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技术PPT课件
总线由传输信息的物理介质以及一套管理信息传 输的通信规则(协议)所组成。
总线的特点是“公用性”,即同时挂接多个模块 或设备。2个模块或设备之间专用的信号连接线不能称 为总线。
3
二、三类总线 片总线:元件级总线,芯片总线,是微处理器芯片
内部引出的总线,它是用微处理器构成一个部件 (如CPU插件)或是一个很小的系统时,信息传 输的通路。 内总线:系统总线、板级总线、微机总线,是用于 微机系统中各插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 外总线:通信总线,是微机系统之间,或是微机系 统与其他系统(仪器、仪表、控制装置)之间信 息传输的通路。
5
总线标准为计算机(或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各个模块的 互连接提供一个标准界面。该界面对界面两侧的模块而 言都是透明的,界面的任一方只需根据总线标准的要求 来实现接口的功能,而不必考虑另一方的接口方式。
采用总线标准为计算机接口的软硬件设计提供方便。 使硬件接口芯片设计相对独立,为接口软件的模块 的设计带来方便。 总线标准包括∶ 机械结构规范; 功能规范; 电气规范。
接收模块以“READY”信号作为选通脉冲接收 数据,并发出“ACK”(Acknowledge)信号作回答, 表示数据已接收,同时在收到“READY”信号下降 沿后随即结束“ACK”信号。
发送模块收到“ACK”信号后可以撤除数据, 以便进行下一次传送。
14
9.2 从PC总线到EISA
❖ 总线概述
❖PC总线的特点 ❖ISA总线的特点 ❖EISA总线的特点
第9章 微机系统的总线技术
9.1 总线概述 9.2 从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线到EISA 9.3 PCI总线 9.4 RS-232C串行通信总线
1
9.1 总线概述
❖总线和总线标准 ❖总线的负载能力 ❖总线仲裁概述
2
9.1 总线概述
9.1.1 总线和总线标准 一、总线定义
总线是一种在多于2个模块(设备或系统)间传送信 息的公共通路。
为了防止主设备同时控制总线,就要在总线上设立 一个处理上述总线竞争的机构,按优先级次序,合理地 分配资源,此即总线仲裁问题。
10
4.总线仲裁器 用硬件来实现总线分配的逻辑电路称为总线仲裁
器(Bus Arbiter)。 总线仲裁器的任务是: 响应总线请求; 通过分配过程的正确控制达到最佳使用总线。
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如果系统中接有DMA控制器, 处理器就有了总线使用的竞争者,也必须有相应的总 线仲裁器。由于这种系统比较简单,几乎所有的微处 理器芯片中都包含有这种仲裁机构 — 一般总是将 DMAC的总线请求安排成较高的优先级。
4
三、片总线的作用 片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了解这三组总线的具体组成、用途及相互关系,对 于解决微机系统的应用和接口问题十分重要。三组 总线的分析见教材P363。 四、总线标准
总线标准是国际公布或推荐的互连各个模块的 标准。它是把各种不同模块组成计算机系统(或计算 机应用系统)时必须遵守的规范。
所谓总线控制能力是指,能发出地址信息、控制信息 以启动总线上的数据传输。
9
3.总线仲裁 总线仲裁是在多处理机环境中提出来的。 多处理机中,每个处理机都可作为总线主设备。都
要共享系统中的资源(总线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 多个主设备必须通过系统总线才能访问其他资源。
每个主设备都会随即地提出对总线控制使用的要求,这 样就可能发生总线竞争现象。
6
9.1.2 总线的负载能力 负载能力即驱动能力,指总线上接上负载(接口
设备)后必须不影响总线输入/输出的逻辑电平,以流 过负载的电流大小表示。
总线输出信号的情况 1. 输出低电平:要吸收电流(由负载流入信号源)以 IOL表示。负载能力指:吸收规定电流后,仍保持 逻辑低电平; 2. 输出高电平:要流出电流(由信号源流向负载的输 出电流)以IOH表示。当输出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输 出逻辑电平会降低。负载能力指:输出电流达规定 电流后仍保持逻辑高电平。
7
总线输入信号情况∶
1. 输入低电平∶总线向插件板灌入电流以IIL表示。
负载能力是指∶灌入规定电流后,仍保持输入低电
平。
2. 输入高电平∶插件板向总线输入电流以IIH表示。
负载能力是指∶输入规定电流后,仍保持高电平。
负载能力以保持高、低电平在阈值范围内的最大电
流表示之。
注意∶对总线而言,流入为“+”;流出为 “-”。
11
5. 总线通信协议 总线通信协议主要是解决信息传输的开始和结束问题,
是实现总线仲裁和信息传送的手段。二种通信协议为: ⑴同步总线协议
总线上各模块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传送时,用一个公共 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作为信息传输起止的控制信号。
各模块何时发送或接收信息都由统一的时钟规定,在 通信中不需要附加时间标志或应答信号。 ⑵异步总线协议
当总线上所接负载超过负载能力时(即超过规定电流
IOL/IOH /IIL/IIH)必须在总线和负载之间加接“缓冲器
(Buffer)”或“驱动器(Driver)”。
8
9.1.3总线仲裁概述(bus arbitration)
1.总线主设备(总线主控器) (bus master) 具有控制总线能力的模块,通常是CPU或以CPU为中
心的逻辑模块;在获得总线控制权之后能启动数据信息的 传输。
所谓启动即发出地址信息以及相应的控制信息给要进 行信息传输的设备,使其按主设备的要求进行信息传输。 2.总线从设备(总线受控器) (bus slave)
能对总线上的数据请求(即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息和控 制信息)作出相应,但本身不具备总线控制能力的模块。
允许总线上的各模块有各自的时钟,在模块之间进行 通信时没有公共的时间标准,而是靠发送时同时发出该部 件的时间标志信号,或由应答方式来进行。
12
全互锁异步通信方式
DATA
READY
ACK 发送模块将“DATA”(数据)送到总线上; 延迟一定时间后发出“READY”信号,通知对方,数
据已在总线上;
13
15
9.2 从PC总线到EISA
9.2.1 概述
三种总线都是I/O总线,即主板上看到的I/O接插槽。
三种总线都是向上兼容的-从PC总线(PC/XT机上的 I/O接插槽)到ISA总线(PC/AT机上的I/O接插槽)到 EISA总线(386以上服务器、工作站上的I/O接插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