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教育常识》有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何为教育常识?在李政涛教授著的《教育常识》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

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遵循的。

读了《教育常识》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它让我认识到了教育常识对教育者,对学生的重要性。

而以下几点令我感触最深。

第一: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在书中李教授引用了苏格拉底的故事:石雕是刻出来的,可苏格拉底的父亲却用了“唤醒”一词赋予了石雕灵魂。

同样,教师所从事的工作,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教育所应做的和能做的,就是激活早已潜藏于灵魂中的能力,把他们变成生命生长和创造的力量。

学生不是等待老师雕刻的石头,他们是一颗颗沉睡的种子,教师所需做的只是把他们唤醒,而不是拿着刻刀把他们刻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样。

第二: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

罗杰斯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如何将一名学前儿童转变为一名学生,进而将其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这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得出的观点。

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我们要考虑的是“儿童自身有什么样的基础和条件,可以有助于他们变成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读透学生,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且是具体的学生。

读懂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教育教学就有了前行的基础。

第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互动生成的过程,这就说明课堂不仅仅要有教,更要有学。

要让课堂回归本原,让课堂充满活力。

把时间、空间、权利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的学习。

当时间、空间、
权利都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就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它放出学生问题的同时,也放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和学生的差异,归根到底,放出的是课堂的生命活力。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寻求一种适合自己教的方式、适合学生学的方式。

对我们而言,教育常识的获得不仅需要发现和学习,也需要实践与应用。

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