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集镇黄瓜合作社科普知识宣传手册目录大棚黄瓜施肥技术篇 (1)施肥技术要点1 (1)施肥技术要点2 (3)施肥技术要点3 (3)施肥技术要点4 (4)大棚黄瓜管理技术篇 (5)管理技术要点1 (5)管理技术要点2 (5)管理技术要点3 (6)管理技术要点4 (6)大棚黄瓜种植技术篇 (8)种植技术要点1 (8)种植技术要点2 (8)种植技术要点3 (15)大棚黄瓜栽培技术篇 (16)栽培技术要点1 (16)栽培技术要点2 (16)大棚黄瓜育苗技术篇 (18)育苗技术要点1 (18)育苗技术要点2 (18)育苗技术要点3 (19)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篇 (20)大棚黄瓜施肥技术篇施肥技术要点1黄瓜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
粘土时发根不良,砂土发根,前期虽旺盛,但易于老化早衰。
黄瓜适合于弱酸性至中性土壤,最适宜pH值为5.7~7.2,据全国2006年启动的配方施肥行动至今的土壤化验资料显示,多数菜田的土壤pH值均低于5.5以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pH值低于5.5时,植株就会发生多种生理障碍,黄化枯死;当pH值高于7.2时,易烧根死苗,发生盐害。
目前,日光温室和大棚黄瓜栽培类型,主要有冬春茬、春茬、秋茬和秋冬茬栽培,其中以冬春茬和春茬居多。
冬春茬和春茬栽培施肥技术应掌握以下要点:1、培肥苗床土,培育壮苗。
配制疏松、肥沃的苗床土,为培育壮苗奠定基础。
苗床土配制法:苗床土的成分包括田土、有机肥料、化肥等,配制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堆制苗床土:6月份取深层田园土4份,乐丰绿色田园有机肥料3份,农业碳酸钾用量按照苗床土重量的3%,45%氮磷钾复合肥料(20-10-15硫酸钾型)每100公斤苗床3土加20g,分层堆制,土和肥较干时,还应加适量的水,然后轻轻踏实。
每堆可堆制2~4m,堆完后用废旧塑料膜封严,进行发酵。
播前过筛混匀备用。
这种方法不仅可使苗床土充分腐熟,而且还可借助夏季高温季节,堆温升高快,能有效地杀死苗床中的病原菌,起到消毒作用。
其中农业碳酸钾除补充钾素营养外,还有较好的消毒杀菌作用,为苗床土中增加中微量元素,调节苗床土的pH值。
第二种方法:临时配制苗床土:(1)取葱蒜类或未种过蔬菜的熟土4份,乐丰有机肥料3份,腐熟马粪或乱草3份,分别过细筛。
每立方米掺加3%呋喃丹颗粒剂20克,45%氮磷钾复合肥料(20-10-15)500克,农业碳酸钾按照苗床土重量的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克,与土混匀即为营养土。
将营养土填入苗床,整平拍实,灌透底水,即可播种。
(2)邓葱蒜地的肥土4份,腐熟的厩肥6份,加3%苗床土重量的农业碳酸钾,掺匀过筛待播,或供纸筒分苗。
(3)取葱蒜地的肥土3-6份,腐熟的厩肥6-3份,第15平方米加硝酸铵0.5公斤农业碳酸钾1公斤,混匀过筛,填入苗床踏实后播种或分苗。
(4)腐殖质和园土的比例按照1:1每立方米加苗床土加硝酸铵1公斤,农业碳酸钾5公斤。
2、重施基肥,适时定植。
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必须重施基肥。
这是根据保护地土壤特点和黄瓜生育要求而定的原则。
如前所述,有机肥料,有延缓黄瓜衰老、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特殊功效,所以基肥要重施优质有机肥料为主。
根据目前保护地土壤肥力水平和种植黄瓜的需肥量,一般肥力条件下,一个50米长的冬暖大棚,一次施入乐丰绿色田园有机肥料200-300公斤。
施用其它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为调节土壤适宜的pH值,补充钾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
还要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亩施用农业碳酸钾50-100公斤(与有机肥料混施)。
定植前整地时,先将棚内土地浇一次透水,墒情适宜时深翻一遍。
注意深翻质量,应将土坷垃打碎,将所准备的基肥撒施到地表层,浅翻细耙,然后整平作畦定植。
