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1)由于小孩无碰撞进入圆弧轨道,即小
孩落到A点时速度方向沿A点切线方向,则
,
又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0=3 m/s.
(2)设小孩到最低点的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FN=1 29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孩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 290 N.
答案:(1)3 m/s (2)1 290 N
20.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
分析:(1)从A到B由动能定理可得B位置时的速度,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规律求解
(2)在B位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解答:解:(1)设小球在B点速度为v,对小球从A到B由动能定理得:
mgh=
mv2①
绳子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为t,则有:
H=
②
DC间距离:
s=vt
解得:s=
m≈1.414m
(2)在B位置,设绳子最大力量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
④
联立①④得:F=20N
答(1)DC两点间的距离1.414m
(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20N
安徽
运用动能定理求出小球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再对小球在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进行受力分析,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轨道对小球作用力.
知道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含义,并能找出在第二圆形轨道的最高点速度.运用动能定理研究某一运动过程求出B、C间距L.
知道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的含义:1、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2、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不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但是还要不能脱离轨道,那么小球上升的高度就不能超过R3
应用动能定理研究整个过程求出两种情况下的问题.
解答:解:(1)设小球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L1﹣2mgR1=
mv12﹣
mv02 ①
小球在最高点受到重力mg和轨道对它的作用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
②
由①、②得 F=10.0 N ③
(2)设小球在第二个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2,由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有:
mg=m
④
﹣μmg(L1+L)﹣2mgR2=
mv22﹣
mv02 ⑤
由④、⑤得 L=12.5m ⑥
(3)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I.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v3,应满足
mg=m
⑦
﹣μmg(L1+2L)﹣2mgR3=
mv32﹣
mv02 ⑧
由⑥、⑦、⑧得 R3=0.4m
II.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3,根据动能定理
﹣μmg(L1+2L)﹣mgR3=0﹣
mv02
解得 R3=1.0m
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R3最大值应满足
(R2+R3)2=L2+(R3﹣R2)2
解得 R3=27.9m
综合I、II,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0<R3≤0.4m或 1.0m≤R3≤27.9m
当0<R3≤0.4m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μmgL′=0﹣
mv02
L′=36.0m
当1.0m≤R3≤27.9m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L″=L′﹣2(L′﹣L1﹣2L)=26.0m
答:(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为10.0N;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间距L应是12.5m;
(3)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0<R3≤0.4m
或 1.0m≤R3≤27.9m
当0<R3≤0.4m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36.0m
当1.0m≤R3≤27.9m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26.0m.
天津
解答:解:(1)设B在绳被拉断后瞬时的速率为vB,到达C点的速率为vC,
根据B恰能到达最高点C有:
F向=mBg=mB
﹣﹣﹣﹣﹣①
对绳断后到B运动到最高点C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2mBgR=
mBvc2﹣
mBvB2﹣﹣﹣﹣﹣﹣﹣﹣﹣②
由①②解得:vB=5m/s.
答:(1)绳拉断后B的速度VB的大小是5m/s;
山东
解答:解:(1)设小物体运动到P点时速度大小为vp,对小物体有a 运动到P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得:
﹣μmgL﹣2mgR=
mvp2﹣
mva2
小物体自P点做平抛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水平射程为x,则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
2R=
gt2 ,
x=vt,
联立以上三式代入数据解得:x=0.8m.
(2)设小物体运动到数字“0”的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对小物体由a运动到数字“0”的最高点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得:﹣μmgL﹣2mgR=
mv2﹣
mva2
设在数字“0”的最高点管道对小物体的作用力为F,在数字“0”的最高点,小物体需要的向心力F向=
=0.4N,
由于重力mg=0.1N<F向
所以F向=mg+F
代入数据解得F=0.3N,方向竖直向下.
答:(1)小物体从P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是0.8m.
(2)小物体经过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作用力的大小是0.3N,方向为竖直向下..
浙江
解答:解:(1)小滑块沿斜面滑下,根据动能定理:
得:μ=0.5
(2)小滑块从B点到C点,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
,
得t=0.6s;
水平方向:x=v1t=1.2m;
(3)平抛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得:
答:(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2)小滑块落地点C与B 点的水平距离x为1.2m;(3)小滑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2014?盐城一模
答:解:(1)物块A加速度为零时,弹簧弹力等于拉力,物块B的加速度为:aB=
=
(2)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物块B移动的距离为x,则A的位移也是x,F 作用的位移也是x
由动能定理知:Fx=
解得:x=
(3)对A、B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图,F1为弹簧的拉力;
当加速度大小相同为a时,
对A有:F﹣F1=ma,
对B有:F1=ma,
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整个过程中,A的合力(加速度)先减小,而B的合力(加速度)先增大,在达到共同加速度之前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大于B的合力(加速度),之后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小于B的合力(加速度).
tl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相等,斜率相同,速度差最大,t1时刻之后,A的速度仍大于B的速度,弹簧仍在伸长,弹簧势能仍在增加,t2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速度达到最大值,两实线之间围成的面积有最大值,即两物体的相对位移最大,此时弹簧被拉到最长,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答:(1)物块A加速度为零时,物块B的加速度
;
(2)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物块B移动的距离:
+
;
(3)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前,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型变量最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