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排布规律(一低四不超) (1)能量最低原理 (2)各层最多容纳2n2 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2个) (4)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
三层不超过32个。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原子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 (Mg )
原子核 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层 倒数第一层 最外层 次外层
电子层数为__3_____层。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
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 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 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 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 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 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 元素。
专题2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电子层(又称能层):分层依据:能量的较大差别; 电子运动的主要区域或离核远近的不同。
同一电子层内,电子能量也并非完全相同。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不一定相同, 处在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
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
(二)原子轨道: 指量子力学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主要区域。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2、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ns,np,nd,nf等)
原子轨道种类数与电子层序数相 等,即n层有n种轨道。
总结:各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数目和可容纳的电子数
1
2
4
8
9
18
16
32
n2
2n2
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原子轨道时,原子 轨道能量的高低存在如下规律:
2、可用统计(图示)的方法研究电子在核外 出现的概率。 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 的机会的大小,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 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电子云
注意: A.小黑点的含义 B.小黑点疏密的含义 C.H原子电子云的形
状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图象。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
原子轨道种类数与电子层序数相等,即n层有n种轨道。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还有不同 的伸展方向。
(三)轨道的伸展方向:
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只有 1个轨道,可容纳2个电子。
p轨道在空间有x、y、z3个伸展方向, 所以p轨道含3个轨道,可容纳6个电子 分别记作:px、py、pz。
d轨道有5个伸展方向,有5个轨道,可容纳10个电子; f轨道有7个伸展方向,有7个轨道,可容纳14个电子。
1、原子轨道类型(又叫能级): 轨道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用s,p,d,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原子轨道形状----电子云轮廓图
s轨道----呈球形
p原子轨道
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哑铃形)的
d原子轨道
d原子轨道是花瓣形的;f轨道形 状更复杂。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 表示为ns,np,nd,nf等。
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ns < np < nd <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 < 2s < 3s < 4s……
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 等,如2px、2py、2pz轨道的能量相等。
2px=2py=2pz
3、有下列四种轨道:①2s、②2p、③
3p、④4d,其中能量最高的是( D)
并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而是表 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率。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说明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地方说明电子出 现的机会少。
电子云 ·
分层运动(排布); 离核越远; 能量越高。
1234567 K LMNOPQ
二 核外电子的排布 分层排布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少于4个 Nhomakorabea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多于4个 已达到最多(2
个或8个)
(1)电子分层排布的依据是什么?
(2)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一层上的电子 能量一样吗?运动区域的形状一样吗?
(3)为什么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 数最多为2n2(n为电子层数)?
卢瑟福: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轨道模型
1913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1926
速度极快 1、运动特征: 运动空间极小
无固定运动轨迹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1、核外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空间作不停止的 运转。 不遵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能测出在某一时刻的位 置、速度,即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宇宙大爆炸
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
2、我们所认识的原子结构
(1)原子的基本构成粒子 (2)粒子的电性 (3)数量关系、质量、体积特点
3、进一步认识卢瑟福的有核原子结构模型 4、进一步认识波尔的量子结构模型
德谟克利特:朴素原子观
1803
道尔顿:原子学说
1904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 模
型
1911
第一电子层:只一种形状——球形对称,只一种类型轨道, 用s表示,叫s轨道,记作1s。 第二电子层:有二种形状,所以有二种类型轨道。分别是: 球形,记作2s;纺锤形,用p表示,叫p轨道,记作2p。 第三电子层:有三种形状,决定有三种类型轨道。
记作3s,3p,3d。
第四电子层:有四种形状,决定有四种类型轨道。 记作4s,4p,4d,4f 第五电子层:有五种形状,决定有五种类型轨道。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巩固练习
1、关于“电子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
A、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B、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此出现过一次
C、电子云是带正电的云雾
D、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 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2、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学习目标 1.在必修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
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
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4.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5.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
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