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运输系统复习资料

智能运输系统复习资料

ITS的实质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特点是先进性、综合性、信息化、智能化。

ITS的定义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地面交通系统,从而建立起来的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体系框架是运输系统体系和规格的说明,它决定系统如何构成,确定功能模块以及模块间进行通信和协同的协议和接口。

从开发流程的角度来说,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开发主要包括三部分: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

我国ITS体系框架包括8个服务领域,34项服务和138项子服务。

基本原则:平等性、灵活性、开放性、国际化、国情化。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交通信息检测技术、浮动车技术(Floating Car)、自动车辆识别技术(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AVI)、车辆定位技术(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推算定位-Dead Reckoning,DR的技术)、气象与道路环境信息采集技术。

DR技术利用距离传感器和航向传感器测量位移矢量,从而推算车辆的位置。

当车辆行驶在高层建筑群间、地下隧道中、高架桥下等路段时,GPS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可以利用DR技术的自动定位结果以维持正常导航。

缺点是其定位误差会随时间累积。

先进的车辆系统(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s,A VCS)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检测车辆周围信息,通过信息融合和处理,自动识别出危险状态,协助驾驶员进行安全辅助驾驶或者进行自动驾驶,以提高行车安全和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的系统。

这个系统由智能车和通信系统构成。

其技术包括有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和气象监测技术等。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ATISS):由信息终端、交通信息中心、广域通信网络等组成的以个体出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其需求提供出行信息,通过提供优化进行线路的方式,以缩短出行时间或减少费用为目的的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流的三要素:信息采集、处理与传输。

电子收费系统(ETC)是以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为主要特点,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的新型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按制式分类:均一式收费、开放式收费、封闭式收费、混合式收费。

交通事件是指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或交通需求异常增多的非周期性发生的情况。

根据交通事件的特点,可分为突发性交通事件和计划性交通事件。

论述题:碰撞前乘员保护
利用车载设备,对周围可能与本车辆发生碰撞的潜在障碍物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对可能发生的碰撞及时对驾驶员发出警告,并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大小、碰撞类型和严重程度,适时自动开启相应的保护装置,以避免或减轻碰撞发生时的人身伤害。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GIS-T)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交通地理的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是交通GIS的核心。

网络分析、叠加分析、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功能,为交通GIS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随着系统多种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交通GIS将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及相关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段和工作平台,在交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版权所有者:Stro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