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研究法心得(1)

历史研究法心得(1)

历史研究法课程心得
杜宝宗
1、赵恒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的论述
在课堂上赵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谈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论文的选题,赵老师谈到,论文题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看到题目自己最起码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思维,确定题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对一个选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衷,才会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另外,确定选题要遵循专业方向,题目把握要具体化,对题目的意义要有清晰的了解认识,对题目的研究现状有足够的掌控,只有这样,论题才会做到合情合理。

其次,准备材料以及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在这方面赵老师也详细介绍了历史研究法的相关细节。

第一是材料准备要充分,凡是有关材料要尽全力搜集到,不可遗漏。

第二是对搜集到的材料要进行分类以便于写作时查阅、利用。

第三是在读书、看文章的过程中要详细记下所看书的出版时间、版本、年代、作者。

最后,论文的写作。

在谈到论文的写作时,赵老师结合其《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核不扩散机制历史与理论》两本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一、立论依据是论文主要讲的内容,论文的核心价值及被研究者的地位要描写清楚。

二、在叙述研究现状时用词不能太绝对,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毕竟,研究现状总结是论文成功的关键。

三、论文重点在什么地方就往哪个地方深入研究,前人未研究的或者前人研究的不够透彻的恰好是我们的机遇,但是,在写作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具体细节要观点明确。

四、注释方面,体例要前后一致,关于排列顺序,西方史学是按姓的首字母,中国史学方面,按照经史子集排练,另外,中国古代史一定要注意版本问题,凡是采用的书籍应是中华书局或者古籍出版社。

总之,听了赵老师的分析,原本对历史研究法一无所知的我,变得豁然开朗,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了清晰地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想赵老师的历史研究法定会为我带来很大的帮助,感谢赵老师在百忙之中分出时间指导我们学习。

2、陈安全老师谈历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在历史研究法学习过程中陈老师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方面阐述了对
历史研究的总结性看法。

首先,从本体论出发,确定历史与人的关系。

一、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历时性,按此性质可分为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历史、将来的历史。

二、历史的复杂性、形态的多样性、,动力互应性、历史进程的曲折性、历史长远走向的模糊性,从这几个性质上,陈老师为我们耐心讲解了历史的复杂性并举例说明了历史与人之间相辅相成却又矛盾统一的关系。

以下两个命题证明了此关系,命题一:历史有其客观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

命题二: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

这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但是,两个命题放在一起却是矛盾的。

三、人是历史的主体,因为人类的活动再低下也是优于动物的,人类起源于自然,生活于自然,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发现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最后得出人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其次,关于认识论,陈老师认为应该从历史本身出发搞清楚历史学与历史的内涵。

所谓历史学是指研究及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历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还原历史的真相,求真务实。

其实,历史本身也存在对历史学家的帮助,因为历史的变革过程中有许多古老的遗迹供历史学家参考取证,当然,这也要求历史学家必须要有求真的态度。

最后,关于方法论问题,陈安全老师谈到了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学家的治史方法与态度。

刘知几认为治史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兰克认为应当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有关史料的整理,陈老师认为单纯凭借史料难以做到客观,原因有三点:一、史料是有限的。

二、史料本身也不尽客观。

三、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存在很多主观因素。

总之,经过陈老师的分析,我对历史研究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3、刘亚中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之农业经济史研究方法
刘亚中老师主要以农业史为切入点引导我们去探索历史研究的方法,课程伊始,刘老师就建议我们翻看《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手稿》以便于我们了解农业史、土地制度史、农业贸易史、农业科技史等等,关于农业史的定义目前史学界尚无统一的定论,刘老师列举了以下几位的观点:①1775年,约翰·贝克曼认为农
业史即是农业生产的历史,研究各个时期历史生产和技术的学科。

②科·林肯认为农业史是包括农业及农业所有科学的交叉学科。

③霍夫曼认为农业史是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历史,他将经济研究也纳入了农业史。

④柯林斯认为农业史应该是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个方面的历史发展的总和。

结合四个人观点,刘亚中老师提出了自己对农业史的观点:他认为农业史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运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历史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影响及规律。

