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调查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的性格和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的智慧和宽广胸怀。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洋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并越开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却在慢慢被侵蚀,大量传统文化流失。

快餐文化在现今社会以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并成为了一种文化解读的方式,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势必造成在传播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扭曲解读,甚至在一些商业利益的驱逐下造成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本质性质的改变。

传统文化是否还能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依然挺拔,社会还需要哪里传统的文化,国家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做出了那些努力,大学生又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

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五、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

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了解这些节日文化的大学生仅占76%,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对于“情人节或圣诞节是否放假”有高达69%的大学生持赞成意见。

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

2.“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和%,传统的人文精神意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

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性的。

但是,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大学生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较少甚至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

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

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呢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变革中,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重大的遗失,但同时也带走了大众文化中的粗俗的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发扬优秀文化抵制庸俗的不良文化,实现自我超我的文化认识观。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大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注会1409班
第四小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