗台为中心,然后呈“十”字切开。

在“十”字顶部位置有雕塑,造型为一只巨手托起三只飞翔的红色鸽子,寓意xx人双手托起腾飞的明天。

旗台、雕塑与园林景观共同构成一副清新、向上、和谐、热烈的图案,使人置身于园中神清气爽,信心倍增。

“泽园”,汇聚古今中外之德泽灵气,育当今之英杰。

“泽园”位于三号教学楼与图书楼之间,南北中轴线笔直分园为东西两部分,园中植被以绿色草坪为主,间以包括丁香、玫瑰、国槐、柏树等在内的34种花木,色泽艳丽、异彩纷呈,且高低错落有致。

雕像群由位于中轴线中部的主雕像汉白玉孔子立像与分置东西的辅雕像汉白玉教育家陶行知、著名发明家美国人阿尔瓦·爱迪生组成,寓意三中崇敬儒学文化的主题和“古今中外、兼容并蓄”的思想理念。

在园子前半部分又分置两块丑石,上刻有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手书“读书为福”与“远瞻”。

而园子东西道路的设计又呈曲折之势,与南北中轴干道共同组合,寓意三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时时体现给每个人一希望,做到培养方式的异曲同工之妙。

草坪内设石条间接路径,与大道形成虚实结合的概念。

每一位置身于“泽园”之人都无不感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像身边的空气一样,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接受着熏陶和影响。

“柳园”位于2号教学楼前,园内以垂柳为主,柳下置凳,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优美环境。

“逸园”位于餐饮楼前,以松树为主,曲径幽回,并建有传统文化长廊,长廊上雕刻儒学经典词语,是饭前饭后闲逸休憩互相交流的地方。

“馨园”位于公寓楼前,石桌、石凳配以各色鲜花,师生置身于其中,温馨之感油然而生。

4、文化长廊激扬文化个性。

全长200米的文化长廊位于校园东墙内,主干道笔直宽阔,道路两旁垂柳婆娑,柳下设有34个橱窗,留给34个班级根据学校提供的如“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民族风采”、“养成良好习惯”等主题而自行设计、自己出版,通过橱窗的出版展示了班级文化的风采,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制作的机会,当然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这些风采各异的学生作品的感染。

5、楼道及墙壁凸显文化符号。

每栋教学楼走道内悬挂儒学文化内容、古典文学精品中的名句,旨在提升每位学生的文化素养。

餐饮楼立柱上饰有梅、兰、竹、菊等图案给师生以美的享受。

四周墙壁上是提倡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标语,每位师生在这浓浓的文化氛围熏陶之下,自然而然养成了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与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

科教楼墙壁上悬挂有诺贝尔获奖介绍及科学家的名言,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理想。

6、班级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每个班级门外都挂有班主任照片,且配有班训与班主任带班理念,教室内都设有图书角、专栏、墙报,另外必须有两句自选的儒学经典名句悬挂在墙壁上,教室布置各具特色,学生在教室学习,时时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身心无不受到文化的陶冶。

7、宿舍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虽然宿舍楼内住宿密度大,但是文化的气息仍然相当浓厚,除了走廊内学校挂有儒家经典名句外,每个宿舍都由学生自己布置,极尽学生之能,体现文化气氛。

学校每个月都进行卫生大检查,评比优胜宿舍。

二、动态校园文化——全面育新人。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作用,离开了环境也就没有了教育。

环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另一种是社会环境。

”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指以静态校园文化为代表的物质环境,而社会环境则是指适应时代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而举行的各种课外文化活动,这种活动我们称之为动态校园文化。

动态校园文化的时代意义在于:社会剧烈变革产生新知识,教材变革周期性很难跟进时代的发展,作为站在时代潮头的学生就应该在课堂外组织体现时代精神的活动和兴趣小组,这些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它将使学生在课内、课外有广阔生存空间和用武之地。

动态校园文化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它可以使受教育者的心灵融入社会,从而形成创新的思维和文化开拓战略。

学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参与感受校园动态文化的魅力,认识自身的强势智慧,发展自身的特长,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1、德育活动促养成。

xxx根据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学生年龄的特点,突出抓好道德和养成教育。

以“儒行”思想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理念,以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突出规则意识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如,就餐安静教育;就餐排队教育;教职工不抽流动烟教育等。

让师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2、“三节”活动重体验。

xxx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历时三个月的“读书节”活动和每年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仪式上,组织师生诵读《论语》、《大学》等儒家文化经典,宣读纪念孔子的祭文;师生向孔子像行鞠躬礼;“读书节”过程中组织捐书仪式、作文大赛、演讲比赛、书香班级竞赛评比、好书推荐、每日一诗、名言警句竞赛、读书知识竞赛等趣味横生、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师生们和书籍的亲密接触中,“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习惯也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两年一届的“艺术节”,学校为学生精心准备不同主题的“节日大餐”。

通过校园歌手大赛、歌咏比赛、舞蹈表演、书法、绘画、游艺、摄影、剪纸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每两年一届的“体育节”让初夏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通过班际篮球赛、班际拔河赛、乒乓球赛、教工篮球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田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活跃师生的校园生活,使一部分学生发现并展示自身肢体运动的强势,增强了自信,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校本活动创特色。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特色鲜明,经过深入研究学校开发了四部分校本教材:第一部分为可爱的校园与课改通识理论,书名为《走进学校》;第二部分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导读》,突出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特色;第三部分为《绚丽多彩的个性人生》,主要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突出学生个性,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第四部分是学科校本教材。

结合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纪念孔子仪式,学生诵读儒家经典著作等活动,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迈向圣贤之道。

4、兴趣活动育特长。

学校成立了田径队、健美操队、男女篮球队、舞蹈队、沙柳文学社、xxx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创办集德育、教学、教研于一体的校刊《教苑耕耘》,聘请外教开办了英语兴趣小组,数、理、化、生兴趣组,书法兴趣组、音乐兴趣组。

通过对各个具有强势特长学生的有针对性培养,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突出的学生。

十五载栉风沐雨,坎坷路探索实践。

Xxx以“动静结合”为手段,打造出多元多彩的校园文化取得了特有的育人效果。

升学率达6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Xxx今后将继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塑造高雅的学生,培养儒雅的教师,让xxx永远成为师生成长的和谐“乐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