之后,刘老师幼童我们探讨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现状、农业社会等问题,深化了同学们对农业经济的认识。

在本次课程中刘老师着重讲了国内外农业史研究现状。

德国:1902年《历史农业论文》,后改为》《农业史与农村社会学杂志》,1904年,成立了农业历史与文献学会。

美国:1919年成立农业历史学会,出版《农业历史杂志》。

丹麦:1939年成立农史研究会。

英国:1950年里丁大学成立英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1968年成立农业历史研究所。

日本:1975年成立农业研究会,1995年成立国家级协会。

我国19世纪初到1954年一直在研究《齐民要术》,金陵大学在研究中国土地史,1955年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1995年建立农业技术研究室。

最后,刘老师综合农业史文献、方法论、术语三方面阐述了历史研究法的学习和应用。

另外,刘老师建议我们对选题要有兴趣,下结论要多方面、多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

4、雒有仓老师谈历史研究法
雒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古代史研究方法的发展变化,从古文献校正的四处着手,注、形、音、义,以《尚书》为例则可以把《尚书》的材料先找出来再对照《史记》核实。

关于文献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纪传体文献。

②编年体文献。

③纪事本末体文献。

④典志体文献。

⑤别史、杂史文献。

⑥地理、方志文献。

⑦传记、学案、笔记文献。

⑧史论、史评、史考文献。

⑨起居注、实录、
诏令、奏议、古文书、档案。

其次,从先秦史角度谈历史研究法。

雒老师谈到了做史学研究要做到善于查目录学著作,善于搜集资料;研究史学家要观其行、观其同时代著作、观其书、观其叙、观其体、观其人。

具体则可以从先秦著作看到研究方法,《诗经》是通过辑佚的方法;《春秋大事表》、《左传纪事本末》是采用整理与编排的方法;《日知录》、《春秋左传研究》则是专题性研究书籍。

最后,雒老师以考古学方法为同学们阐释了历史研究法,从经石学的复兴,甲骨文的发现,傅斯年成立历史研究所到引进现代考古学理论,雒老师以殷墟为题,探索了目录学、校勘学、考古学理论,详细讲述了他对历史研究法的观点。

5、刘百合老师谈历史研究法
刘百合老师以年谱为探讨中心为我们讲述了他对历史研究法的学习和探究。

他从年谱的出现、年谱的格式、年谱的体例、年谱的作用等多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他对年谱的学习过程。

首先,年谱这种著作产生于宋代,宋元丰七年吕大防之《韩文年谱》、《杜甫年谱》标志着年谱的正式出现。

其次,年谱的格式分为平叙体和纲目体。

年谱的体例可以分为记载背景,记载当事人,记载文章,考证,批评好几个部分。

最后,刘百合老师着重为我们讲解了年谱的重要作用。

1、年谱是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在图书馆一般的参考咨询工作中,为读者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有关人物资料的查询,包括生卒年、籍贯、职务、经历和作品等;二是检索读者所需要的有关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的史料;三是提供有关书目文献的查阅与考证。

特别是寻找已佚的文献,难度很大,假如能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年谱,就能事半功倍地做好参考咨询工作。

年谱是研究历史人物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年谱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年谱是检索人物一生活动的简明档案,可以理清许多复杂的线索。

第一,年谱是图书馆进行历史人物参考咨询的最好工具书。

第二,年谱是历史人物一生的简明档案,有些年谱长编实际上就是个人资料的数据库,年谱为人物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三,年谱是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史料
进行参考咨询的重要工具书
3、年谱的书目作用年谱素以知人论世的工具而存名于古今,但年谱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却被人遗忘了。

这就是书目的作用。

书目的种类极多,但以一人之著述合聚一起,并附之以写作背景、成书年代、版刻情况,在古书中却很少见。

而年谱详列谱主一生著作,细分条理,简介内容,正是起到了辨章学术、考证渊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