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夸张
3、对照
• (1)自相矛盾
• 第三十回:爱少俊访友神乐观,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 (2)前后对比
• 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 (3)典故对照
• 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克死芜湖关
4、细节描写
一、畅快的大笑
由讽刺对象表现出来的不和谐让人产生畅快、火热的笑。
二、含泪的悲笑
• 2、所着笔墨人物自现,婉而多讽
• 第十回:鲁翰林怜才择婿,蘧(qú )公孙富室招亲
• 3、所用力道因人因时而异
•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 匡超人
二、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
• 喜剧性人物具有某种悲剧性 • 人性被毁灭的社会大悲剧
• • • • 周进 范进 王玉辉 马二先生
三、多种多样的技巧和手法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以其崭新的思想而且还以独创的 艺术屹立于我国古代小说之林,显示出摇曳多 姿的风貌。 ——陈美林《新批儒林外史》
一、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 1、所写人物“绝无凿空而谈者”
• 或象形谐声,或庾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 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
对那些可笑可鄙对象,作者含有无尽的伤悲。作者用滑 稽的手段来表现,这实际上是苍凉的讽刺。
三、委婉的笑
作者平心静气地写,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引起人们会 心的微笑,觉得这些人并不可憎而是可怜。
四、严峻的冷笑
对特别恶劣的人和事,作者的憎恨强烈。这样的讽刺极 为严峻,纵然边走来一个人,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 胡子,歪戴着瓦楞帽,……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 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 ——夏总甲 • “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无色绸旧直裰(duō), 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开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 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