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画论

中国画论

1.《左传》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是 -----

使民知神奸

2.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论是其绘画思想的中心内容。其绘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晋代被称为才绝、痴绝、画绝的是顾恺之 .

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顾恺之《论画》

3继谢赫后,南陈的姚最写了《续画品录》,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心师造化”论。

4.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论是由 宗炳

提出来的。 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首先谈的就是仁智之乐

5.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

6.苏轼论画不提六法、四格,而提出“常理”,在绘画上提倡诗情画意,他曾评论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在其著的《净因院画记》中阐述了常形常理的重要性。

苏轼论画云:“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被后世称为“宋四家”的是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

7.“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其中黄家指的是黄筌。 “徐黄异体”

“徐”指的是徐熙

“黄”指的是黄筌,他们的画风对宋代花鸟画影响很大。

8.明万历年间,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

9.清初

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

10.近代花鸟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1..两宋代花鸟画的风格主要以院体工笔为主。

明代王履提出“庶免马首之络”的绘画见解。

13“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是清代画家恽南田(寿平)所提出。

恽南田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南田画跋》中.并在《南田画跋》中提出了“画以简贵为尚。”

14、元代黄公望在《山水画诀》中提出了画之四病 ---- 邪、甜、俗、赖

15、.“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观点出自倪瓒的《论画》中。

16、郭若虚在《论三家山水》中,对三家山水评价很高“三家”是指李成、关仝、范宽

17、.以“四王”为代表的“仿古”思想,在清初画坛上占有统治地位,是当时的正统思想。“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

18、.“将无项,女无肩”、“坐看五,立量七”是唐五代荆浩中绘画经验的总结。 荆浩 《画说》

19、.钱选把笔墨视为区分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标志。

20、.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是《林泉高致》 8.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美术文献。

21、.将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家是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论述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区别和转化,成为研究艺术规律的重要思想资料。 “胸无成竹”是清代画家郑板桥提出的绘画观点。7.

“学一半,撇一半”出自.郑燮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思想活跃人物。其画以兰、竹、石为名,山水、杂花亦作之,皆以水墨为上。 7.南宗画系宗主.(.被董其昌等人尊为南宗之祖,文人画之祖的唐代诗人和山水画家是王维 董源为实际领袖。 王维《山水诀》中,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这对后世文人画的评赏产生重大的影响。)

北宗宗主是李思训 .传为王维的《山水论》中说:“远山无石,隐隐如眉”。

8.“摄情说”出自恽南田

.清代恽寿平的画论论点主要包括.“不似求似”论C.“一画”论 D.“逸品”论1

0.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的古意指绘画要取法唐人

元代画家赵孟頫绘画上的主张主要有______,这两点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观。

逸气论 B.创作取材要精粹C.书画用笔同法论 D.士气论.

A.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出自元代画家赵孟頫

12.“美术革命”的口号由陈独秀提出,主张中国画要改良,必须采用西洋画写实之精神。

13.有法必有化提出者是石涛

15.徐渭艺术思想主要是重气韵,不拘成法 22.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家潘天寿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

13.画家林风眠主张作画要中西结合,我们把他的理论称“中西绘画调和论”。

14.“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是明代画家徐渭的题画诗。

1.“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陆机对绘画特点的认识。19.

陆机在论绘画特点时提出“存形莫善于画”。

2.相传伏羲之后,仓颉 仰观奎星圆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禽兽蹄迒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

35.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出自苏轼

画名亦留后世的晋代书圣是王羲之

12.黄公望《写山水决》:“作画大要,去邪、_甜_、俗、赖四个字”。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

2.“画狗马难于鬼魅”的绘画理论出自于《韩非子》

3.开创简笔水墨人物画的画家是梁楷,其代表作有《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

5.南北朝时期王微的山水画论著作是-《叙画》

唐代张怀瓘在《画断》中提出的是三品

27.南宋邓春在《画记》中所记,“至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妙、逸、能”为次。

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四格的顺序重新作了排列,把唐代居于四格之末的逸提到了首位。.

.宋代绘画理论家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说:“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四格”重新排列为逸品、神格、妙格、能格。

12.明末华亭派的代表人物是董其昌

明代董其昌提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外生,画须熟外熟。

1415.“畅神”与“怡悦情性”指的是美术的审美功能。

10.为金陵八家之一的山水画家龚贤,著有《香草堂集》、《柴丈人画稿》、《画诀》、《龚半千写诗稿》、《课徒画稿》

12.“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墨为之,虽有生意,多不是此花之真面目。”是明代画家徐渭所提出。.“任何学术不能离开历史、环境二者之关联,习西画者须赴西洋,习中画者须在中华之文化中心地。”是画家潘天寿所说。

15.著有《听天阁画谈随笔》是现代画家--潘天寿

1.黄帝时,绘画与文字分家,独立一门,显示出极强的______功能。

2.在《庄子.田子方》中,讲到了“解衣般礴”论。

4.“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出自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7.“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扁,不能混圆”是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述的板病。 8.唐李嗣真著《续画品录》,评画家之品第为上、中、下三品。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提出者张操,曾著有《绘境》一书。

13.宋初,乾德年间,黄居寀为待昭翰院,其勾勒填彩,风致韵丽之书法,成为画院的标准,形成一派。

15.画史中所称的“青藤”、“白阳”是指明代水墨大写意代表人物徐渭和陈淳

17.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其内容包括______等14个方面的论述,为我国古代画论最佳之作。

18.宋被世人列为神品的武宗元传至今的代表作有《朝元仙仗图》

0.清初六家是指王时敏、王原祁、王翚、王鉴、恽寿平、吴历。

18.清代邹一桂的《小山画谱》提出画有两字诀,这两字诀是活 脱

19.明代吴门四家是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宋代人称马一角、夏半边的是马远和夏圭。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述了 成教化、助人伦,怡悦情性的绘画功能 对六法的新阐述、绘画的评论标准 绘画用笔论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观点

2.明代院体画家有吴伟 林良 戴文进 吕纪.明末人物画大家被称为南陈北崔的是指陈洪绶和崔子忠。

属于倪瓒的画论观点是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写胸中逸气 .逸气

二、填空题(

16.《笔法记》的作者是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用笔有四势:筋、肉、骨、气。

提出了“六要”,其六要是:气、韵、思 、景、笔.、墨荆浩在其论著《笔法记》中说,“水晕墨章,兴吾唐代”

1.2.唐代画家在继承东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风格之外,又开创了水墨山水画,代表人物是张璪和王维。

3.“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吴”指的是吴道子,“二李”指的是李思训和李昭道。

21.张彦远认为山水画从吴道子开始发生变化,达到完美境界的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被称为“吴带当风”的人物画家是吴道子,他是唐代人。

张怀瓘在品评顾、陆、张时提出“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

7.宋代表现江南景色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董源、巨然。

8.谢赫《古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他提出的“六法”是美术理论的一项新贡献。其内容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宋代郭熙所撰写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进入了成熟期。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宗炳、王微、荆浩之后论山水画极有价值的著作。

10.郭熙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创作中透视学上的“三远”论,即高远、深远、平远。

23.自山下仰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望远山谓之平远。.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以春、夏、秋、冬四时山水为例,讲解了何为画之景外意

20.黄宾虹认为绘画要墨法分明,提出墨法有七:即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破墨、焦墨、宿墨。

17.张彦远在谈“画体”时提出了自然、神、妙、能、谨细。

22.《图画见闻志》是北宋理论家郭若虚的代表著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