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试卷.docx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试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九年级物理试卷考试时间:2009年11月18日(共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欢迎你参加期中评价,祝你取得好成绩!物理试题第Ⅰ卷(2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第Ⅱ卷的选择题答题卡中,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从地上拿起鸡蛋,缓缓举过头顶,此过程所做功约A.0.1J B.1J C.10J D.100J2.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滑轮组将摩托车向上吊起的过程中,摩托车具有的机械能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 下列四幅图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起瓶器A老虎钳B独轮车C镊子D5.初春育秧,为防霜冻,农民傍晚要向秧田注水,白天再将水放掉。

其物理原理是A.水蒸发吸热能制冷B.4℃水的密度最大C.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水的导热性能较差6.掉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被弹起,而且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

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MN为等高线,小球在3、5位置的高度一样。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位置4时的势能最大B.小球3和5比较,动能相等,势能能也相等C.小球3和5比较,它们的机械能相同D.小球从位置1到位置2的过程中,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7.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8. 周末小明在某动漫基地参观,他选择了一架可以调速的升降电梯。

他将速度设定为0.5m/s从一楼来到二楼,再将速度设定为1m/s从二楼来到三楼(各楼层高相同),那么两次电梯()A.第一次做的功多,功率大 B.第二次做的功多,功率大C.两次做功一样多,功率一样大 D.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二次功率大9.学校每周升旗,在旗竿顶用一滑轮,为迎接60周年国庆,想办法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面国旗匀速提升同样高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了C .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少了D .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10.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秒。

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哪个值( ) A .3W B .30W C .300W D .3000W 1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A .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就越高B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小的机械效率越高C .单位时间做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D .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功率越大1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 甲<F 乙<F 丙B.F 甲>F 乙>F 丙C.F 甲>F 乙=F 丙D.F 甲=F 乙>F 丙 13. 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

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A. 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 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 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 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14.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你认为合理的是 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实验次数物重G/N 拉力F/N 1 1.0 0.65 2 1.5 0.90 32.01.15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 对它做了功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泗洪县2009 -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9年级期中评价物 理 试 题大题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分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卡(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第 Ⅱ 卷 ( 7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把正确的答案直接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5.如图(a )所示是古代战争中的“大炮”——抛石机,用它把大石块抛出去,打击远处的敌人;图(b)是家庭用的抽水机.它们都是利用 的原理,它们的区别是: (a ) (b ) ;使用(a )的优点是 。

16.如图所示,高楼大厦电梯中的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是 滑轮,其作用是 。

17.汽油机有 个冲程,如图所示的汽油机处于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依靠旋转的惯性向上运动,属于 冲程。

温度升高,活塞的 能,转化为燃料混合气体的________ 能。

(b(a)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装…… 订…… 线…………………………………………………F 2 F 1 18.同一个物理过程,由于人们的主观需要不同,做功的类型也不同。

如用桶在井中打水,克服桶的重力做功是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是 ,若在井中捞水桶,克服桶的重力做功是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是 。

(选填“有用功”或“额外功”)。

19.今年10月9日上午7点,美国的“半人马座”火箭和LCROSS 卫星相隔4分钟,先后撞击在月球南极的凯布斯陨石坑一带,根据很多天文观测组织预测,这次的卫星撞月会造成绚丽的火焰和闪光,撞击造成的云尘将达到40-50公里高。

“半人马座”火箭和LCROSS 卫星加速下落的过程中其动能 ;(选填“增加”或“减小”)卫星撞月会造成绚丽的火焰和闪光,其原因是 。

20.小强推着小车,30s 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 ,如果水平推力为10N ,在此过程中小强对小车做的功为 J ,功率为 W 。

21.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 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 ,由图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 为 N ,绳端移动的距离s 为 c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

22. 一个游泳池8天狂破19项世界纪录,水立方成了历届奥运会贡献世界纪录最多的奥运场馆。

(1)“水立方”中的水主要是利用太阳光加热,能量改变方式是 。

(2)泳池蓄水量为3750m 3,若要使“水立方”里的中泳池里的水提高1℃,则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焦炭来提供,如无热损失,则需要燃烧 千克焦炭。

[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焦炭的热值q =3.0×107J/kg]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48分.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文字推理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语言表述要求通顺、科学合理,仅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满分)23.(6分)(1)如图是利用撬棒撬动石头的示意图,请做出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2)在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24.(6)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物理现象的分析来回答问题:CA B C(1)图A 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2)图B 高山上的公路修得弯弯曲曲,宛如盘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省力/省功/省距离)。

(3)图C 是法国人居纽于176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车.这幅漫画,据说是牛顿所设计的蒸汽汽车原理图,使汽车向前运动的能量来源 。

25.(10分)王明按正确的方法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右图是他在测定时的方法,下表为测定时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所做的有用功为0.1J ,人做的总功为 J 。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结合弹簧测力计放大图,可知王明的错误是 。

(3)计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另外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 A .滑轮的轮与轴间摩擦大小不同 B. 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C .测拉力时拉力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5)你能分析一下效率不是100%的原因吗?请你试着写出两条: 、 。

26.(8)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如图所示.秤砣的质量m 0为1kg ,AC=3OA 。

(1)计算此时被称物体的重力(g=10N/Kg ); (2)并根据图片估算此杆秤最大测量值;(3)若要增大该杆秤的测量范围,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4)已知秤杆上0.5kg 和2.5kg 的两根刻度线相距10cm ,求秤钩连接点A 与提钮O 点的距离.钩码总重G (N ) 钩码上升高度h (m ) 测力计拉力F (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 2 0.05 0.4 0.15O O27.(8)如图所示,拉力F =80N ,物体重G =120N ,若4秒时间内将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4m ,物体被提高2m ,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拉力所做的总功W 总; (2)有用功的功率是多少?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8.(10)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

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 1、阻力F 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 1及阻力臂l 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a )、(b )所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a ) (b ) (c )表一 小华同学 实验 序号 F 1 (牛) l 1 (厘米) F 2 (牛) l 2 (厘米)1 1 8 8 123 6 6 3表二 小明同学实验序号 F 1 (牛) l 1(厘米)F 2(牛) l 2 (厘米)41 8 42 5 2 8 4 4 FG(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

请判断: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上述杠杆平衡的条件后,小华也欲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方案。

请判断:她_________能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选填“能”或“不能”)。

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 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