宜选择冷尾暖头、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定植,按大小行划开沟线,将备有的优质有机肥料和硝酸铵,按线刨浅沟施入,再将苗坨定植到所划线沟上。
黄瓜定植时要浅栽。
农谚有“黄瓜露坨,茄子没脖”的说法,根据黄瓜属浅根系这一特性,浅栽,易满足根系对有氧呼吸和对土温的要求。
3、巧施追肥,促根壮秧。
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应多次追肥,每次追肥数量又不宜太过大,少量多次,也就是勤追轻施为宜。
1(1)巧施提苗肥:缓苗后以促根控秧为中心,昼控制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
但施肥量不能太大,根据幼苗长势,可适施一次提苗肥。
一般每亩施用乐丰绿色田园冲施肥(以台湾氨基酸为主要原料制造的冲施肥NPK20%)15-20公斤,距植株5cm。
提苗肥施过后,植株生长逐渐加快,叶面积逐渐增大。
此期为黄瓜转折期,切不可追肥浇水,以免植株徒长而影响座瓜,主要以中耕为主。
土壤中养分和水分充足,多次中耕,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根系发育,对预防后期早衰、植株死亡有特殊的意义。
此期以水为调控手段,使植株顺利地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到以生殖生长为主的开花结果期,是使黄瓜持续高产优质的关键。
冬暖大棚种植的黄瓜,在转折期内,出现死株情况,多判断为沤根和烂根而造成死亡。
实际上是光、温、水、肥等因素调控不当所致。
在气候好的年份和通风保温较好的冬暖大棚内残废率比较高。
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植株地上部生长,此时供水,使植株徒长的茎叶,在与根系争光合产物和养分中占优势,使根系生长受阻,吸收能力弱,在竞争中所得到的养分,根本无法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死亡。
根系死亡是一个由轻度萎蔫到重度萎蔫直至残废的过程。
当发现植株轻度萎蔫时,及时将植株由架上落下,并去掉大量叶片,根系将重新增生新根,继而恢复机能后,再将植株上架,使其重新生长。
(2)重施结果肥:冬暖大棚黄瓜结果期约在12月中、下旬,结束于5月下旬或6月上旬。
结果期有3个阶段,即冬季最寒冷阶段(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天气逐渐变暖阶段(2月中旬至4月中旬)及天气转热阶段(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或6月上旬)①冬季最寒冷阶段(12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肥水管理:冬暖大棚黄瓜在寒冷阶段以加强保温透光为中心,在“高温养瓜”的前提下,以肥水调温和措施也很重要。
黄瓜定植前7-10天,以地下埋设有机肥料(马粪、鸡粪、和麦秸等混合而成的酿热物),提高棚内气温的效果很明显。
相对封闭的冬暖大棚内,夜间植物排出CO和土壤有机物分解释放的CO,使得日出前22CO浓度高达450mg/L左右,日出后随黄瓜的光合强度提高,而CO的浓度急剧下降,一般于228-10时降至200mg/L左右。
此时正是黄瓜光合作用高峰期。
因此,闭棚提高棚温,放风量减少,补充CO尤为重要。
晴天上午光照充足,应施用CO,阴天寡照可不施用。
除定植时22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外,利用强酸和一些碱式盐反应生成CO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2进入到结果期可以补充肥水,但应看天气、看墒情、看植株生长势等来确定浇水和施肥量。
此期耗水量大,对水分供应不足有明显反应,所以当土壤表层见干时应及时浇水。
当根系伸长,瓜柄颜色转绿时,开始追肥浇水。
此时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应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亩施用乐丰绿色田园台湾氨基酸液体肥20-30公斤,滴灌或随水冲施。
此期施用CO气体肥料,能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量,能促根壮秧。
选择晴天上午2卷苫半小时后,气温上升皮15℃以上开始施肥,每天一次,每次两小时,施肥浓度800mg/L~1200mg/L。
