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确保本公司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在上岗前接受职前培训后且确保上岗合格,保证人力资源的质量。
2.使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各部门。
3.内容:
3.1.行政部培训:
行政部依照《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表》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并且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培训内容,员工在《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表》上签名确认接受相关内容培训。
行政部培训包括以下内容:公司简介/规章制度/组织架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安全消防知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6S管理办法等。
培训结果记录在考核栏,由培训讲师进行评估签字确认。
3.2.所在部门培训
行政部实施完成相关内容后,将《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表》交员工所在部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和时间由所在部门确定,培训结果记录在考核栏。
3.3 其他部门培训
需要接受其他部门培训的员工,培训部门由所在部门主管确定。
培训内容和时间由相关部门确定,培训结果记录在考核栏。
员工所有培训内容的考核结果由培训讲师进行评估签字确认。
行政部根据上述要求对员工统一管理。
3.4 培训资料保存
员工接受培训后,将完成的《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表》、《新员工月份培训总结》、《新员工月度培训效果评估表》和考试试卷一并交行政部保存存档。
3.5 员工培训档案
行政部对员工每一项培训都记录在《员工培训履历表》中,建立员工个人培训档案。
3.6 上岗评估标准
岗位培训的应知应会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或者能力分级考核,评估条件是应知成绩达到80分,应会达到70分;能力分级考核达到1级,符合上述条件的员工准予上岗。
对未达到上岗前评估条件的员工不予上岗,继续培训学习达到评估条件后方可上岗。
部门主管对员工的录用有决定权。
3.7 上岗资格证管理
对于需要持证上岗岗位的员工,行政部根据《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表》的考核合格结论发放上岗资格证,取得上岗资格证的员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上岗资格证由行政部统一管理。
不需要上岗证的岗位,在考核后达到评估条件时,可直接安排上岗。
3.8 内部认证岗位
3.8.1 纳入内部认证岗位的员工有生产技工和品质部检查员,对考核通过一项或多项岗
位操作技能者,可进行多个岗位的操作。
包括车工、铣工、磨工、线切割操作工、数控车操作工、焊工、装配钳工、机修工、电工、IQC、IPQC、OQC、CNC、丝印工、研磨工、化验员、产品测试员、化学品使用、安全员等。
3.8.2内部认证岗位要定期进行复审,一般每半年审核一次,对于审核合格的评定为
“年审合格”,对于等级升级的证书要给予换证。
3.9 外部认证资格证管理
3.9.1公司规定对以下岗位资质必须取得外部认证资格证,并且在入职时提供有效证件
复印件备案存档。
内审员、安全主任、量具校验员、司机、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电工、焊工、叉车司机、电梯司机、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R1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A4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消防员等其它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
3.9.2行政部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统一管理,安排定期复审,以保证证书的
有效性。
3.10 岗位测评
3.10.1公司各部门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能力测评,确保个人技能,专业知识与岗位要求
相匹配,每半年1次,即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进行,测评结果登记在《年度第次岗位测评考核表》中,次月5号前将岗位测评考核表报行政部。
3.10.2对能力达不到本职位要求的人员,公司将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培训,经相关部门考
核认定合格后,方可留任上岗。
对培训后仍不能达到岗位要求的人员,视情况重新分配工作岗位,或按照有关规定做其它处理。
3.10.3行政部负责公司各部门定期完成的岗位测评考核表的归类汇总,上报公司总经理
审批,同时建立公司岗位测评考核档案。
3.11培训计划
3.11.1 各部门在每年12月中旬,根据本部门人员的培训需求,提出下一个年度培训计
划,行政部根据公司发展目标及培训需求,进行项目汇总,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于生效之日发至各相关部门。
3.11.2行政部依据年度培训计划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每月培训计划,各部门按照每月计
划对相关人员实施培训,其它临时增加培训项目依照同样方式执行。
承担培训的讲师,在培训前准备讲稿和考试试题,制定评分合格标准,培训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培训考试结果登记在《员工培训/签到记录表》上,连同培训讲稿、考试试题一并交行政部归档。
3.11.3 参加外部专职培训项目,需报行政部备案,经总经理审批同意后,由相关部门负
责联络安排,培训考试结果或获得的证书交行政部备份存档管理。
4.相关附件:
《新员工上岗培训表》
《新员工月份培训总结》
《新员工月度培训效果评估表》
《年度培训计划》
《员工能力分级实施办法》
《年度第次岗位测评考核表》
《员工培训/签到记录表》
5.本管理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