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第一课时
峭拔(qiào)袅袅(nio)
褒贬:评论好坏。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萧萧瑟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三、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桂林山水给么要着重写这几处山岩?
【点拨】桂林山水给人总的印象是清奇峭拔,堪称画山绣水。
作者着重写了几个造型奇特有传说的山岩,之所以这样写,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课文不单是告诉读者桂林山水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要告诉读者有关山岩的故事,从中接受教育。
上课前一天在教室内悬挂桂林山水图片若干幅,学生利用课间欣赏。
走进桂林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突兀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汇成了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风景美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点。
【点拨】这一段是过渡段,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转为自然风光背后所蕴含的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另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写转为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
【提示】学生复述既要尊重课文,又可加入合理的想像。一位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可进行评议。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五、课堂小结:
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
【点拨】“画山绣水”的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指桂林山水蕴涵诗意,令人心醉,使人迷恋。
【提示】总写桂林山水特色的语句有:(1)“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2)“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3)“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
难点: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
教
学
资
源
预
习
设
计
施教日期年月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开始,让学生谈欣赏图片的感受,由此导入课文。
二、预习检测: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褒贬(bāo) 香醇(chún)
恍惚(huǎnɡhū)精髓(suǐ)
嶙峋(lín xún)黑黝黝(yōu yōu)瞭望(liào)攒聚(cuán)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画山绣水
共几课时
2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掌握一些词语的含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2、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3、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六、课堂反馈:
作
业
设
计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义。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了几个山岩的传说,如依次逐个讲析,一来因文意浅显而没有必要,二来学生也因环节单调而失去兴趣。采用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复述,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活跃。
【提示】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要求学生说得如何正确。学生可推测、可猜想,不求明确答案。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标题探讨。
说说课题的意思。
2.寻词觅句。
齐读课文1—2段,找出总写桂林山水特色的语句。
3、佳段赏析
指名读第三节,说说这段文字的作用。
4、课文复述
自由读课文4—15段,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传说,复述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