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摘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的诞生对商业银行完善自身资本充足率、改善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21世纪初,我国金融领域展开了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也是一次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大量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问题。
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寻找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来完善自身的经营能力、改善资本质量。
于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在九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并逐渐在国内一些领域得到应用。
2005年,随着国家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的颁布,这种金融工具纷纷被各家商业银行青睐,并进行尝试。
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同时推出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我国首批政策法规下的资产支持证券。
作为2005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这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一.背景及研究的意义资产证券化是1970年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由于其具有破产隔离、信用提升以及设计灵活等优点,因此相关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解决长期贷款风险高、流动性差等问题的主要手段。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以利率自由化程度扩张、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宣告结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石油价格飞涨、《巴赛尔资本协议》的实施等为代表的新金融秩序的浪潮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控制利率、汇率导致的价格风险以及信贷自身流动性风险、保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银行不得不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金融工具。
于是,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金融业务自由化和金融管制放松的环境下开始萌生。
1968年美国国民抵押协会为了摆脱储蓄存款大量提取所造成的流动性困境,将经过联邦住房管理局保险的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首次公开发行“过手债券”,这种“过手债券”成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雏形,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
在80年代,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内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过手证券”演变成为当今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国每年住房抵押贷款的60%以上靠发行MBS来提供。
目前,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覆盖租金、版权专利费、汽车贷款应收款、信用卡贷款应收款、消费分期付款等多种领域,其规模已经成为仅次于联邦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市场。
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美国,渐进推行各种适合本土环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当前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最具潮流性的金融创新产品。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初步探索。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国家信贷计划体系的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各家国有银行正式从由过去的专业银行模式向从事提供信贷服务的商业银行模式进行转变。
出于自身经营和配合国家信贷政策的需要,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长期贷款,严重牵制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
国家经济环境的转变滋养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萌芽。
然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并没有在银行贷款中孵化,而是脱壳于同样有着长期、巨额融资需求的房地产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
1992年的海南三亚首先尝试房地产证券化运作,1996年的广深珠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资产证券化试验,1997年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OSCO)北美航运应收款支撑票据证券推出,2000年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8000万美元应收账款证券化发行成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先导者。
本世纪初,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己经基本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也由过去单一国家财政出资的方式向股份制模式进行了转变,商业银行本身经营模式也由政策性经营转变为企业化经营,公司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大量缺乏流动性金融资产对于处置方式创新的迫切性催生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尝试。
2003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132亿元不良资产进行了信托证券化处置,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对26.19亿元的不良资产进行了资产证券化试点。
这两个项目是国内第一次按照国际规范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进行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尤其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可谓是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破冰”之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奠定了实践基础。
2005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有关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环境已经建立。
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同时推出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我国首批政策法规下的资产支持证券,作为2005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这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己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二.建行基本情况中国建设银行于1945年10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成立初期名称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是一家财政部出资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监督工作的专业银行。
从1979年到1984年,建设银行逐步从财政部门的附属地位中分离出来,国家专业银行的地位得以确立,开始运用银行的办法办银行;从1985年到1993年,建设银行的信贷收支全额纳入了国家信贷计划体系,金融业务开始全面开拓,银行功能日臻完善,实现了由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自1985年11月1日起,建设银行的信贷收支同其它各专业银行一样,全额纳入国家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使建设银行真正成为中央银行体系之内的国家专业银行。
国务院1993年12月25日《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建设银行明确定位为以从事中长期信用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
1996年3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2003年12月30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
2004年9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成立。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集团总资产达到5162.42亿元,总负债4860.05亿元,资本充足率13.15%,贷款余额2813.6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918.75亿元。
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下称建元一期),是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目的设立的信托产品,信托资产来自中国建设银行合法拥有的,并符合入池标准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相关权益。
中信信托作为受托机构和发行人,以信托资产为基础发行A,B,C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
建元一期总发行量为30.16638138亿元,A,B,C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的最终到期日均为2037年11月26日。
表1给出A,B,C档的相关情况。
其中A,B,C档称为“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均为浮动利率,采用“基准利率十利差”的形式发行,利差通过薄记建档方式确定,基准利率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按月浮动,按月付息。
A,B,C级均具有利率上限,分别为WAC-1.19%,WAC-0.6%和WAV-0.3%(WAC为贷款池剩余资产的加权平均利率)。
A档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转让,C档按照人民银行的相应规定进行转让。
A档发行概况B档发行概况C档发行概况招标日05-12-15 05-12-15 05-12-15起息日05-12-19 05-12-19 05-12-19到期日37-11-26 37-11-26 37-11-26发行量26.697654亿元 2.036261亿元0.527919亿元比例6.75%1.75%类型浮息浮息浮息付息频率月付(每月20日)月付(每月20日)月付(每月20日)信用评级AAA A BBB信用支持 B.C级及次级证券C级及次级证券次级证券招标标的利差利差利差招标方式薄记建档薄记建档薄记建档基准利率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票面利率基准利率十利差基准利率十利差基准利率十利差利率上限WAC-1.19%WAC-0.6%WAV-0.3%市场银行间银行间其他发起机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受托机构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人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贷款服务机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易管理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资金保管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安排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顾问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联合薄记管理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级结算/支付代理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建元一期入池贷款均为建行在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建元一期资产池中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位于上海市、无锡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居民住房作为抵押担保。
截至2005年11月10日,资产池内有15162笔贷款,本金余额为3,016,683,138元。
其区域结构分布与部分经济指标分布见表3和表4:从各区域的具体情况来看,上海市的贷款余额占比为56.17%,随后依次是福州、泉州和无锡的24.24%,4.75%和4.84%,各区域借款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是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前三》,上海、无锡、福州、泉州的综合竞争力分别排名第1,832,40位,综合收入分别排名第2,19,11,28位。
同时,根据各地区公开反映的借款人偿债能力经济数据,表明上述四个地区借款人具有抵押物所在城市贷款余额(元)余额占比(%)贷款笔数笔数占比(%)平均每笔余额(元)加权平均初始抵押率(%)上海1,694,500,935 56.17 5.862 38.66 289,065 68.03 无锡146,062,056 4.84 1.357 8.95 107,636 61.56 福州444,979,746 14.75 3.22 21.25 138,107 67.13 泉州731,140,401 24.24 4.721 31.14 154,870 66.41 合计3,016,683,138 100 15.162 100 198,963 67.19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整理表4资产池分布: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公开信息整理经济指标上海无锡福州泉州人均GDP 55307 52825 23444 2126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 104.0 104.5 104.0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3 13588 11436 12699 在岗职工人均收入29875 22126 16586 14463 失业率 4.5% 3.48% 3.3% 1.19%此次建元一期证券化产品中资产选择全部为优质信贷资产,分布地区也全部为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按五级分类标准形态全部为正常类贷款,加权平均初始抵押率为67.19%,还款方式有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额度分别为2,50,85,80元和515,817,,277元,表现出很强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