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昌乐二中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山东昌乐二中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方案所谓人生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其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

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用目标引领来增强对自己未来负责的主动意识,形成强烈的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具体目标和道路,了解个人发展与人生规划的关系,树立人生奋斗的信心和激情,领悟学习和进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较高的公民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民主平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规划未来、与人相处、团体协作的能力,正确处理成长困惑、人生挫折,阳光积极,健康成长。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学习、科学探究、亲自实践,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弘扬伟大的人性。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促进学生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是本课程的任务随着身心发展、生活领域扩展、思维能力增强,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但是,他们对社会和自我缺乏足够的了解。

本课程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身的素质和潜能,树立适应社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价值观的需要,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当代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帮助学生在升学与就业等方面做好心理、能力准备,是学生进行人生第一次选择前的必修课。

3.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主动探索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本课程把正确的价值导向蕴涵于学生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进行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三、山东省昌乐二中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1.学校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组长:张祥军副组长:郝美玲杨志升成员:李炳成丁春和孟维杰滕丽红蒋青山田伟涛于海涛潘明娟丁润东(高二7班)徐向宇(高二1班)滕焕斌(高一2班)徐炳然(高一8班)陈方正(初三8班)朱爱玲(初二3班)2.各年级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初一:组长:滕丽红成员:华明思、刘文涛、刘海蓉、崔丁月(一班)、白润泽(四班)、齐旭(七班)初二:组长:丁继强成员:于海涛、李惠卿、左德秀、朱爱玲(三班)、张栩(十班)、徐铭濂(一班)初三:组长:李刚成员:潘明娟、李婷婷、张海港、张梦媛(二班)徐延鑫(四班)陈方正(八班)高一:组长:李炳成副组长:蒋青山成员:李智王秀玲邱志刚王海峰唐茂高张艳华张鑫(1班)滕焕斌(2班)李雅晴(4班)徐炳然(8班)陈曦(26班)付冰(14班)李晓涵(33班)孟令圆(29班)高二:组长:孟维杰副组长:吴军华成员:田伟涛、宇欣亮、李智国、郭伟、李龙、刘勇、丁润东(7班)、徐向宇(1班)常建壮(2班)、杜睿(15班)、赵文超(12班)、于群(31班)四、本学期学校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十个课题1.我心目中的好同学——榜样的力量(初一)2. 美丽校园——美在身边(初一)3. 兴趣与职业——家长导师进课堂(初二)4. 美丽的母亲——母亲节感恩教育(初二)5. 好习惯、好人生——成长日记(初三)6.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自律意识——自我管理(初三)7.跑操进行时——生命在于奔跑(高一)8. 青春有约——青春期教育(高一)9. 阅读伴我成长——读书节(高二)10.艺术点亮人生——艺术(高二)五、人生规划课程落实措施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导向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努力引领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给每个孩子适合的教育,真正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2.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三年整体设计初高中三年的人生规划课程在选题上要避免随意性,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注重整体的考虑和设计。

一个成功的人生规划课应该主题鲜明,活动针对性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吸引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

因此一节人生规划课的选材、教育目的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做到现实、具体、有针对性、实事求是,不假大空。

一定和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和自主管理、昌乐二中学子八大素养结合起来,每一堂课都要分析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事情。

3.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自己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能成为教育的瑰宝。

只有在学生活动中、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产生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亲身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而不只是在听老师说教。

要格外关注调查、访问、体验、讨论、分享、规划与设计等环节,它们既是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阅历、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实践过程。

4.一定要创新形式,丰富有趣,让学生喜欢人生规划课程一定要创新形式,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让孩子们喜闻乐见、魂牵梦绕。

创新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满足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的需要,符合学生当前生理与心理特点。

老师们不要高高在上,多听取学生的建议,能走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真的喜欢。

课堂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班主任担任课程老师,学生、任课教师、家长也可以担任课程老师。

德育课大体可分为讨论探究式、辩论明理式、情感体验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演讲报告式、审美鉴赏式、文艺表演式、知识竞赛式、展示交流式、网上互动式、调查访谈式、参观考察式、社会实践式、综合活动式等,一堂高质量的德育课一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来进行。

5.和学校各个阶段的工作相配合,充分利用多样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达到教育目的。

现实是最有权威的教育者,以现实资源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因此,人生规划课程一定要配合好学校总体的工作思想,配合好学校各个阶段的工作,前后系统连贯。

家长是教育资源的“富矿”,一个家长就是一门课程,各年级、各班级要充分挖掘家长各行各业中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各班要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担任班级《人生规划》课程辅导员,真正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程,走进课堂,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

6.以育人为中心,围绕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规划课程就要围绕着一定的价值观去开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要做道德的模范,努力提升文化素养、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搞好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育,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

要尊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打造家庭式亲情关系,让每一个学生有尊严的、安全的在班内生活。

人生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弘扬伟大人性,人性包括怜悯心、同情心、同理心、上进心、宽容心、爱心等等,让学生思想在伟大人性的光辉照耀下成长智慧,成长的更像自己。

7.每个年级要整体设计好本学期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方案(1)确定好时间:共计12节,学习时间定在下午第四节(当日已上过体育课下午不再活动的时间)。

上课时间坚决不能边缘化,不能被冲击掉;(2)确定好内容:每个年级精心设计12个主题,设计好每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确定好主备人;(3)确定好集体备课:各年级德育创新团队要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科学整合内容,创新德育课程的形式,共同制作好课件,设计好导学案。

导学案要实用,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热点问题,体现自己年级的特色。

每一堂人生规划课必须先上示范课,培训好全体班主任。

8.每位班主任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年级统一提供专门的人生规划课程备课本,班主任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搞好个人课堂教学设计。

班主任必须堂堂有备课、有课件。

课件内容要丰富,有视频,有图片,形式多样,让学生感兴趣。

每结束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总结谈收获,一定引学生总结出几点东西,把经验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天天看,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质。

对于班主任的备课,年级和学校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每月进行一次调研,作为评价班级人生规划课程的主要依据。

五、课程评价1.对年级评价学校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搞好对各年级人生规划课程实施的指导引领、过程评价。

每月调研各年级人生规划课程备课、导学案、课件;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学生问卷调查,调研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效果,发现典型,推广经验。

2.对班级评价各年级必须按照人生规划课程的要求,保证学习时间,确保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实施途径要科学,评价措施要准确、到位。

各年级人生规划课程团队要制定评价标准,每月对各班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情况作出评价,作为评价各班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依据之一。

3.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项目评价、发展规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五个环节。

(1)自评,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小结做出自我评价;(2)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互相评价,互相激励;(3)项目评价,将每一阶段活动课程评选的优胜小组、优胜个人纳入评价体系;(4)生涯发展规划评价,以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志趣、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制定的“未来10年,我的生涯发展规划”为评价文本,凡全程参与课程学习、并在生涯认知、知识、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都应该给予及格成绩。

(5)教师综合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部表现、进步幅度和上述评价结果,写出描述性、激励性评语,给予综合成绩等级评定。

六、课程考核方法山东省昌乐二中2013年3月。

相关主题