冬季温度低,通风量少,空气湿度大。
因此,还要提倡叶面追肥,以免增加空气湿度。
但是如果座瓜较多及植株生长势弱时,可适当叶面喷施2~3次100倍白糖液,加0.2%磷酸二氢钾和0.1%尿素混合液,每隔7~10天一次,喷后,要加强通风。
②天气逐渐变暖阶段(2月中旬至4月下旬)的肥水管理:随着天气变转暖,日照时数和强度不断增加,黄瓜很快进入到盛果期,也是黄瓜的高产期,需肥量也达到高峰期。
因此,应以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为重点。
围绕光、温、水、肥为中心的管理原则是:一是各种措施必须持续高产,二是坚决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此阶段水肥管理是持续高产的关键。
此时黄瓜植株吸肥量相当于露地种植50天后的吸肥量,而且有一半的吸肥量被果实吸收,因此必须及时施肥浇水。
然而由于土壤的吸附性能和黄瓜的吸收能力所限,每次追肥数量,应视土质和植株长势而定,不能盲目滥用化肥。
此期的追肥原则是:各种肥料的追肥数量是少量多次施用,NO—N肥多,而NH —N肥少。
NH—N肥的用量还要超过氮肥总量的1/4~1/3。
434NH—N肥和酰胺态氮(尿素N)肥应深施。
过磷酸钙属酸性较强的肥料,不宜在黄瓜上施用。
4农业碳酸钾也是较理想的叶面肥料,以3%~5%浸出液喷施有较好的效果。
氯化钾应慎用或最好不用,因氯离子会使叶片才华变脆。
干旱或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时,会诱发植株发生生理性缺钙,可酌情喷施叶面钙肥。
根据以上原则,可在浇水时随水冲施相应的化肥,如乐丰绿色田园台湾氨基酸液体肥(不含激素),效果最佳。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肥料市场特别是液体肥、叶面肥多数含有激素类,应慎用。
还要注意,无论是肥水还是清水,均不能在阴天或阴天前浇灌。
因为此期是棚室病 2害严重发生时期,而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霜霉病等几种病害的发生,所以肥水调控棚室温度,提高植株抗病性尤其重要。
如上所述,黄瓜盛果期持续高产肥水的管理原则是:一般每隔5~10天浇一次水,10~15天追一次肥。
可在暗沟内随水每亩施用乐丰绿色田园台湾氨基酸液体肥(不含激素)30~40公斤。
浇水追肥应在晴天上午揭苫1小时后开始,浇水后要加大通风量,以降低空气湿度。
③天气转热阶段(4月中旬至5月下旬或6月上旬)的肥水管理:持续高产的肥水管理同前一阶段。
此期植株的蒸腾量和土壤水分的蒸发量都在加大,因此浇水次数相应增多,间隔时间相应缩短。
同时要注意疏叶落秧,使老植株更新,增加群体通风透光度,可延长采收期,获得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要点2大棚黄瓜由于环境优,长势强、高产优质,对营养要求也高,亩产1万公斤黄瓜果实,要求土壤有机质2.5—3.0%,速效氮、磷、钾分别为27.3、13.0、34.7公斤,并加上微量元素的均衡供应。
我县土壤有机质普遍缺乏,仅1.24%,耕层茂,速效氮不足,盐指数高,是制约我县大棚黄瓜产量不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增肥地力,促进营养平衡,提高大棚土壤生产潜力,是黄瓜高产,优质的基础措施。
如何增肥地力呢?首先是要增施有机肥。
这是增肥地力的基础,更是新建大棚生土熟化的关键。
因为有机肥是一种完全肥料,在大棚黄瓜生产中,它不仅能供给作物生育所必须的各种营养成分,而且对农业持续高产,活化土壤养分,改良土壤都有主要作用。
据实践,有机肥有以下五个特点:①有机肥施入土壤,经微生物分解,可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各种养分供黄瓜吸收,还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改善作物碳素营养;②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产生腐殖质,胡敏酸、氨基酸、黄腐酸等,对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均有刺激作用,促进了作物生化代谢;③有机肥是改良土壤的主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