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常识某些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查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基本常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基本能力。
对的答案只有一种,请依照题意作出选取。
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一致性,重要体当前( )。
A.互相渗入B.相辅相成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D.都是上层建筑构成某些2.具备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老式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总称,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律体系B.法历史类型C.法系D.法律制度3.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 )。
A.规范性法律文献B.非规范性法律文献C.司法机关公文D.证据4.法系分类原则是( )。
A.法历史类型B.法历史老式C.法律体系D.法律部门5.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法律渊源有( )。
A.罗马法系B.社会主义法系C.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D.普通法系6.依照《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 )。
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除基本法律以外其她法律7.原始社会社会规范是( )。
A.自然法B.习惯性C.不成文法D.习惯8.大陆法系在法形式重要采用( )。
A.判例法B.习惯法C.法典D.不成文法9.在国内,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纪律检查委员会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心环节是( )。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1.司法解释是指( )。
A.司法机关在合用法律时对法所作解释B.最高司法机关在合用法律过程中对详细应用法律问题所作解释C.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解释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解释12.划分国内法与国际法原则为( )。
A.法律效力范畴不同B.法律关系主体不同C.法律规定内容不同D.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13.违法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 )。
A.人和物B.违法对象C.社会关系D.社会秩序14.法律事实涉及:一法律事件,二( )。
A.法律后果B.法律制裁C.法律行为D.法律责任15.社会主义法产生特点是( )。
A.在没有自己经济基本条件下产生B.在已有自己经济基本条件下产生c.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经济基本而建立起来D.不需要有自己经济基本16.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点是( )。
A.调节范畴相似B.规范内容相似C.规定相似D.历史使命相似17.法典编纂是指( )。
A.是对原有所有规范性文献进行整顿B.是在不变化原有规范性文献内容前提下进行加工C.是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规范性文献进行整顿加工,编制成新系统化法律文献因而是一种立法活动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18.依照法律效力强弱限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A.拟定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B.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C.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D.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19.法律规定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属于( )。
A.法律解释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D.法律部门20.作为国内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国际公约是指( )。
A.国际宣言B.国际公约C.国际协定D.国内同外国缔结或国内加入并生效国际规范性法律文献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所作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审判解释D.行政解释22.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一种主线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 )。
A.阶级性与社会性统一B.阶级性与人民性统一C.阶级性与强制性统一D.阶级性与规范性统一23.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行为享有权和承担义务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
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24.在国内,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以自己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应视为( )。
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完全行为能力人D.某些限制行为能力人25.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
A.与否合用一切经济基本需要B.与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经济基本服务C.法律所服务经济基本与否适应生产力需要D.与否适应国家需要26.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详细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解释( )。
A.对下级法院具备普遍约束力B.没有普遍约束力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D.有普遍约束力27.法律调节对象是划分部门法( )。
A.客观原则B.唯一原则C.唯一客观原则D。
首要原则28.贯彻“以事实为依照,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合用法律时( )。
A.不应以党政策为指引B.应当以党政策为指引C.有时也要以党政策为指引D.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政策29.法律规范生效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期,其生效时间应是( )。
A.法律通过之日B.法律发布之日C.法律批准之日D.法律订立之日30.容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行拟定其权利和义务详细内容规范,属于( )。
A.任意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31.监察机关有权对下列哪种对象实行监察活动?( )A.国家司法机关。
B.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其她人员。
32.对违法行为予以行政惩罚规定必要公开,未经公开,不得作为行政惩罚依据,这属于《行政惩罚法》规定行政惩罚原则中哪一项?( )A.惩罚法定原则。
B.惩罚公正公开原则。
C.惩罚与教诲相结合原则。
D.保障相对人权利。
3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惩罚决定前,当事人规定听证,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几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前几日告知当事人举办听证时间,地点?对此,依次两个日期都对的选项是哪项?( )A.5日,10日。
B.7 日,15 日。
C.3日,7 日。
D.5日,7 日。
34.部委规章可以创设行政惩罚范畴是下列哪个选项?( )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行政惩罚。
35.限制人身自由行政惩罚( )。
A.只能由法律设定B.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C.可以由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规章设定D.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设定36.下列关于行政裁决特性表述,( )是不对的。
A.行政裁决对象是特定民事、刑事纠纷B.行政裁决主体是法律授权特定行政机关C.行政裁决在形式上具备准司法性D.行政裁决在效果上具备强制性37.下列关于国内国家公务员阐述,对的一项是( )。
A.国家公务员就是国内行政机关一切工作人员B.国家公务员涉及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报中执行国家公务人员C.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D.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构成人员公务员和普通公务员38.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依其行政责任所实行强制性惩罚办法。
行政制裁不涉及( )。
A:行政惩罚B.行政解决C.行政处分D。
劳动教养39.依照《立法法》规定,法律案审议成果不也许是( )。
A.订立发布B.终结审议C.进一步审议D.提请表决40.行政诉讼中原、被告普通是( )。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41.国内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
1957年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大纲》42.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91年法国宪法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D.19法国《魏玛宪法》43.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 )起宪法以主线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内政权组织形式。
A.1954年B.1975年C.1978年D.1982年44.将宪法划分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这种分类科学性,是由于它( )。
A.指出了宪法内容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特点C.揭示了宪法本质属性D.指出了国家不同类型45.1954年宪法所确认基本原则是( )。
A.政治协商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本国经验和外国经验相结合原则D.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46.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D.1791年法国宪法47.国内现行宪法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第( )部宪法。
A.2 B.3 C.4 D.548.世界各国普遍注重对宪法实行保障,其主线因素是( )。
A.宪法具备最高法律效力B.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主线利益C.宪法有严格修改程序D.宪法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49.《共同大纲》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 )。
A.最高国家政务机关B.最高国家管理机关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50.《宪法》规定此后国家主线任务是( )。
A.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B.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进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51.《宪法》规定,国内行使宪法解释权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全国人大法工委52.把宪法划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根据是( )。
A.与否有统一法典形式B.与否有最高法律效力C.与否容易修改D.与否是书面形式53.在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新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
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B.爱国统一战线C.民族统一战线D.广泛统一战线54.国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少数服从多数原则C.平等原则D.集体行使职权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 )原则。
A.首长负责制B.少数服从多数C.民主集中制D.议行合一56.全国人大开展工作基本形式是( )。
A.构成代表团视察工作B.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C.召开全国人大会议D.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57.全国人大代表按照( )构成代表团。
A.民族B.选举单位C.地区D.职业58.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要寻常工作,由( )解决。
A.专门委员会B.委员会C.委员长会议D.秘书长59.国内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构成人员中,应当有恰当名额( )。
A.少数民族代表B.妇女代表C.华侨代表D.军队代表60.(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A.设区市B.县级C.自治州D.省级6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 )负责。
A.上级人民法院B.本级人民法院C.本级人民代表团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62.国内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划分原则( )。
A.可以按地区人口划分B.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C.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D.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63.选举权普遍性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