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讲课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2014及2017世界脑卒中大会最新研究
讲课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2014及2017世界脑卒中大会最新研究
(Ⅰ级推荐,C级证据)
(4)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 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
(Ⅰ级推荐,B级证据)
(适应症,禁忌症、相对禁忌症和监护原则详见指南原文)
静脉溶栓—适应症(3h内)
1
发病3小时内 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急性脑梗死 年龄18岁或以上 签署知情同意书
2
3
4
静脉溶栓—禁忌症(3h内)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
D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 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个体化处理
参考指南原则
结合新的进展
综合患者具体病情
指南内容提纲
I 院前处理:尽量减少时间延误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尽快做CT,溶栓准备 Ⅲ 卒中单元 Ⅳ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住院期间) (一)评估和诊断 (二)一般处理 (三)特异性治疗 (四)并发症处理 (五)早期康复 (六)早期开始二级预防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3卷第(4)期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处理 诊断和评估
病史体检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
• 是否为脑卒中? • 是缺血性还是出 血性脑卒中? • 是否适合溶栓 治疗?
• 密切监护基 本生命功能 • 需紧急处理 的情况
按上述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 急诊室后60min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Ⅰ级推荐)
2.脑CT或MRI无责任梗死病灶时:可能的(possible)
3. 做临床研究可纳入确诊的、或可能的患者。
推荐意见
1. 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1级推荐) 2. 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1级推荐) 3. 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1级推荐) 4. 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1级推荐),有条件应持续心 电监测Ⅱ级推荐) 5. 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Ⅱ级推荐) 6. 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但在症状出现6h内不过分强调 此类检查(但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 时机) 7. 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1级推荐)
1. 近3个月内有较重的头颅外伤或脑梗死;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7天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 5. 有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颅内或椎管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目前正常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APTT,INR,血小板数,ECT,TT,或恰当的Xa活性测定等); 13.血糖<2.7mmol/L; 14.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急性期一般处理:血压调控
1
2
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 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 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 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 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 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 张压≥110mmHg,或伴有 严重心功能那个不全、主 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 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 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 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 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 避免血压急剧下降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3卷第(4)期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
1. 平扫脑CT或MRI 2.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 质 3. 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4. 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5. 凝血酶原时间(PT) 6.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 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7. 氧饱和度 8. 胸部X线检查(2010)
毒理学筛查 血液酒精水平 妊娠试验 动脉血气分析(怀疑缺氧) 腰穿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而 CT未显示或怀疑脑卒中 继发于感染性疾病) 6. 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 7. 胸部X线检查(2014) 1. 2. 3. 4. 5.
诊断流程(五步)
第一步
• 是否为脑卒中? 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 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CT?MRI排除出血性卒中 • 脑卒中严重程度? 可参考CSS、NIHSS、或SSS量表评分判断 • 能否进行溶栓治疗? 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3卷第(4)期
Ⅲ 卒中单元:组织化管理医疗模式
Cochrane系统评价: 卒中单元降低脑卒中死亡、致残率
药物治疗
语言训练 卒中单元 stroke unit
肢体康复
心理康复
健康教育
推荐意见
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Ⅰ级推荐, A级证据)或 神经内科病房(Ⅱ级推荐)接受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差
11.4%15.4% 9%-9.6%
33.4%44.6%
34.5%3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246-57
指南编写与修订
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
2005年初在全国开始推广
2014年急性缺 血性卒中指南 修订版 2015年血管内 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3卷第(4)期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014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限(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时) 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脑CT或MRI无责任病灶时) 4.排除其他疾病; 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 溶栓:应参照适应症,禁忌症选择患者 影像学标准: 1.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时:确诊的(definite)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3卷第(4)期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血管病变检查
• 颈动脉双功超声 • 经颅多普勒(TCD)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CT血管成像(CTA)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MRA和CTA可显示颅内的血管近段闭塞或狭窄,但 对于远段分支显示不清。相对于 CTA , MRA可以显示 血管病变的同时清楚显示脑的病变是其优点。
院前处理:现场处理及运送
院前处理:现场处理及运送
应避免
1. 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2. 过度降低血压 3.大量静脉输液
1.症状开始时间,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 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2. 近 期患病史;3.既往病史;4.近期用药史
应获取
应尽快
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能24 h进行CT检查和具备溶栓条件)
CISS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源性卒中 (LAA) (CS)
穿支动脉疾病 (PAD)
其他病因 (OE) 穿支动脉闭塞
病因不明 (UE)
主动脉弓
颅内/颅外动脉
动脉-动脉栓塞
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机制
﹡ S Gao, Y J Wang, A D Xu, et al.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J]. 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11, 2(6):1-5
急性脑梗死诊断:时间概念共识
有神经影像学显示责任病灶时,无论症状 / 体征持 续时间长短度可以诊断脑梗死。 但在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 / 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为时间界限诊断脑梗死。 但应注意多数TIA患者症状不超过0.5~1h,溶栓患 者的选择应对照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
Ⅳ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评估和诊断
病史和体征 脑病变与血管 病变检查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诊断 病因分型 诊断流程
一般处理
吸氧与呼吸支持 心脏监测与处理 体温控制 血压控制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
特异性治疗
改善脑血循环 神经保护 其他疗法 中医中药
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出血转化 •癫痫 •吞咽困难 •肺炎 •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DVT和肺栓塞
特异性治疗:再灌注与脑保护
溶栓与血管 内治疗 抗血小板 改善脑 血循环 扩张血管
抗凝
降纤
扩容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特异性治疗: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
(1)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 和3-4.5h(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按照适应症和禁 忌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使用方法: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 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h,用药期间及 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第二步
第三部
第四步
第五步
• 病因分型? 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 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住院期间完成)
卒中严重程度采用量表评估及早期血管检查为II级推荐,其余为I级推荐; Door to needle <=60分钟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3(2)146-152
病因分型(TOAST)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 2014年版(含2017世界脑卒中大会最 新研究结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
• 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 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
卒中的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