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

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期)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企业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

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对提升区域的对外形象发挥着重大作用。

北京的798艺术区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独特的创意地标,2003年北京市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之一,主要是因为798艺术区的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潜力。

由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时间和发展状况与内地城市存在很大不同,因此本文所论及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仅指中国大陆范围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3]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

上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名单,集聚区总数达到了75家,建筑面积225多万平方米。

上海以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为目标,推动着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额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创意人才。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

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聚集了一批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两市为主。

广州背靠“亚洲创意中心”的香港,其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

目前,广州已形成了文化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市场和文物字画、工艺美术品市场等具有相当规模、品种齐全的文化市场。

深圳市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创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深圳拥有平面设计公司400多家,平面设计师两万多人;动漫企业50多家,每年为深圳创造2亿元产值。

2004年深圳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宗旨是孵化e媒体企业,推动科技和文化的深度结合。

4、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以昆明、大理、丽江三市为主,聚集了一大批手工艺创意人才,全国文化创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在各创意城市内部也形成了产业就去。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

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六大产业集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都建立了数目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园区通过将众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共享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便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产生互补效应,也有利于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园区内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对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下表为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各城市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数及及相关简介:(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从以上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来看,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这六种类型有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交叉和转换形成复合式的园区发展模式。

1.政策导向型园区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

当政府决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它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

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

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置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艺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

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

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

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

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4.资源依赖型园区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

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

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

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

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

5.成本导向型园区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区。

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 - CIP)是一个典范。

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

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四、我国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的功能及不足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高级模式,一旦形成将会带来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诸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也不例外。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应对竞争和风险的能力较弱。

根据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以下功能:1.磁吸与集聚功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像吸力巨大的磁铁一样,对特定区域内外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资源有很大的内聚首先,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

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模式之一,但国内其他集群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规模。

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但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

其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不平衡。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经过早期自发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政府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产业来对待,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面的意识淡薄,不仅民间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认识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政策及配套措施和不健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